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8篇

时间:2023-03-22 作者:betray

要想演讲流畅,就肯定得认真研究你的演讲稿,演讲稿是一种具有宣传鼓动性的文本,其中的观点一定要正面积极,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8篇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1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2

“小康梦”可谓是在“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国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注老百姓的“小康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如各地普遍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对小康又有了崭新的明确的表述:截止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证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

着眼未来,“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小康梦”。当下,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带领人民群众加倍努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广大老区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小康梦”。

“小康梦”这一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局、狠抓重点,积极有为地贯彻中央、省、市、地方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调整结构、破瓶颈、夯基础,向着与国家、省、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前行,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的“小康梦”,让百姓的“小康梦”融入强大的“中国梦”。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3

听!时代的音再一次响彻在祖国的蓝天和世界上空,从嘉兴南湖那艘红船起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现场直播,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总书记的报告务实、亲民、振奋人心,中华民族听到了百年梦想的召唤。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的不断便利,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的发展巨变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满。回想从前在农村的老家,天天盼过年,只是想吃上肉,而现在的老家,讲究“回归自然”,崇尚吃蔬菜水果,到处是“农家乐”。以前的老家,道路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遇下雨,泥泞不堪,上学读书要走很远的路。而现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泥泞狭窄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交通条件改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普及,农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未来的中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真真正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暖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曾几何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抱团炒房,或圈地、或囤房、或者歪门邪道,使中国的房价极不健康地涨了起来,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许多国人忧虑忡忡,有许多人不得不成为房奴,发工资前夕欣喜若狂,还房贷后泪流满面,诗和远方成了梦中向往,硬生生将二十几岁的人生过成了暮年。更有许多人望房兴叹,过高的房价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老百姓一定都能住有所居,乐有所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曾几何时,“毒牛奶”、“雾霾”、“水污染”、“垃圾食品”成为了常用词,天天见诸报端,惊恐国人。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胁,呼吸受扰,生活困惑。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它装载着我童年的快乐时光。记忆中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成群结队在河里欢快跳跃,大人在河里洗衣服,小孩子在河里捉鱼打水仗。后来,河边建起了造纸厂,发黑发臭的沸水不断排向小河,小河的水变黑了,变臭了。河中的小鱼也不见了踪影,两岸的野花垂头丧气。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健康中国”出发了,雾霾渐渐散去。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科学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祖国的天将更蓝,水将更清,祖国人民将更健康!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4

什么是全面小康?我忍不住沉思:是王文科打造的鱼苗繁殖王国,是叶剑生的农业现代化,还是董明珠的格力“中国造”……是中国高铁,是免费接种,是普及义务教育,还是全民参保计划……我不懂,只知道我出生在蜜糖似的年代里,改革四十年过去了,生活应有尽有。改革四十年的变化在我的眼里就浓缩在那一组照片里:

第一张:1976年黑白照片

情景:爷爷奶奶面带微笑,爷爷身着白色衬衫带着伯父靠着一辆自行车,奶奶则是碎花衬衫抱着年幼的爸爸,站在一座贴着红春联的土房子前。

爷爷告诉我,他当时一边做着村里的工分活,还一边出门做点小生意,是村里经济较宽裕的,很多人还吃不饱的时候就建起这座令左邻右舍都羡慕的新房子,墙壁是土块垒起的,屋顶是灰瓦片叠成的。而拥有那辆自行车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曾几何时他用那辆自行车承载了爸爸他们兄弟童年的所有快乐。

第二张:1993年彩色照片

情景:爷爷奶奶、伯父、爸爸面带微笑,身着红色喜庆服装,站在一栋二层楼前,那是一栋石板红砖房,房廊下高挂着红灯笼,停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

伯父说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远赴深圳打工,学得一门好手艺,得老板赏识,提为公司经理,因此领着高于其他人的工资,在很多人还住在小平房的时候,家里就建起了这栋二层小楼,红砖石板混合砌成,水泥铺的地板,安上了自来水,早早就买了辆摩托车,伯父说骑上摩托车那可拉风了,着实让村里人羡慕了一把。

第三张:2013年彩色照片

情景:爷爷奶奶、伯父伯母、爸爸妈妈、哥哥、我,着喜庆彩色服装,站在一座小洋房前,乳白的瓷砖外墙,红色琉璃瓦,两辆小轿车停在院子里。

这张照片我可一清二楚,这是前两年,我们家搬新房时请摄影师照的,伯父伯母做着生意,爸爸妈妈当着老师,一家人共同努力,经济越来越好,于是建起了这座小洋房,大理石的地板,琉璃瓦的隔热屋顶,家里安上了空调,两辆小轿车方便大人们上班,又走在了村里的前列。

翻着这照片,一张又一张,这不就是我们家走向小康生活的足迹吗,不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小康之路吗?虽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祖辈们通过自己的勤劳,走在了小康致富的道路上,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我愿接过父辈的旗帜,努力奋斗,为我家的小康之路,为祖国的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5

—— 不同梦想实现之日,正是小康社会精彩绽放之时

一百个人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一百个样儿。有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住上现代化的楼房;有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开上好车;有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创办一家自己的企业;有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至少有一项发明;有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有一份体面工作…… 不管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份美好的梦想,勾画出一幅小康社会美丽与精彩的全景图。小康社会画卷的多姿多彩,令人期待。这是人们期待小康社会的理由,也是为之奋斗的动力。梦想就在前头,奋斗即将实现。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小康社会美丽的画卷,正在徐徐打开。也让人们普遍感到小康社会,有劲头更有奔头。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在广东采访,从粤北山区的乡村田野,到珠江三角洲的城市街巷,记者一路上都在追寻“你心中的全面小康是什么样”的问题。记者得到的答案,可以说丰富多彩。清远连樟村的村支书思考作答:“全面小康要有可持续的产业、文明的乡风,还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韶关新丰县的餐饮企业经营者满脸笑容:“不但要吃得好住得好,还要懂得怎么养生。”佛山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村民脱口而出:“茶余饭后,能来村里活动中心写字画画,活动

下筋骨。”这是人们心中的期待,也是小康生活的前景图,反映了社会进步。

过去,我们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总感到是那么的遥远。今天,人们已经看到小康社会露出了笑脸,正向我们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没有止境的;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也是人民对党的期望和信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谁不期待;越期待就要越努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更好的日子”,是通过我们双手拼搏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谁想到过今天会用上手机支付?会坐上一小时三百多公里的高铁?会住上甚至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漂亮更时尚的高楼大厦? 在连樟村的连樟客厅,一面写满“我们的愿望”的墙壁,引起记者注意。“希望能让孩子们上学方便点”“希望能够建一座大点的桥,方便游客进来”“希望村里的医生和设备能跟上”……村民们的愿望,正在化为村子未来发展的希望。人们对好日子的追求和奋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越是希望在前头,“好日子在前头”,越让人们感到往后的日子更有劲头,更有奔头。在追逐“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路上,我们始终都不能“喘口气”“歇歇脚”。

一百个人一百幅小康图,这让小康社会充满活力。恰恰是人们的小康梦想丰富多彩,让每个人憧憬未来才更有动力,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上施展“十八般武艺”。奔向小康的路上,每个

人的梦想都在实现“中国梦”的愿景中,都在人们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路程中,都在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追梦中。

奔小康,是人们梦想和追求的“最大公约数”,然而,小康生活却不是好日子的终点,只是“更好日子”的起点。站在好日子的新起点,我们继续追梦的脚步,甚至会脚下生风。人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景,都是未来发展与奋斗的路标。一个个不同梦想的实现之日,正是小康社会精彩绽放之时。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6

回想一下,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是何等的积贫积弱啊!人民的生活饥寒交迫,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力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正信心百倍地奔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是多么美好,宏伟。但是要把它变成现实,还需要我们再继续奋斗。全面小康社会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我们用双手来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爱国传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开拓者,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勇于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代。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民族精神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动力。我们正逐步成长为具有民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它激励我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去迎接一切挑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要靠我们去创造。回忆过去,先辈们奋发图强,立志救国。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伟大祖国在21世纪的复兴要我们去实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7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

扶贫解决办法不是捐赠,重要的,是让这个贫困家庭能有持续的收入,为什么扶志太难?部分贫困户一边在穷窝里带着孩子困苦生活,一边又表示力出不得,风险承担不得,辛苦受不得。这些贫困户认为,脱贫是干部的政治任务,是干部的事,需要干部求着他们脱贫。扶志真的很重要,要让贫困户和他们的后代看到并且能为之付出行动—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看似没办法选择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作为扶贫干部,个人认为,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为此,我们要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观念。通过树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形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主脱贫能力。同时,还需突出智力扶贫,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生存致富技能,真正实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

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群众的富裕问题,更是解决群众的志向问题。只要“扶起精气神,立起勤勇谋”,就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蹚不过的通天河。众志成城打赢扶贫攻坚战,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学生全面奔小康的演讲稿篇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形式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主要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为党的事业总体布局服务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来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每项决策都要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中来谋划,党的建设的每个举措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来展开,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决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党的建设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经受检验,获得动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