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活动水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1
目标:
1.通过两种颜色的混合,调出另外一种新的颜色。
2.感受调色游戏的快乐。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泥人手一份,泥工板人手一份,表格一张。
过程:
一、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师:老师带来了三种颜色的彩泥,请你告诉我,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二、幼儿操作探索
1.观看教师变色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把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拉扯多次,就能变出另一种颜色,猜猜看会是什么颜色?
教师将蓝色和黄色的彩泥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幼儿观察、讨论:老师是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什么颜色?
2.幼儿尝试用黄色和蓝色变出绿色
师:现在请你也来玩一玩这个魔术,看看你变出了什么颜色。
幼儿取弹珠般大小的黄色彩泥、蓝色彩泥,尝试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3.幼儿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a:幼儿猜测会变出的颜色
颜色
蓝色黄色
红色黄色
红色蓝色
猜测
结果
b:幼儿操作、揭晓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绿色,现在老师要请你从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4.总结
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变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这个神奇的变色游戏,知道了这三种颜色中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变出紫色。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树,感知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
2。尝试按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重点难点:
尝试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做了什么事情?树叶宝宝是通过什么办法,怎么样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颜色一样吗?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我也会离开大树妈妈,我也想去亲亲自己的影子,你们能帮我找找我的影子吗?
1。帮梧桐叶找影子(出示众多梧桐叶的影子)请幼儿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叶的影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延伸活动:
那等我们中午吃好饭,我们每个人到树下捡一片树叶,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树叶的影子。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3、懂得怎样和小狗相处,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 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 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 教师提问:
①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 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 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 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
3、 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
4、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 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 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准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5
设计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火",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许的。看到这一现象,我感到不让幼儿"玩火"会扼杀幼儿对火的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失去学习和学会保护自己的好机会,所以我结合前段时间开展的主题活动"空气在哪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探索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一些有趣现象,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背景分析:
科学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区域,所以我们总是在里面投放很多材料,前段时间投放的材料里面就有蜡烛、瓶子及打火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无意间将一支蜡烛折断成长短不一的两截。他一会儿用小瓶子盖在一支短蜡烛上,一会儿将大瓶子盖在短蜡烛上。他发现小瓶子里的蜡烛熄灭得快。于是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产生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口杯1个、火柴、打火机。
经验准备:
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教学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二、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三、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科学活动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二、观察并烧制食物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经验交流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