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07-08 作者:Brave

想必很多人都在为怎么写好教案感到发愁吧,一份优质的教案也能够让我们在讲台上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感受,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优秀5篇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看本课拼音读生字“像、图、岸、座、坡、种、民、植”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提土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坡、种、植”个左右结构的字和“图”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些景色。3、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春雨中乡村迷人的景色。

[教学准备]

春雨的声音,春天的图画,填字格左窄又宽的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新课。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的声音)

2、小朋友,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人间,春风吹拂,春雨绵绵。(欣赏春图,感受春意。)沙沙的春雨织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课文。

3、出示课题:

春雨沙沙(齐读课题)

(1)出示: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

(2)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读出韵味)

注意“沙、下”带点字的读音念轻声;省略号停顿可稍长一些。

4、尝试背诵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出示画面,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老师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指名交流。

3、在画面的相应位置上出示词语:

燕子、柳叶、桃花、小河、鱼儿、山坡、农民、娃娃4.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这些词你会读吗?指名读。

5、学习部分生字:坡民

坡:指导写字:以书空演示,学习“提土旁”。(最后一笔是“提”)民:前鼻音6、齐读词语。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哪一节描写了这些美丽的景物呢?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3、交流并出示第三节。

(1)自己读这一节,注意读音正确,并能按标点停顿。(2)学习生字:图、岸、座、种、植“穿梭”:看图片演示,理解“燕子在空中穿梭的样子”。“座”:通过选词填空理解。出示:座坐

a、农民伯伯()在一()小山坡上休息。b、同学们()在()位上看书。

“图”:指导笔顺规则:先外再里最后封口。“植”: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里面有三横。

(3)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a、出示句子: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b、了解画面的内容,体会景色迷人。

出示句子: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还织出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山坡下,有播种的农民;山坡上,有植树的娃娃。

(指导朗读,注意“岸、座、坡、种、民、植”带点字的读音。)

指导:“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可以说成“桃红柳绿”。()的小河()的'鱼儿()的农民()的娃娃c、引读第三小节。(教师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4、自读课文,挑选喜欢的句子读读。5、指导朗读,体会春天的迷人景象。▲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小组自由合作读第三节。体会“清凌凌的”、“欢快地”的好处。

四、巩固,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给画面配音)

2、说话练习:

(1)春雨中的景色真美呀!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些春雨中的景色?(2)交流。

例:什么地方什么怎样。

岸边桃红柳绿。

清凌凌的小河里,鱼儿欢快地游动。

3、总结:多么迷人的春雨图啊!我们听到的春雨的的沙沙声,看到了穿梭的燕子。绿的柳树红的桃花。播种的农民和植树的娃娃。春天真是迷人啊!(点到“迷人”)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新课标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12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注重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养鸡场。(出示挂图)

请把你看到的,用数学语言说一说。

(图上只能看到:整齐地排列着3排鸡笼,还有3排鸡蛋。)

问:利用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吗?

补充信息:一共有600只鸡。

现在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有多少只?)

2、你会解答吗?说给同桌听听。

交流:6003是什么意思?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到200的?

引导学生认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在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只是在后面别忘了加两个0,这样算可以使计算更快。)

二、学习例2:

1、出示:这些鸡2天共生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2、读信息后,一起列出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板书:9862

第一步:估计

现在根据这个算式,你再来估计一下600鸡平均每天下多少蛋?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略)

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你认为该怎么算?

(先算百位上的9除以2)

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

强调:9个百除以2,得到的是4个百,所以4要写在百位上。

你会接着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在书上。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是同桌的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说说道理。

3、验算。

请大家写出验算的竖式。

指出: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除法竖式,你觉得和我们上学期学的有不同的地方吗?(特别长)

问:怎么会特别长的啊?(这学期学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分三步除:百位、十位、个位。)而且在算之前,先要估计得数可能是几百多,算之后还要验算自己的得数是否正确。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的第2页第2题。

练习前问: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这些□是提醒大家注意写数的时候要写对位置,不能不按规矩,该在什么位置就只能写在什么位置,你能做到吗?

请大家认真完成再交流。

2、讨论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完了问: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把你的想法与你座位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结论一样吗?

全班交流。(注意: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四、布置作业:

第2页第3、4题。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篇4

?小青蛙》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七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病字旁。

2、能辨析“清、晴、睛、情、请”等同音字,学会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能规范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学生回答出答案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为什么说它是“绿衣小英雄”呢?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的意思呢?(出示“青”字,注意下面的“月”字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小组选一个说的的同学全班交流。

4、填空:(课件出示)小青蛙住在()的河水里,长着一对(),专吃害虫,()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5、老师范读课文。

6、学生自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反复练习。

(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单独生字打乱顺序读;

(4)多种形式练习。(开火车,跳青蛙,摘苹果)

2、请同学们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老师随机讲解。

(1)用“汉字加一加游戏,让学生知道:

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2)老师还给这几个字编了一首儿歌呢,不信你们瞧一瞧:“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3)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偏旁不同。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4)让孩子们回忆象形字、会意字。

3、指导书写。

(1)注意:“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的左边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注意偏旁要写得小一点。(具体范写到哪个字再单独去说。)

(2)教师指导书写"青"。

a、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c、学生书空跟写

(3)教师指导书写"请、清、晴、请"。

a、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延申。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9加几的教案篇5

【讲读教案】:

【教学要求】

1.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2.掌握十个生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放壁虎投影片(或挂图)问:你知道这个动物叫什么吗?看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尾巴)出示课题,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句一句地读,读准字音,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上序号。读完第1、2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以下读完3—5、6—7段相同)。注意“难”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诉”是平舌音。“行”是后鼻音,“新”是前鼻音。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指导把每个字音读准。进行断句指导,如:“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三)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完问学生: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七个自然段)。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每段讲的是什么。

(一)同座二人轮流说课文四幅插图上小壁虎在干什么,互相补充;接着分段读课文,议一议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指名逐图说图意,逐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的意思。

四、练习读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读生字生词卡片,要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六、作业:认真读两遍课文,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结合看图,理解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先理解“一挣”的意思。再问:小壁虎为什么要这样“一挣”?接着看投影片(或插图),弄清小壁虎是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功能。最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它挣断尾巴逃走了。

(三)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知道这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3至5段,扶放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1.自由读第3至5自然段。议一议,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习第三段。先弄清有几句话,再指名读这一段,懂得每句话讲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笔勾画讲小鱼尾巴怎样动,有什么作用的语句(“摇着”、“用尾巴拨水”),结合看图,弄懂小鱼不借尾巴的原因,认识小鱼尾巴的作用。最后自由读第三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借给它。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这段的过程。

3.学生用学习第3段的方法自学第4.5段。

程序:①学生读书、勾画、看图、思考。②同座交流。③全班交流。(读第4或5段;说勾画的语句;结合看图讲老黄牛或小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再读这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五)理解第6至7自然段。

1.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读第6段。理解“很难过”;尾巴没有了,“难看”,别人又不借,小壁虎的心情别说有多伤心了,它还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再生功能。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爬回家找妈妈。)

3.指名读第7段。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小壁虎喜出望外,“高兴地叫起来”的心情,指导读出妈妈“笑着说”的疼爱心情。自由读第7段,知道这段讲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里很高兴。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及再生功能。

二、作业

填空,再读句子(课后习题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自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问: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使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引导学生体会“摇着”、“甩着”、“摆着”,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在书中画出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话,再读一读。

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讲话是有礼貌的?(引导学生“姐姐”、“伯伯”、“阿姨”的称谓上,从第二人称的“您”字上,从商量的语气“行吗?”体会。)

(三)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着重指导两点。

(一)看图,想象当时情景:读出对话双方的不同语气用稍快语速读出小壁虎借尾巴既难过又急切的心情。

小鱼、黄牛、燕子说明理由不借尾巴,读时语速稍慢。指导读出“姐姐”、“伯伯”、“阿姨”的不同声音。

(二)读出重音,使感情更加鲜明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如“小壁虎一挣”断尾自救,逃脱蛇口,重音要放在“一挣”上。“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能较好地体现小壁虎难过急切的心情。“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是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尾巴的作用,所以要重读。

(三)以六个人为一组,分角色试读。

(四)请一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一)引导学生从田字格中分别找出左右、上下、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进行识记;师生共同分析生字左窄右宽等特点,对照田字格指导书写。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识记、书写。

“壁”共16画,上面两部分写紧凑些,下边“土”字要居中写。

“虎”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

“爬”第四笔写平些长些,托住“巴”。

“诉”右边是“斥”,笔顺是:“横撇、竖撇、横、竖、点”。

“新”左下是“木”(第二笔应写成竖钩,撇、捺改成两点。)

四、读生词卡片,抄写生字词,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以发展学生词汇

五、作业

抄写生字3遍,每个生词写2遍。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六、准备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长的什么样子?先想一想,明天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