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通过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具的选择,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蜜蜂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蜜蜂教案篇1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课堂练习
①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b.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c.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
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③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小蜜蜂教案篇2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为特点,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认识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呢?
一、根据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步骤,安排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从头读到尾,脑子里就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学生有了一个整体印象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理解。后一个整体理解比起前一个整体理解,认识提高了,加深了。因为它经历了概括提高的过程,因此获得的认识也就更完整更深刻。
教给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学习步骤,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学习方法,而且使学生初步懂得:认识事物既要看整体,又要看部分,还要看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样就为逐步提高认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从整体上观察图画。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后,再指导学生对照,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细观察,逐段学习,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特点各是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概括出:
雷雨前:满天乌云,空气闷热,刮大风,雷鸣电闪;
雷雨中:雨越下越大,时间不长;
雷雨后:空气清新,出现彩虹,池塘里水满了。
每学完一部分,帮助学生概括一下,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步,同时又与下一部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最后从整体上来一个回合,使学生从雷雨的出现、发展、变化过程中概括出雷雨的特点,初步了解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这就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课堂教学中设计提问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把作者、教师、学生三条思路揉合在一起,像一把把钥匙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觉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怎样设计课堂的提问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好几个主要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问题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在课堂提问之中,一步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前进,促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地去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水平。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重点,尽量做到少而精,要有启发性,问题的语言要浅显,明白,儿童化。
比如《种鱼》这一课,是由三幅图组成的看图学文。通过小猫种鱼这一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的道理。
第一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农民把玉米种在哪儿?(2)到了秋天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是会有收获的。第二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农民把花生种在哪儿?(2)玉米和花生为什么要种在地里?(3)到了秋天怎样?通过上述问题,把玉米和花生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植物,把它们种在地里,是会有收获的`。第三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花生心里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2)小猫能收到很多鱼吗?为什么?(3)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通过这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规律:玉米、花生和鱼的生长条件是不一样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种在地里;鱼是养在水里的动物,是不能种在地里的。最后通过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这一问,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向前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儿童的认识是怎样提高的
儿童学习一篇课文,从开始到结束,思维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注意掌握这个过程,并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个过程。
以《一粒种子》为例,我着重抓了三点:(1)抓事物之间的联系:种子发芽跟温度、水分、土质的联系;春天与万物生长的联系。(2)抓事物的发展变化:种子发芽出土经历了四个阶段,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这四个阶段的变化。(3)抓词、句、段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抓住重点段落,从词、句到段之间的联系,从中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经过。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挺一挺”。每次挺一挺都说明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成长,反映了种子发芽的主要变化过程。我就抓住这四个“挺一挺”,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挺一挺”?种子为什么要“挺一挺”?种子
每次挺一挺,自己有什么变化?大地上又有什么变化?从中揭示了种子发芽的过程,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以及跟季节气候的关系。当学生对种子发芽的经过有了具体印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对现象加以综合概括,抽象提高,让学生说说: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外部条件?学生经过思考、消化、懂得了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泥土松软是促使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既有了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概括,他们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初步了解了一点植物常识,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认识能力。
四、把学习语文、认识事物、体会思想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认识事物。体会思想感情三者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语言文字掌握得好,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深刻;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就更真切,并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文章的词和句为依据,并把词和句放到语言环境中去加以体会。
?大海的歌》这篇课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海港繁荣的景象和大海美丽的景色,歌颂了欣欣向荣的祖国,歌颂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看图读文,跟随作者步入画境,同时抓住描述海港景色的关键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心情跟随作者的感情在激荡,耳边仿佛鸣奏着大海呼啸的涛声,听到了大海在欢乐地歌唱。他们豪情满怀地说:“海港两岸,装卸吊车,海轮在歌唱;大海里,石油钻探船在歌唱;整个大海在欢呼在跳跃,在歌唱,歌唱伟大的祖国像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繁荣富强。这是一曲赞美伟大祖国的颂歌,是一曲振兴中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凯歌。”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步步加深,师生都沉浸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海洋之中。
教案实录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
小蜜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练习钻过障碍物,学习低头弯腰的钻。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牛皮筋两根(缠有彩色的皱纸);篮筐两只;彩色的纸花为幼儿人数的3-倍(花中摘上一黄花纸片当花蜜);蜜蜂贴纸与幼儿人数相同;蜜蜂姐姐(教师扮演);布置场地如下: 彩色的皱纸皮筋拉成障碍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教师扮演“蜜蜂姐姐”带小蜜蜂飞到场地上,自由找点,学做模仿操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很好呀,你们还记的蜜蜂是怎么叫的么,我听听看?
幼:嗡嗡嗡……
教师:噢~贝贝班呀有这么多可爱的小蜜蜂呢!春天马上就要走了,小蜜蜂呀要赶紧采花蜜多准备一些粮食和吃的!所以呀小蜜蜂说她好忙好忙!想请贝贝的小蜜蜂们一起帮助她采花蜜,你们愿意帮助小蜜蜂吗?
幼儿:好
教师:今天蔡老师呀就要跟你们一起做一只可爱的蜜蜂姐姐,我们一起轻轻的飞出去吧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学蜜蜂飞)
小蜜蜂,嗡嗡嗡,采花蜜,爱劳动(学蜜蜂采花蜜)
二、讲解游戏“小蜜蜂采花蜜”。
1、讲解游戏(幼儿睡觉状闭上眼睛)
老师:嗡嗡嗡,贝贝班的小蜜蜂们,我是蜜蜂姐姐,我来跟你们一起采花蜜了呢。(蜜蜂姐姐拍拍翅膀转圈)
教师:(指指花园)你们看,花园里许多的花开了,请小蜜蜂们和我一起去采花蜜好吗?
教师:可是小蜜蜂们,你们看,花园外面为了一圈什么??
幼儿:……
教师:噢~小蜜蜂要知道,它叫做篱笆,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的保护它,采花的时候不要碰到它,先看蜜蜂姐姐是怎么穿过小篱笆,去花园采花蜜
2、 示范游戏
蜜蜂姐姐示范一次,“蜜蜂妈妈(请主班老师扮演)”边看边解说:先轻轻的飞出家门。飞过草地,低头弯腰钻进篱笆(小篱笆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小篱笆,不要碰到小篱笆,这样它就不会受伤了)来到花园。采回花朵,钻出篱笆(同样)飞回家,采下花蜜放进篮子里,按要求成功采花的幼儿,蜜蜂妈妈在幼儿才回来的小花上画一个笑脸,反之,则画一个哭脸。(“蜜蜂姐姐”示范两次,一次没有做到全部的要求,触碰到篱笆,获得一个哭脸的小花;第二次示范正确,获得一个笑脸的小花)
教师:小蜜蜂眼睛亮,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蜜蜂姐姐两次拿到的小花一个是哭脸,一个是笑脸呢
幼儿:噢~原来是这样,蜜蜂姐姐第一次采花蜜的时候不小心让我们的小篱笆受伤了呢,所以小花它也不高兴的哭了,那我们的小蜜蜂们会好好保护小篱笆,小花都开心的笑起来吗?
幼儿:……
请部分“小蜜蜂”跟姐姐去采花蜜,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掌握情况,小节游戏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
3、游戏开始
男生女生分组进行两次,要求幼儿不用手去触碰篱笆,要爱护它们。谁用手碰过才回来的花上,蜜蜂妈妈画一个难过的表情。提醒幼儿每次采到一块花蜜就马上回家(及时进行点评)
蜜蜂姐姐和小蜜蜂集体进行两次。提醒“小蜜蜂”们钻篱笆是要注意安全,费的要轻轻的稳稳的,不要拍的太快,以免碰头
三、游戏结束
1、“小蜜蜂”们都回家休息,整理队伍
2、 评价游戏情况,表扬爱劳动,认真学习本领的“小蜜蜂”之处个别不够之处
3、学蜜蜂飞,飞回教师休息进餐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每个幼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活动。由于班级人数实在是过于庞大,分组的时候每组的人数超出了预先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纪律散乱,不好控制现场,导致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忘记了有“规矩“这回事。
小百科: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小蜜蜂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用乐器,自己嘴巴里哼哼来为歌曲伴奏,能力强的孩子有时候竟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而能力弱的孩子一般是观众的角色。《蜜蜂做工》这首歌曲节奏明朗轻快,唱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孩子们主动学习打击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
2、尝试用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指挥棒一根。
2、音乐区的打击乐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嗡嗡嗡,嗡嗡嗡,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小朋友们好啊,听说你们学了一首关于我的歌曲,请你们唱出来给我欣赏下吧!”
2、教师:“小朋友们唱的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个秘密?”
二、再次欣赏歌曲,感知音乐的节奏变化。
1、教师:“我们听音乐来拍手,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曲《蜜蜂做工》,教师也随音乐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唱。幼儿随着音乐拍手的同时,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节奏。
2、教师:“你能说说你找到什么秘密了么?”幼儿讨论,“你好像找到了,可以拍看看么?”请个别幼儿示范,幼儿:第一句、第二句慢一些,第三句快,第四句又慢了,找出歌曲的节奏。“大家一起来试试。”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怎样来伴奏?”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表现,再次感知歌曲的节奏。
3、尝试分工合作的小组活动:“现在请大家到音乐区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来为这首歌伴奏。”在每个小组里,教师选择一个能力强的幼儿做指挥。播放完整的歌曲,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参与到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中。
4、小组展示:“小朋友们的排练很精彩,现在请演奏家们到舞台上表演展示。”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除了可以用乐器来伴奏,教室里还有什么的物品也可以呢?”请幼儿找找,跟着音乐伴奏。
延伸活动:结合娃娃家,结构区等材料,找找还有那些物体能发出声音,尝试为其他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一直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歌曲的节奏让幼儿自己发现,幼儿示范,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小组活动时,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鼓励的学习氛围,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可以作为者,来指导整个小组幼儿,能力弱的作为学习者,让幼儿教幼儿,一起共同发展。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把自己也当成小组成员之一,成为幼儿的同伴,和他们一起探索,讨论。在活动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有点混乱,怎样能合理分配好小组人员,教师对班级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也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反思改进。
小蜜蜂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歌曲《蜜蜂做工》描写了勤劳的蜜蜂为了采花蜜而辛勤劳动的情景。整首歌曲旋律欢快,音域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用词简洁,歌词琅琅上口,始终
【活动目标】
1.理解蜜蜂春暖花开去采蜜的歌曲内容,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重点)
2.能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蜜蜂做工时的快乐心情。(难点)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蜜蜂的头饰、翅膀,场景(树、花、草……),音乐《蜜蜂做工》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蜜蜂》的音乐,请幼儿欣赏,想象发生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提问:刚刚在歌曲里面,你听到了什么?
2.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蜜蜂在花园里做工的情景呢?
3.教师结合画面理解歌词,并边教读歌词边解释歌词,增强幼儿对歌词的印象。
4.聆听和观看带视频的音乐,让幼儿感知并加深印象。
5.完整演唱歌曲。
三、游戏:我是小蜜蜂,感受歌曲的情境。
1.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戴头饰模仿小蜜蜂飞行,看谁模仿得最像。
2.全体幼儿跟蜜蜂一起模仿小蜜蜂飞行。
3.教师发出指令,例如:小蜜蜂采蜜,小蜜蜂跳舞,小蜜蜂唱歌,小蜜蜂喝水,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创编动作,请幼儿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蜜蜂做工时的快乐心情。
1.幼儿共同创编蜜蜂飞舞的动作。
(1)提问:小朋友知道蜜蜂采蜜的时候上下飞舞非常的漂亮,他们有哪些漂亮的动作呢?
(2)提示性的让幼儿一句一句的创编动作,并将动作编排到相应的歌词中,一边请幼儿跟着唱歌曲,一边带领他们做动作。
2.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花,并分组表演。(一部份扮演花、一部分扮演蜜蜂。)
3.播放音乐《蜜蜂做工》,幼儿一起站起来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歌曲,间奏引导幼儿学小蜜蜂闻花香、采花蜜。
五、交换表演,让幼儿体验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
1.提问:“勤劳的小蜜蜂真棒,这样到了冬天就有什么吃?”
2.总结:“因为它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我们也要象小蜜蜂一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反思+音乐幼儿园班本课程《蚂蚁王国》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