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制定,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故事的名称,初步掌握故事内容,能结合故事内容做简单表演。
2、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跟同伴友好相处。
3。、学习新词:碰、撞、踩。短句黑对不起,没关系。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动物贴绒卡四张、树一棵、草地背景等,兔、猫、丹狗、鸡头饰各一个,动物指偶每人一个,并备录音机、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念儿歌轻轻走进教室后,做些简单动作(转手、拍肩、拍腿垢安定幼几情绪。
2、介绍故事角色:教师用歌曲介绍四位分别扮演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5小公鸡的幼儿。教师讲述《四个好朋友》,扮演的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二、教师用贴绒教具再讲故事一遍,最后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有谁?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又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去捡皮球的时候,撞了小黄狗,小花猫怎样说?小黄狗又是怎样说?小黄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鸡的脚,小黄狗怎么说?小公鸡呢?(这三次对话,分别请幼儿示范做碰、撞踩的动作)
3、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有礼貌),那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它们呀?对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三、故事表演:放故事录音,教师先套上指偶让幼儿观赏。请个别小朋友听故事录音,进行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教师:下课以后请小朋友套上小指偶去找你的好朋友,然后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语言教案篇2
一、活动主题: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关爱之情,我们大班组决定举行“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冬至节气,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通过选购原料、拌馅、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喂饺子等活动,丰富孩子体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11:00
四、参加人员:
大班全体老师和幼儿
五、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饺子馅、餐具、水、盘子、调味品等。
2、活动场地:各班教室
六、活动设想:
1、事先让孩子了解有关饺子的知识。知道饺子的历史、饺子馅要哪些原料和调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饺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样煮饺子的。知道包饺子必须带的物品。
2、在老师指导下,各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班主任老师作为辅导员,指导本班孩子包饺子、煮饺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尝饺子。
七、成果形式:
交流体会、品尝饺子、分享劳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
1、活动时,教师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和卫生教育。
2、活动时,教师要求孩子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自由走动。
九、活动流程
1、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
2、为弟弟妹妹喂饺子活动。
语言教案篇3
设计意图:
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电脑课件,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导幼儿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能够用清楚、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战胜黑夜,战胜困难,增强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们接过电话吗?接过谁的电话?
2、小结:有个名叫卡秋莎的外国小姑娘,她也在等一个电话,而且是个重要电话,小朋友看。
二、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妈妈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务?
2、幼儿听录音。
3、提问:第一次电话铃响了,卡秋莎会怎么做?
4、幼儿学卡秋莎着急接电话的样子。
5、提问:小朋友猜,第一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6、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7、提问:为什么她好像听见老鼠跳动的声音,仔细听听又不像了呢?
8、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9、师生跳舞,感受卡秋莎听到音乐时的心情。
10、幼儿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吓坏了的样子。
11、幼儿再次猜测卡秋莎会怎么做,教师小结。
12、提问:卡秋莎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
13、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14、提问:天亮了,电话铃又一次响了起来,猜猜这一次是不是重要电话?
15、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16、观看课件最后一部分,提问:重要电话是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卡秋莎以后会怎么样?
三、交代活动主题,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四、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人物
1、你觉得卡秋莎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2、如果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要怎样度过这样的夜晚?
附:故事
重要电话 外国有个小姑娘,名叫卡秋莎,妈妈是医生,爸爸在外地工作,她和妈妈住在一套大房间里。
卡秋莎胆子可小啦!每逢妈妈值夜班,她总是逃到小伙伴莲娜家里去过夜。
这一天,妈妈又值夜班,临走时向卡秋莎说:“卡秋莎,注意电话铃响。今天有一个重要电话来!非常重要!”
妈妈刚走,卡秋莎就害怕了。她希望早点接到那个重要电话,通知在医院的妈妈,然后马上逃到莲娜家去。
一会儿,电话铃响了,卡秋莎扑过去,抓起电话筒一听┄┄哎,原来是人家拨错了号,她懊丧地搁下听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里静得可怕,忽然她好像听见老鼠在走廊里跑动,可仔细听听,又有不像了。
正在紧张的当口,卡秋莎听见远远传来了乐曲声,她高兴起来,不由按着节拍跳起了舞,心里平静了许多。
可没多久,地板上响了一下,她打了个寒战,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她打定主意“赶快上莲娜家去。”
她刚拉开门,又马上想到:“我一走,要是哪个病人有急事打电话找妈妈,妈妈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不能走。”
她关上房门,又放了张凳子在门背后,然后,躺在沙发上,使劲回忆故事里、电影里那些勇敢的人,迷迷糊糊睡着了。
天快亮的时候,电话铃又一次响了起来,卡秋莎跳起身,话筒里传来妈妈的声音:“卡秋莎,你没有逃到莲娜家去吗?”
“没有,我在等重要电话。”
“我打的就是这个重要电话,我要对你说,你是个勇敢的小姑娘。”
从此,卡秋莎再也不怕一个人在家里过夜。
活动反思:
新《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到:“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执教这一活动时,我始终注意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表达、交流、猜测、模仿,我想这是此次活动较为成功的地方。
其中,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猜测法。通过几次试教,我发现前者的使用要注意:(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2)故事情节要环环相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后者的使用要注意:(1)不要处处猜测,根据活动目标,重点处引导幼儿猜测关键问题,否则如同流水帐,幼儿会失去兴趣。(2)所猜问题要有递进性,由易到难,做到全体与个别幼儿相结合。(3)猜测的方式不只是语言,也可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现,如“试着表现卡秋莎害怕的样子”等。
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合理的分析、推理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懂得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3、能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系提前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用硬纸做的电视机外框一个,话筒一个,猴子头饰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个,小动物图片及反映小动物心情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题。
1、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电视里是怎么预报的?(请2-3名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你们有没有听过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
讲述故事第一段。(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二、分析推理故事。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小结)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大胆猜测)
4、到底是什么事呢?(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图片)
5、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
6、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呢?
7、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8、现在狮子的心情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9、讲述故事第二、三、四段。
三、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太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当回主持人,请你来播报心情预报。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心情图,讲解播报要点,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框后播报。
3、师:刚才我们听了小动物的心情预报,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我们的心情有时会不好,有时会好,如果一直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
四、画心情,说心情。
请幼儿在纸上画出此时的心情,并说出自己心情及原因。
附教材:
心情预报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机灵猴,欢迎收看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动物心情晴天,只是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报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森林里的小动物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心情预报,心情预报对他们非常重要。当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是雨天的预报后,都急急忙忙得来到狮子家。原来今天狮子生病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躺在床上,真难受。
小兔小青蛙给狮子唱歌,小鸟小猪给狮子跳舞,小猴小鸭给狮子送来了礼物。狮子看到这么多的朋友来看它,头也不痛了,身体也不难受了。狮子的心情慢慢变成晴天了。
心情预报太好了,小动物门都喜欢它
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能基本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2.使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与故事相符的环境图,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在故事的叙述中,可以边讲故事,边让孩子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情节。
2.问一问:故事结束,可问幼儿是谁献爱心?向谁献爱心?怎样献爱心?结果又如何?
2.演一演:分组讨论,让孩子扮演喜欢的角色,可以新添角色,一个旁白。
活动延伸:
通过故事,可让幼儿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品行,可融入"七不规范"等教育。
附故事:
小河水清清的,映出了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河岸边,草儿绿,花儿红,虫儿挖洞,鸟儿筑巢。叽叽叽,喳喳喳……天天都开音乐会。
嘎嘎嘎!一群小灰鸭在小河里快活地叫着、游着。小猴捧起照相机,一按快门,拍下了这欢乐的场面。小狐狸和小花鹿来到河岸边,支起画架,一笔又一笔,描绘着小河美丽的景色。
忽然有一天,小胖猪端来一盆西瓜皮,倒在河岸边。小熊提来一桶脏水,倒进河里…。.没几天,瓜皮、果壳、烂菜叶、塑料袋全漂浮在水面上。
渐渐地,小河边黑了,发臭了。小河两岸,草枯了,花谢了,虫儿不叫了,鸟儿飞走了,苍蝇蚊子到处飞,嗡嗡叫。唉,小河生病了!
小花猫急急忙忙跑到环保所,找到熊猫站长,恳求道:"站长伯伯,快救救小河吧!"熊猫站长来到小河边,看了看,嗅了嗅,皱起眉头说:"小河病得可厉害呢!"小花猫说:"站长伯伯,快想想办法吧!"熊猫站长对着小花猫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小花猫点点头,走了。
第二天,河岸边出现了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请向小河献爱心吧!"消息很快传开了。
小熊力气大,用手推车装满垃圾,运了一趟又一趟。大白鹅划着船,和小灰鸭、大乌龟一起捞净了漂浮在水面上的脏东西。河马大伯和鳄鱼大叔潜到河底,挖出了乌黑的淤泥。小动物们又一起动手,运来砖头、水泥和石灰,砌了一个又一个花坛,种上花,植了草。
一天天过去了,小河又变了模样。小河两岸,草绿了,花红了,虫儿叫了,鸟儿唱了。小动物们坐在石凳上说话、看书,在树丛里捉迷藏、逮蟋蟀,玩得可快活哩!
语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出画面内容。
2、培养幼儿的即兴讲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对识字的兴趣。
4、教幼儿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只爱听奉承和恭维的话。
活动准备:
1、知识——能看懂动画片。
2、物质——多媒体设备、网络、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进程:
一、导入
试验:让幼儿嘴里含着一块糖,嘴巴向下说话,感觉会怎样?(糖就掉出来了)
二、展开
1、观看两遍动画片。
幼儿之间相互讲一讲看到的内容。
2、观看动画,引导幼儿理解动画内容。
提问:动画片里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你认为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3、 观看动画,了解狐狸是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提问:狐狸想干什么?它用的什么方法?(阿谀奉承)
它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分别说了什么?一次比一次怎么样?(好听)
4、观看动画,引导幼儿讲述出乌鸦的心理活动以及描述性语言。
提问: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乌鸦是怎么想的?
5、幼儿之间相互讲述。
6、请幼儿上前给大家讲故事,教师进行录音,然后播放给大家听,选出今天的“故事大王”。
7、将幼儿在故事中讲述到的词语打到大屏幕上,并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结束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回家讲给爸妈听。
语言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在已有的文章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查报告的自主创作,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小短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究中获取成功,在赏析中提高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调查报告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以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图片版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合理使用这些技巧设计出富有创意、突出个性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积发兴趣
1、教师播放关于海葵的视频,激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
2、师:“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认识了‘海葵’,但是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课下,老师请一位同学为老师展开了调查。他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科普读物和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我们来看一下。”
观看“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我们发现小明写的调查报告非常清楚,有理有据,找到了真确答案。但是他的报告是不是单调了一点?如果给报告添加海葵的图片是不是会使内容更充实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授新课
1、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自学 “插入图片”部分。
(2)请同学读插入图片的步骤试。
(3)课件出示任务一: 在调查报告中插入一张图(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
(4)请一位小老师到前面演示操作如何插入图片。
(5)过渡: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小老师插入的图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发现:图片的大小不合适。
师:我们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为了直观形象展示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或者是对文章版面进行装饰点缀。
师: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学 “改变图片大小”部分。
(2)课件出示任务二:改变图片大小(给出操作提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学后,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并讲解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教师重申: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八个黑色的小方块,这就是控制点。
请这位同学找一找有几个控制点。请该学生在不同的控制点上调整图片的大小,学生们观察都有什么不同。
(4)师:如何拖动才能保证图片不变形?
生答:把鼠标放在图片角的位置上倾斜拖动。
师:因为这是按图片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单纯的拖动图片边框很有可能改变图片的原始形状。
(5)课件展示檔,请学生对比一下你的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和老师这份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有什么区别?
我们发现图片的位置摆放的不合理,不美观,下面我们来解决改变图片位置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下面老师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上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文件)
(6)鼠标指针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时,就可以移动图片的位置,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试着移动一下他们的位置?(让学生移动的这两张图,一张是设置了图片的版式,位置可以移动,另一张没有设置图片的版式,位置不容易移动)
(7)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老师分别选中两张图片,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8)问题就出现在控制点上,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右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版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我们看到了5种环绕方式,谁来给大家说说这5种环绕方式都是什么?
(9)图片插入后默认的环绕方式是嵌入方式,控制点是小方块,不容易移动图片的位置,其它4种环绕方式控制点都是小圆圈,可以任意移动图片的位置。请同学们试一下这5种环绕方式,看看各是什么效果。
3、小竞赛:教师出题,请三名学生依次到前面的教师机上完成版式的设置。
题1:将图片版式设置为"四周型"并让图片左对齐。
题2:将图片版式设置为"紧密型"并让图片右对齐。
题3:将图片设置为文章的背景。
继续上述竞赛,学生将图片版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并拖动图片边缘使其变大,但发现了一个缺点:图片颜色太深导致文字看不清楚了。
拓展延伸:利用工具栏将图片工具调出来,将图像控制一栏设置为“水印”效果,图片变模糊了,文章中的字也显露出来。
4、布置任务,完成作品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将海葵的文章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插入多个图片。下面的时间我给大家,结合以前所学(如加入花边)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来设计你的作品,设计好后老师将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比一比看谁的更漂亮。
5、巩固新知,自主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完成设制调查报告的创作。
为完成任务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打开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文件夹,课件出示一些题目,如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声音在水中传播得快,还是在空气中传播快等。
师: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就快在老师提供的材料里寻找,写一篇科普小短文,看谁完成得最出色!
(三)展示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报告。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同时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
(四)归纳总结
学生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本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