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们用于开展教学工作的书面文体,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呼变大了小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呼变大了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难点: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活动准备:
1、气球、塑料袋、游圈、打气筒等。
2、轻松欢快的音乐。
安全要求:充气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度,来避免爆破造成的伤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幼儿和球宝宝一家随《去郊游》音乐入场--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要带小朋友进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困难。我们要一起想办法解决它,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响起快乐的音乐,然后才能继续前进。
二、过程部分:
(一)给物体充气--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变化。
1、幼儿尝试给物体充气--培养勇于探索的,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变化。
2、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气球会怎样?
教师:给物体充气,物体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一直充气,物体会爆炸的。
(二)游戏"变成充气的物体"--用动作表示充气前后的变化1、幼儿自己是充气物体--幼儿自己用肢体表现充气变大的样子。
2、尝试用身体其它部位表演变大变小--进一步感受充气前后的`变化。
鼓励幼儿尝试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
3、变稍大一些的气球--尝试体验合作,感受充气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三)幼儿变成一只气球--幼儿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三、结束部分随音乐变成大气球离场。
呼变大了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可变性,喜欢动手操作。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3、体会让自己身体变大变小的乐趣。
4、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多人合作组成气球变大变小。
教学难点:
幼儿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气球若干、打气筒、纸箱里放有各种颜色的气球(个数比幼儿和教师人数的总和多1),然后用布盖好,以幼儿看不见为宜。
2、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知道他是什么吗?猜猜是什么?谁愿意来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2、玩一玩,说一说
⑴复习1和许多:
打开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许多气球)请老师和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个气球,现在箱子里还有多少气球?(1个)
⑵复习对颜色的认识:
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你周围有什么物品和这个颜色相同?(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
⑶引导幼儿自由玩气球:
谈话:说一说你是怎样玩气球的?抛接、踢、滚、用嘴吹响上方并保持不掉在地上……
3、观察气球变大变小的样子:(活动中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如果放手,气球会怎样?猜想:如果一直不断地充气,气球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观察描述后,教师小结:给气球充气,气球会变大;如果放手,气球会慢慢变小;如果给气球一直不停地充气,气球会爆炸。
4、游戏:吹气球
⑴想想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引语: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只气球,我是打气筒,我不断地给气球充气,气球会怎样呢?请用你的身体来表现好吗?
⑵与好朋友合作表现气球越吹越大与破掉的情形。
引语:请与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变一个大气球,我来打气筒吹气,吹气,吹气,气球好大好多了,我继续吹气,怎样了?想好了吗?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表现!
⑶和好朋友手拉手变个气球,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了,越来越小的样子。
5、随着音乐变一变,音乐高气球就会慢慢的变大,音乐低气球就会慢慢变小。
音乐为小班上册幼儿音乐《小手爬》,音乐的高低需要教师及时提醒,提醒的方式为音乐高时选择吹气的声音“呼——呼——”音乐低时选择漏气的声音“哧——哧——”
6、教师小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气球的变化。
三、思想教育:
教育幼儿玩气球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把气球吹得很大,更不能把破掉的气球吸到嘴里变成小球,也不能用力挤压吹大的气球。
活动反思:活动中,充分地利用了幼儿已有的玩气球的经验,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学习,使幼儿的能力、知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活动始终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初次尝试以自己的身体展示气球变大变小的样子时,出现困难,但经过教师引导能比较好的展现。有了自身的展示,与好朋友合作表现气球变大变小的样子,幼儿完成得较好。但随音乐表现时出现困难,此部分设计虽然使用的是幼儿熟悉的音乐,但很少有孩子能听出音乐的高低,并据此变换相应的动作。
呼变大了小班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又将服务于生活,这就构成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循环往复。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学活动生动化、游戏化是最能体现他们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本次活动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球,孩子们对气球有着浓烈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气球变大变小的科学道理。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
1、气球若干(充好气的、不充气的各若干)。
2、吸管、气球打气筒若干。
3、相关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
吹泡泡游戏。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玩气球时不要太用力。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充气玩具"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图片)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各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并让幼儿知道气球气冲的太多会爆了)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漏气哧-----变小。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自己用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合作围成圆圈变大变小。
3、随音乐强弱来变大变小。(放游戏音乐,适时放爆炸音乐。)
四、用身体部位来变大变小。(眼睛、嘴巴、手)等。
五、延伸活动:
1、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谈谈还有那些东西是充气变大、漏气变小的?(放课件)
2、现在我们就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呼变大了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变大变小。
2、感受音乐高度和强度的不同,用肢体动作表现事物的大和小。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事物变大变小的过程。
2、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段能表现音乐高度和强度不同的音乐
2、大米、爆米花、气球。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1、教师:你觉得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2、教师: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大变小?
二、感受音乐,用动作表现大和小
1、教师出示气球。
教师:这是什么?如果我们给气球里打气,它会变成怎么样?如果我们把气球里的气慢慢放掉,它又会变成怎么样?
2、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3、师:如果你是一个气球,你会怎么变?请个别幼儿当“气球”,教师和其他幼儿共同为他“打气”“放气”。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4、倾听音乐,区分不同的音乐高度和音乐强度。
教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为气球充气,听一听哪一段音乐是在为气球打气,让它变大,哪一段音乐又是在让气球漏气,越变越小。
5、幼儿两两合作,根据音乐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三、玩玩尝尝,在游戏中感受大和小
1、教师出示大米粒。
教师:这是什么?看上去怎样?(小小的,白白的)它会变大吗?知道它变大叫什么吗?(教师出示爆米花)
2、幼儿讨论:大米是怎样变成爆米花的?
3、游戏:爆米花
幼儿扮演一粒小小的大米,用身体动作表现撒上油、糖、奶油,放进爆米花机器中旋转加热,噼噼啪啪成为爆米花。幼儿品尝爆米花。
延伸活动
教师投放各类可变大变小的游戏材料,幼儿按兴趣进行选择。如:气球、拉花、橡皮筋等。
教学反思
我准备的教具是幼儿常玩的气球、常吃的爆米花,老师一出示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我抓住了幼儿边玩边学的特点,配上音乐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气球变大变小的过程,能实现活动的目标。不足之处是音乐和动作配合得不是很好,这需要多次训练才行。
呼变大了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活动准备
1、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究活动??
1、探究的问题:
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2、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3、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4、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5、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二、幼儿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
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2、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3、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4、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3)玩一玩。
三、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四、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