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课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4-02-18 作者:Indulgence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讲解,教案写好了迫使教师仔细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延误,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数学课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课教案优秀5篇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1

一、设计思路:

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结合我的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活动目标,以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贯穿整个活动,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提高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的彩带、吸管(每人三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一件最短的);幼儿操作材料纸

四、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提问:盘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1、第一次尝试活动 (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提问:

1)每人拿两样(绸带、吸管),比较它们的长短。

2)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小结:当两件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短不同。但在比较中,我们要将一端对齐后重叠比较或者并放比较。

2、第二次尝试活动(三样同类物品进行比较)

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比较物品的长短

寻找两个相同物品的小朋友,比较物品的长短。

2) 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小结:三根进行比较时,一根是最长,一个是稍微长一点,一个最短。

我们在说那一个长,哪一根短时,要看看它在和谁比较,因为不一样的物体比较结果是不一样的'。

二)进行排列。

1、它们一样长吗?

追问:哪一根长,哪一根短,哪一根最短?

2、根据长短有规律的排列。

小结:在排列中,我们可以按长到短,也可以短到长进行排列。

三)操作活动(涂色练习):

1、请幼儿按要求将操作纸上的短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

2、将最长的蜡笔和最短的管子涂上蓝色。

3、同伴之间说说理由。(最长和最短)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认识了1---4的数字后,很难对4以内的数进行点数,最难的就是按数取物。争对班级中大部分的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以下的这种情境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数及按数取物。

2.根据数学规则做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鱼”若干条;创设两个鱼塘;小猫头饰若干;1---4磁性数字卡、每人一张数字卡、黑板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音乐响起-----找小猫)

小猫宝宝们,大家今天都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找小猫”。(幼儿自由躲)小猫们和妈妈一起拍手唱歌,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就来找”时,小猫们把自己藏起来。等到妈妈问:“我的小猫在哪里?”小猫把头伸出来一起叫:“我在这里”。

二、小猫练本领

1.我的小猫都来了,现在我们要开始练习本领了,听妈妈的话做动作:

(1) 我的小猫叫2声,

(2)我的小猫拍三下手,

(3)我的小猫蹲一次,

(4)我的小猫跳四下,

(5)我的小猫摸一下鼻子。

(6)我的小猫点2下肩。(小猫做动作)

2.复习数字1、2、3、4。

刚才我们在练习本领时,妈妈说了哪些数字?(出示磁性数字1、2、3、4)

我的小猫真有本领,真能干!我们回家休息一下吧!(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 小猫摸鱼

(一)、听铃声摸鱼,老师拍铃声,拍几声幼儿摸几条鱼。

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鱼塘摸鱼。看!鱼塘里的鱼可真多呀!请我的小猫听妈妈拍掌声的次数去摸鱼。妈妈拍几声,我的小猫就摸几条鱼。

1.( 拍2声)我的小猫听到几声?那应该到鱼塘里摸出几条鱼?(师示范,摸出2条鱼贴在黑板的最上方,并请幼儿上来用数字表示)

2.妈妈先请一个宝宝上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到身边来)我的小猫准备好,妈妈要拍了。预备:(拍3下)(幼儿到鱼塘里摸鱼)(摸出来后老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3)小猫宝宝妈妈刚才拍了几声?所以你摸几条鱼?(幼儿说:我听到了3声,所以我摸3条鱼)。(请幼儿用手点数1、2、3)用数字宝宝3表示。其他的.宝宝,这只小猫宝宝做得好不好?给他鼓鼓掌。

3.哪个想宝宝上来试试:(请一名幼儿到身边来)我的小猫准备好,妈妈要拍了。预备:(拍2下)(幼儿到鱼塘里摸鱼)(摸出来后老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2)小猫宝宝妈妈刚才拍了几声?所以你摸几条鱼?(幼儿说:我听到了2声,所以我摸2条鱼)。(请幼儿用手点数1、2)用数字宝宝2表示。其他的宝宝,这只小猫宝宝做得好不好?给他鼓鼓掌。

4.请 宝宝上来试试:(请一名幼儿到身边来)我的小猫准备好,妈妈要拍了。预备:(拍1下)(幼儿到鱼塘里摸鱼)(摸出来后老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1)小猫宝宝妈妈刚才拍了几声?所以你摸几条鱼?(幼儿说:我听到了1声,所以我摸1条鱼)。(请幼儿用手点数1)用数字宝宝1表示。其他的宝宝,这只小猫宝宝做得好不好?给他鼓鼓掌。

5.还请一个宝宝上来:(请一名幼儿到身边来)我的小猫准备好,妈妈要拍了。预备:(拍4下)(幼儿到鱼塘里摸鱼)(摸出来后老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4)小猫宝宝妈妈刚才拍了几声?所以你摸几条鱼?(幼儿说:我听到了4声,所以我摸4条鱼)。(请幼儿用手点数1、2、3、4)用数字宝宝4表示。其他的宝宝,这只小猫宝宝做得好不好?给他鼓鼓掌。

(二)、幼儿带上数字卡片去摸相应的鱼。

1.老师讲规则:我的小猫宝宝可认真了,把这个小鱼塘里的鱼摸完了,别着急,妈妈知道那边还有一个大的鱼塘,里边的鱼更多呢,一会妈妈带你们去摸鱼。在出发之前妈妈给你们每人一条写有数字的项链,你们要先看清自己项链上写着数字几,就到大鱼塘里摸几条鱼。我们要靠自己诚实的劳动才能吃到美味的鱼。(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逐一出示1----4的项链问:“项链上写着数字几?那你应该在大鱼塘里摸出几条鱼?(幼儿回答)

记住妈妈的话:先看清自己项链上的数字,按照项链上的数字去摸鱼,项链上的数字是几,就摸几条鱼,可不能多摸或少摸,妈妈看哪个宝宝摸得又对又快,摸到鱼的宝宝请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

2.我的小猫宝宝跟着妈妈一起来大鱼塘里摸鱼吧,妈妈在前面走,小猫跟在后面,(幼儿摸鱼)(音乐响起-----劳动最光荣)

3.检查:宝宝们都摸到了鱼了吗?把你的摸到的鱼举起来看看。请1----2名幼儿上来让大家帮助检查,摸对的进行表扬,如发现有摸错的宝宝要请上来,并引导他再去摸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摸到了许多的鱼,我的小猫宝宝既聪明又能干,我们现在把摸到的鱼一起拿回家吃吧。我的小猫起立,跟着妈妈回家了。(幼儿跟着师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个活动,很适合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因为小班的幼儿模仿性特别的强,他们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于是我扮演了小猫的妈妈,让幼儿扮演小猫,在整个小猫的妈妈带自己的小猫宝宝一起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穿插着小猫要学习的本领,幼儿很兴趣。找小猫的游戏是以捉迷藏的形式改编的并配上《找小猫》的音乐,幼儿玩得很高兴。接下来的几个环节就是层层深入地先对已学的认识数字进行复习,对新知识的迁移。继而达到活动的目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表现出了以往没有的热情,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说出总数,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数量。

3、喜欢参与做做玩玩的活动,并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个,一罐三个,一罐四个(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货架4个分别贴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图片标记。

学具:胶棒人手一个,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印有糖罐子的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糖果”的游戏形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每一瓶有几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用小手数一数。集体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通过幼儿自己贴糖果,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出示贴糖果的材料。

(2)教师演示制作方法: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篓子,把糖果一颗一颗的贴在瓶子里,一边贴一边数一数,注意要把胶棒涂在没有画的这面。

(3)做好后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我的糖瓶子里一共有几颗糖果?还可以数一数同伴的瓶子里有几颗糖果。

3、通过送糖葫芦回家的形式,练习按标记分类

(1)介绍不同口味糖果的标记。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糖瓶子里上有几颗糖果,并按标记把糖果送到篓子里。

(3)集体送糖果回家。

4、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贴了不同数量的'糖果,而且把它们都送回了家,你们真棒!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去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教师针对班级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找到相应的糖果,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家的快乐。

二、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一、事先让家长帮忙为孩子挑选大、中、小区别比较明显的(苹果、梨子、橘子任选一种)

水果三个;

二、请大班幼儿利用美工课将水果装饰成“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三口;

三、水果房子一座、玩具架三个(分别标有“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苹果一家三口,学习3的点数。

1、鼓励幼儿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提问:这个快乐的家中一共有几口呢?

2、出示苹果房子,以“苹果一家”来做客的游戏口吻引入,师逐位请出苹果的家人。

?1〉请大家瞧瞧苹果爸爸、苹果妈妈、苹果宝宝分别是谁呢?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最大的是爸爸、第二大的是妈妈、最小的是宝宝)

?2〉提问:这个漂亮温馨的苹果家中一共有几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爸爸亲亲小宝宝、妈妈也亲亲小宝宝、一家好快乐呀?(渲染幼儿感受家的幸福快乐)

二、点数水果一家,师巡回指导。

1、请你们找一找你们的水果一家藏在什么地方,数一数你们家中的水果一共有几个,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和出总数。

三、分送水果一家。

1、请幼儿谈谈水果爸爸、妈妈、宝宝要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根据架子上的标志进行分送:送水果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买菜,宝宝去上幼儿园。

四、幼儿品尝水果。

1、引导语:苹果一家来做客,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味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在边吃边说的愉快气氛中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5

主题分析:

糕点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品之一,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香香的糕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糕点上的各色图案刺激幼儿的嗅觉与味觉,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活动按数取物认识数字3的活动中利用ppt和实物引入糕点,让幼儿在糕点中感受3的实际意义,按照3以内的数量选取糕点,非常适合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数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需要通过实际的实物引导幼儿去理解。

学情分析:

小小班幼儿正处于行动性思维阶段,一边做一边说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幼儿。通过摸一摸,数一数,以及课件ppt的,帮助幼儿很好的认识数字3。充满趣味性而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认识数字3这个活动在小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有一定的挑战。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ppt

糕点玩具若干

关键问题的设计:

一、复习1和2

这是数字几,(教案.出自:.教案网)你认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里有哪些东西是1个的?哪些东西是两个的呢?

二、认识数字3.

今天我们要开认识一个新的数字,看看,它是几?

我们一起来用手写一写数字3吧!

数字3看起来像什么?

三、认识数字三的实际意义。

1、看看我都带来了哪些哪些东西?他们有几个?(教师出示糕点玩具)

2、一共有三个东西,我需要2个,怎么拿?

3、一共有三个东西,需要三个,怎么拿?

4下面哪些东西是有三个的?

四、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个别幼儿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幼儿分组按数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