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4-07-15 作者:loser

教案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工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有序安排的教案有助于学生逐步提升学习效率,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丰碑》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丰碑》教案精选5篇

《丰碑》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丰碑》教案篇2

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设计以读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的含义。学习红军将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释题导入,引读课题

1.大家都见过碑吧?(板书:“碑”字)谁来说说碑的作用?2.老师又写一个“丰”字,想一想,“丰碑”又指什么?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与同学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各种纪念碑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丰碑”的感性认识。

4.教师引读:谁来把“丰碑”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2.整体感悟: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三、研读“愤怒”,静心对话,感悟可贵

1.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认为丰碑指军需处长冻僵的身体。(播放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理解是否到位,还需大家细细品读课文。

同学们,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将军,当他亲眼目睹这一画面时,会有什么表现?(自学标画)

2.读后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的是哪些句子?

(交流所画句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感受“愤怒”:抓住“严峻”“抖动”及将军的语言。

(2)体验“愤怒”: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走来的军需处长,会对他说什么?

(3)有感情朗读:当看到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冰天雪地里,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的场面时,将军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愤怒、悲伤与自责!当我们体会到这些,又会怎样读这段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

分可怕。

(1)理解形象:“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

(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在等待的时候,将军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可怕”:假如你是将军,面对匆忙而至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品读比较: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

(2)深究原因: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体会“怒不可遏”: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步过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4)重现愤怒: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军需处长也迟迟不来,而纷飞的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着冻僵的战士的身体,将军愤怒了。谁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显示所画句子)

(5)感受可贵:将军一次比一次更加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6)感悟可贵:将军对战士的关爱还表现在哪里?

四、研读形象,静心对话,感受伟大

感受军需处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镇定、安详的形象。

1.指名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2.细读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3.想象坚强:大家知道,当时的云中山已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漫天飞雪。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是怎样在风雪中步履艰难地前进的,让我们想象一下。

4.想象写话:(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我们可以想到,在冰天雪地里,军需处长肯定瑟瑟发抖过,手脚麻木过……他都挺过来了,可现在,他饥寒交迫,无力站起,只好倚靠在树干上。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战友叮嘱些什么?对远方的亲人寄托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军需处长,把他崇高的内心和美好的灵魂展现出来。

5.师生对读: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这支队伍所有物资的军需处长,却因为衣服单薄破旧而被活活冻死,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五、品读“变化”,静心对话,感悟不朽

当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什么表现?

1.理解内容: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2.体会变化:将军内心情感有哪些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将军复杂的内心世界,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4.感悟不朽:一位掌管军队物资的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画面,体会“晶莹”的含义)假如你是将军,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红军战士,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揭示内涵,升华情感

1.加深理解。

(1)当初在这气候恶劣的云中山中行军,将军曾有过什么样的忧虑?从两处省略号,你又能想到什么?

(2)同学们,此时的将军还有担忧吗?为什么?

2.揭示真谛:学到这儿,说说“丰碑”指什么?

3.升华情感:老师相信将军与军需处长的形象一定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语,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请你写一句能表达此时内心情感的话语,写在这座“丰碑”上作为献给英雄们的碑文吧!(交流后感情诵读)

七、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两项作业:

1毙春炀战士人格魅力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一次“红色经典”故事会。t;

r> 2庇懈星榈乩识粒能背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英雄形象的段落。

3卑颜飧龈腥说墓适陆哺爸爸妈妈听。

《丰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丰碑》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丰碑》教案篇5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课件)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因此为充满胜利的信心为步伐坚定。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