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雪的科学教案参考5篇

时间:2023-08-14 作者:Fallinlove

教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雪的科学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参考5篇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喜欢小兔子、关心秒度 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1、动画片:可爱的小兔子

2、草、白菜、胡萝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观看动画片:小兔子,真可爱。

二、观察小兔子

1、提问: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兔子的':头部(长耳朵、三瓣嘴)身体(椭圆形、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短的)

2、提问: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来学一学好吗?

三、抱抱小兔子

1、教师:你喜欢小兔子吗?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吗?

2、提问:

(1)小兔子全身长满了什么?(毛)

(2)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3)抱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软软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爱吃什么?(青菜、青草、萝卜)

2、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动的?

五、结束部分教师: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去散步好吗?

带着兔子和孩子们一起散步。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

1.生字: 枣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仁 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沸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 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唾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肿 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胀 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 拣 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 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 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 3.解词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名称:科学《大象的长鼻子》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么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么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提问:你拼出了什么?你喜欢大象的什么地方?我们一起用双手合起来做大象的长鼻子,你想用长鼻子做什么呢?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 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活动反思: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天成熟的水果有哪些,知道吃水果前要将水果洗净。

2、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夏天的几种水果。

活动重点:

了解夏天成熟的水果有哪些,知道吃水果前要将水果洗净。

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夏天的几种水果。

活动准备:

1、娃娃家准备水果模型、橡皮泥。

2、美工区准备水果范画、画纸和油画棒、橡皮泥。

3、阅读区提供认识水果的图片和书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成熟的水果有哪些?

2、出示夏天成熟的水果图片,引导幼儿逐一认识这些水果。

3、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吗?吃水果前要怎么做呢?

二、介绍材料和活动要求

1、娃娃家里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可以喂小动物吃水果,用橡皮泥为客人制作水果。

2、美工区里,老师准备了画纸、油画棒和橡皮泥,请小朋友画、捏出各种夏天的水果。

3、除了老师今天介绍的这几种水果,还有哪些水果呢?请小朋友到阅读区去看看认识水果和图书和卡片,一边看一边说这些水果的名字和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的。

三、幼儿自选区角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娃娃家的幼儿有规律地排列水果切片,制作水果拼盘。

2、指导美工区的.孩子用画和橡皮泥大胆表现各种水果。

3、指导阅读区的孩子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水果的了解。

四、收拾活动材料,评价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捏、画的橡皮泥,引导幼儿欣赏评价。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图片)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图片,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问:

(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

(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

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

(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

(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