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质教案5篇

时间:2023-07-05 作者:Indulgence

做为一名教师,你在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始前,一定都有制定一份教案,一份全面具体的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很大作用,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优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优质教案5篇

小班优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脚,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外界事物兴趣;

2、初步知道排序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尝试利用小脚印进行排序。

准备材料

1、课件小脚印排队;

2、大、中、小脚印若干(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脚

1、我们小朋友本领很大的,会穿鞋、会穿袜,那你们会脱鞋子和袜子吗?现在请小朋友脱下你的鞋子和袜子。(幼儿独立脱鞋袜,师随机指导、帮忙)

2、脱掉了鞋子、袜子,你们看到了什么?

3、小脚是什么样的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回顾,根据幼儿回答逐个认识脚背、脚底、脚趾、脚跟,

教师及时回应,并给予适当的经验提升,如丰富认识脚弓、保护小脚、数数脚指头等)

4、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脚,小脚有脚背、脚趾、脚底、脚底中间还有脚弓、后面是脚跟,我们的小脚真好玩。

5、请你们想一想好玩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呢?

(小脚可以跳、可以跑……)

6、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脚本领这么大,可以做许多事情。

7、那我们的小脚在什么地方留下过小脚印呢?

(在沙滩上、在湿地上……)

8、小结:原来我们赤脚走在沙滩上、湿湿的泥土上就会留下我们的小脚印

(二)、猜脚印

●出示课件,大、中、小三种脚印图

1、看一看,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脚印?哪个大?哪个小?

2、猜一猜:大脚印是谁踩下的?中脚印又会是谁的?那可爱的小脚印是哪个的啊?

3、验证幼儿的猜测

●点击课件中的脚印,课件中就会出现相应的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

(利用幼儿感兴趣动画人物形象,引导幼儿数数,认识并比较出大、中、小)

4、小结:原来不同的人会留下不同的脚印,我们看到大脚印就能猜到那是爸爸的,看到中脚印就知道那是妈妈的脚印,看到小脚印,你们知道是谁留下的啊?(宝宝)

(三)脚印排队

●出示课件中的小脚印排序

1、(第一组脚印,全部排好的)这是谁小脚印?它们在干什么呀?是怎么排队的?

2、(第二组脚印,开始有大、小、大、小4个已经排好的脚印)现在的这些又是谁的脚印,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剩下的谁来帮脚印排队?(可以是幼儿口头说、老师操作拖拉脚印排队,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上前操作)

3、(出示第三组脚印排队,是大、中、小三种脚印的排序)这次有几种脚印啊?它们是怎么排的?我们快来帮忙全部排好队吧。

(利用直观形象的电脑课件进行脚印排序,延续了刚才“谁的脚印”的兴趣,同时让幼儿亲自操作电脑进行排序,再次体验、感受排序要按一定规律进行,大大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四)幼儿操作:

1、别急,看大家都想来帮助小脚印排队,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许多脚印,你想为小脚印排

出示脚印图片:

这里还剩下许多小脚印,谁来帮忙排排队?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排序,老师巡回观察、随机指导。

(幼儿人手一份大、中、小脚印图与排序卡,卡有提供规律的,也有空白的。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脚印,用自己的方法排序,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

3、展示、讲评,重点讲abc、abc或者是aba、aba之类较难类型的。

(五)延伸:

把小脚印及脚印排序卡投放在活动区,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练习。

小班优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蒲公英的`图片、视频

2、深蓝色卡纸、圆形毛刷、白色颜料、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是长什么样子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

1、观看图片,知道蒲公英的形状。

2、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三、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2、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工具来画蒲公英,首先,我们把刷子在盘子里蘸一下颜料,然后轻轻的纸上按一下,这样蒲公英就出来了。

3、师:蒲公英的下面有一条茎,你们刚刚注意到这条茎是什么样子的吗?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我们要用蜡笔把它画下来。

4、师:蒲公英画好了,宝宝们,你们看,漂亮吗?(漂亮)风吹过来,是不是还有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呢?我们要画出飘散出来的蒲公英就需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哦!小刷子和小刷子碰一碰,就可以碰出来了哦!

四、教师讲解需注意的事项

1、提醒幼儿的构图,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2、画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清洗。

五、幼儿创作,教师一旁观察指导--播放《蒲公英》。

六、作品评析。

活动反思:

"蒲公英"这个名字说出来,孩子们都有点懵,但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有部分幼儿发现自己看过这种植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所知道的。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但我发现,下载下来的视频不是很完整,没有风吹过后,蒲公英被吹散来,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大地的这一段,如果有这一段的话,孩子们可能对它的生长过程了解的更透彻。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去创作,但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该去找谁进行合作,需要老师一个个的去帮助他找小伙伴,最后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蒲公英》创作。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是很强,需要多多引导。

小班优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

2、复习并巩固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3、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重难点:

知道水的形态,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秘密。

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会流动没气味)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教师边说边操作后幼儿操作)

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教师边说边操作但不显示结果给幼儿留个悬念)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提问: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小班优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训练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透明的杯子。

2、贴绒教具:红、黄、蓝三色的小兔各一只、三色的染杯各一个。

3、记录资料每组一份,各种颜色小卡片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发现红、黄、蓝混合可变出不同的颜色,并能用语言和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难点:

幼儿在混合某种颜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原来颜色的比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讲故事《调皮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1.教师一边出示贴绒教具一边讲述:“有三只调皮的小兔子小红、小黄、小蓝跑到染坊里捉迷藏,一不小心,小红掉进了黄色染缸,小黄掉进了蓝色染缸,小蓝掉进了红色染缸。他们爬呀爬,好不容易爬出来了,结果却谁也认不得谁了。为什么?”(形象直观的小兔教具,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一下子把幼儿带到故事情景中,引起幼儿的好奇)

2.“小朋友猜一猜,小红掉进黄色染缸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小黄掉进蓝色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小蓝掉进红色染缸后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用猜想的形式激发起幼儿的验证兴趣)

二、通过示范实验,验证幼儿的部分猜想。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有各种猜想,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将红、黄颜料倒入透明的空杯中,摇匀。(教师做示范实验,在调色的过程中一边提醒幼儿注意调整原来两种颜色的比例,直到变成所要的颜色)

“变变变,小朋友们看好了,看,红颜料与黄颜料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那么,小红掉进黄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你猜对了吗?”(神秘的语气,颜色的变化,激发起幼儿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三、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更。

1.师:“你们想知道小黄和小蓝掉进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吗?是不是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呀?老师为每组预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变颜色,好不好?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重引导幼儿记录操作成果。(亲自动手,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调动起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四、通过说说颜色的变更,帮助幼儿用语言和符号记录实验成果。

1.教师:“小黄掉进蓝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小蓝掉进红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颜色卡片贴在黑板上,中间用粉笔填上“+”和“=”。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形象的语言,简单的符号帮幼儿学会记录实验成果)

五、延伸活动: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教师:“小朋友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它漂亮吗?小朋友的衣服是一种颜色吗?我们的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是多姿多彩的。今天,小朋友们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出了橙、绿、紫等颜色,现在我们来画一朵盛开的花,将你们调出的颜色涂在花瓣上,变出一朵美丽的七色花。看一看,你的七色花和小朋友的一样吗?谁的七色花涂得最美呢?”(延伸活动让幼儿变出更多的颜色,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孩子爱听故事,特别是有小动物的童话故事。将故事《调皮的小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幼儿带到故事情景中,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喜欢新奇,把实验融入魔术中,让幼儿亲自操作,从而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小班优质教案篇5

目标:

1、尝试发现两种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准备:

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人手一个、涂有颜料的瓶盖人手两个、红黄蓝卡纸、美术区贴满画纸。

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矿泉水瓶〕:这是什么?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我要开始变魔术了,我能把这个瓶子里的水变漂亮,想看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轻轻摇晃瓶子:小小瓶儿摇啊摇,小小瓶儿变变变。引导幼儿发现水的变化,并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二出示很多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你们想当魔术师吗?〔想〕

2、教师发矿泉水瓶人手一份请幼儿自己摇一摇,变一变!

师:你们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幼儿起立回答!

三、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变化

1、这个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我把他的盖子换一下,摇一摇,看看里面的水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2、启发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水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总结:师: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四:幼儿操作,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并把卡纸贴在瓶身上表示是由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了另一种颜色。

五:延伸:请幼儿拿出刚变出来的水瓶一起来美术区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