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在课堂上出错的可能,提前制定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拥有一份详细的教案是可以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对今识字课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
1. 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 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重点:
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
难点:
讲一讲,做一做,平时怎样孝敬父母?
教具:
生字卡片、孝敬父母的图片、录音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教、错、筷、夸(三拼音)
看清声母读:事、扫、错(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子,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
找词语:懂、礼貌、父母、教
认读生字:懂、貌、父、母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做错事,即改正, 。”
词:长辈错,要提醒, (错)
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 (愿)
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 碗、筷、扫、夸)
5、你还在家里做了什么家务事?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学习编成三字歌。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改、愿、碗、筷、扫(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认( + 人) 教(孝 + )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父”和“母”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父”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洗”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母”字注意笔顺是:撇折、横着钩、横、点、点在左上格起笔。
“真”字的最后一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友、少、辈、貌、教、听、事、正、错、醒、好、诚、事、担、筷、院、我、家、子、夸”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我会读,领读,示范读,齐读。
说一说:你准备为父母做什么事?小组开始讨论,练习编三字歌。
做一做: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记一记:把每天为父母做的一件事记下来。
作业布置 :
⒈抄写生字。
⒉认读“懂、夸”等14个生字。
⒊做一做: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板书设计:
识字 2
我 ————爱————家
尊长辈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家务事 愿承担
资料提供者:陈秀芳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识字1
拟 2 课时
累 计
第44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师的读书方法。
2、 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
3、 认识十个生字,会读,会写。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写好本课的十个生字。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天天练:
1、 背诵儿歌,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 复习拼音
(1) sì----shì区分平翘舌。
(2) 读准整体认读音节。
yí sì wǔ shí zhí yān cūn ting
tái liù jiǔ
二、 学习新课:
秋天到了,树木落叶了,鲜花凋零了,你们还能想起春天的美景吗?那清新的空气,农村的炊烟、粉红的桃花,在亭子里游戏!
2、说说你到大自然里看到过哪些景色?
3、出示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5、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实施修改意见
训练学生观察图画,语言表达。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 检查朗读。
指句读,小组读,集体读,同学评议,老师及时纠正。
(2) 指名读,集体评议。
6、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 作者一出去,走了几里路?
(2) 看到几家村舍?几座亭台?几枝花?
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在田字格中写上。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 对照数字和图片,把图意说一说。
小朋友,当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只有四五人空,树林里几座亭台,路边开了许多枝红花)
7、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8、出示生字认读
yī èr sān sì wǔ
一 二 三 四 五
liù qī bā j iǔ shí
六 七 八 九 十
9、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
10、去掉拼音读。
11、总结,结束课时,回家把诗歌背给家长听。
实施修改意见
要达到不带拼音打乱顺序熟练认识。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1) 小朋友,你们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3) 这是个静静的小山村,你觉得它美么?
小山村真美呀!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再把课文轻轻地背一遍。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 读准本课的生字。
实施修改意见
把图上的美景描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札记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古象形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建立图、古象形字,汉字之间的联系,帮助识记汉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趣。
1.导入
一位考古学家在一座山洞里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上
面刻着许多很久以前的文字。(出示课件)
2.学生观察,引导探究
(1)(出示两个容易辩认的古象形字)设问:你们能帮老师认一认吗?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2)(出示相对应的图)呀,真的很像呀,看得出古时候的人就是看着东西的形状来造出字的,我们把这些字就叫做象形字。
(3)师:过了许多年以后,这些象形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文字。(出示投影:羊
目)
问:你能再猜猜看,这两个字应该摆放在哪个象形字下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
3.认读生字“羊
目”
(1)(出示字卡)学生拼读,识记。
(2)了解“目”指的就是眼睛。
二、师生互动,游戏识字
师:你们可真聪明,会根据图,认出古时候的象形字,还认出我们要学的汉字。现在咱们轻松轻松,一起云游乐场玩玩。进游乐场要凭票入场。
1、游戏一:兑换门票
游戏规则:用带有图和古象形字的票兑换带有汉字的门票,
兑换正确,才可进入,换错自己可想办法解决再次兑换。
方法:(1)教师每个同学发一张带图门票。
(2)教师分别出示其余10个汉字做成的汉字门票,各人用相应的图门票来换,小组可派代表。
(3)换对门票后,左右手同时出示门票,让大家确认,并读出汉字。
(4)学生认读生字
2.游戏二:走迷宫
游戏规则:听说,有一棵神奇的树上结着娃娃果,一些果子丢失在迷宫里。请帮助找回,走出迷宫,读出果子上的字,挂回树上。
方法:
(1)出示迷宫图。各组研究路线。
(2)派代表演示走法,并将沿途捡到的果子贴回树上,正确读出汉字。出现错误同组纠正。
(3)演示不同走法,并继续拴果子,巾果子、读生字。
(4)全班同学,认读树上的汉字。
3.游戏
三:贴字卡
游戏规则:根据情境图上内容,贴上相应的字卡。
(1)指名给图贴字。
(2)领读生字。
4.游戏四:转动转盘,指针停留在几,就由该生认读该数字相应的词卡,读对有奖。最后全班认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过得可真快乐,不但做了游戏
而且认了这么多有趣的字,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想想以前学过的字或者你见过的别的字当中哪些也是象形字。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5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由3部分构成。第1部分由4组词语组成,写了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第2部分由图标指引,引导学生认识“跳、着、游、闪、灯”5个汉字;认识、会写“光、月、星、向、笑”5个汉字和偏旁竹字头,了解书写要求、笔顺规则。第3部分是通过插图表现龙龙和文文在进行组词游戏,可借此引导学生组词练习。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第1学段关于识字的教学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此,本设计侧重“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熟悉的“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等语言因素加深认识,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生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的词串,理解画面意境,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认识“跳、着”等5个生字,会写“星、笑”等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等笔顺规则书写“光、月、星、向、笑”5个字;学习竹字头和日字头。
2.“光”的笔顺;“向”在田字格的位置;“笑”的关键笔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大地,阳光在花上跳着;夜晚来临,月光、星光、灯光它们会在哪呢?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第71页找一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三(1)》,大家刚才看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书上的词语,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要丢字、落字。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字,重点读一读。
3.(出示课件)请大家看屏幕,谁愿意给同学们大声朗读?(指两三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5敝傅祭识粒褐囟“花、水、天、孩子”;体会动词“跳、游、闪、笑”。让学生感受阳光、月光、星光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惬意,以及小男孩在灯下学习的快乐。
6.生自由练读。
7.分组读文。
8.全班齐读。
9.(课件出示:“跳、着、游、闪、灯、光、月、星、向、笑”)拼音宝宝去休息了,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吗?
10.开火车读。
11.组词游戏。
龙龙和文文能把“星、光、月、向、笑”组成词。我们和龙龙、文文比一比吧。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同学们,这节课中的这5个字不仅要求我们会认,还要求我们会写。同学们有信心把它们写好吗?好!那么我们先来读一读。(师领读几遍,再指名领读。)
2.小组讨论。
让学生按以下问题来讨论要写的5个字:(1)怎样记字形?(2)哪一笔是主笔,笔顺又是怎么样的?(3)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指名汇报。
(1)上下结构的字。
光:上小下大,字形稍长,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引导学生说,师范写,然后让学生在写字本上描两个,再写3~5个,同桌检查,最后组词。)
星:上小下大。发现新部首扁日字头。(开火车读;向生说明写扁日字头时的要求———要稍扁。让生在写字书上练写几个,再找两三名学生到黑板上表演写,然后全班评价,再练习写,同桌检查。)
笑:重点指导竹字头写法:右边撇起笔稍高些,要上紧下松,上窄下宽。(要清楚地强调“笑”的第7笔是撇。师范写,指导生试写,再放手让生自己练习写两个,然后抽样展示评价,再让生练习写3~5个,同桌检查。)
(2)半包围结构。
向:字形稍扁,撇的位置不要超出竖。(生自己练写,师巡视指导,抽样评价,再让生自己练习写,然后同桌检查。)
(3)独体字。
月。(学生自己练习写,同桌检查。)
四、总结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
写好生字
兴趣的培养
【课前准备】
字卡
词卡
背景图
大力士一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背景图:一座高山上站着一个小精灵在向大家打招呼。)看,认识他吗?向他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小精灵正在邀请我们上山和他一起玩呢?我们这就出发吧!(教师贴出拦路的大力士)哎呀,大力士拦住了去路,他说,只有猜出他这儿的三个谜语,过了这三关,才让我们上山去,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试试?好,先来看看第一关的谜语是什么?
二、过三关
1、第一则谜语:
⑴学生自由读读──指名读──学习生字──齐读
⑵学生猜谜。
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⑷教师小节猜谜窍门。
2、第二则谜语:
⑴朗读谜语(多种形式读读)
⑵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红的又是什么?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⑶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用红绿粉笔写出秋字。
⑷找出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第三则谜语:
⑴复习请,晴,情,清,精,睛启发学生思考。
⑵读读猜猜,交流体会。
⑶识记生字。
4、顺利过了三关了,大力士说:小朋友们真棒,上山吧!让我们一齐欢呼我们的成功吧!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全部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观察6个要写的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鼓励学生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古对今识字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
2、会写北、南等5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学会朗读谚语。
2、培养学生积累识字方法,具有识字能力。
3、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写好字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喜欢汉字,乐于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身边处处蕴藏着科学,喜欢科学。
3、对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谚语感兴趣。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理解谚语中蕴藏的科学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单元主题
1、出示词语卡片科学,认读。
2、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出示主题: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同位互读生字。
2、领读生字。
3、开火车读。
4、读词。
三、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从课文中的句子里读出了哪些知识?
3、教师说明:这样的句子都叫谚语。
四 朗读课文
1、齐读。
2、教师说明押韵特点。
3、指导读。
五、巩固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师检查生字。
4、说说记字办法。师讲眉字。
六 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北南两个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2、说说怎样写好这两个字。
3、示范写,生练习。
七、小结拓展
生活的谚语很多,请学生去搜集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