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我们能够更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3年级的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3年级的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3年级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意义及要求;培养学生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3、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以问促思,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体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及要求。
难点:体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播放世界科技发展方面的专题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专题片背景音乐的尾声中老师开场白: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瞬息万变,这些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学生带着导学单中的问题看书,熟悉文本,勾画重要知识点,关键词语作好明显记号,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小组长作好记录。
三、小组展示,交流提高
多采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见解。老师适时评价、积极引领、及时总结。
四、质疑问难,师生互动
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不知道的问题和想知道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或请学生回答,或教师回答。对回答不全面的问题,作好记载,课后查找资料后再与学生交流。
五、问题思考,深入探究
1、“让学生举例说明拥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2、探讨现在的在校学习属不属于终身学习?为什么?
3、小明认为现在不学习无所谓,到参加工作后,需要什么知识再学习。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六、习题训练,提升能力
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题,提升能力。
七、相互评价,规范指导
让学生相互批阅,并针对学生训练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规范指导。
八、全面总结,巩固效果
学生小结、反思,并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拓展设计】办一份宣传终身学习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10.4拥抱美好未来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的重要性)
21世纪对我们
素质的新要求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的必要性)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意义及要求)
3年级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有哪三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2.结合函数y=x的图象,说明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3.说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新课
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其步骤:
(1)列表.要注意适当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什么叫“适当”?——这就要求能选取表现函数图象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比如画函数y=3x的图象,其关键点是原点(0,0),只要再选取另一个点如m(3,9)就可以了.
一般地,我们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就要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出表来.
(2)描点.我们把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看作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3)用光滑曲线连线.根据函数解析式比如y=3x,我们把所描的两个点(0,0),(3,9)连成直线.
一般地,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列表、描点是有限的几个,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这有限的几个点连成表示函数的曲线(或直线).
2.讲解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和例.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
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自己动手画图.
练习
①选用课本练习(前一节已作:列表、描点,本节要求连线)
②补充题:画出函数y=5x-2的图象.
作业
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图象,对图象所表示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观的认识.把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图象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
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积极性.
3.认识到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绘图功能.故在教学中要倾向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3年级的教案篇4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3年级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六、提高训练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1、收玉米。
2、比较大小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3年级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