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绘本教案6篇

时间:2023-09-08 作者:betray

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先前知识,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优秀绘本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6篇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画面内容。

2.感受绘本情节的趣味性。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做打瞌睡的动作)你们知道我刚才在做什么吗?

2.总结:像这样昏昏欲睡的样子叫做打瞌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做一做打瞌睡的动作。)

二、观察画面,体会绘本中从打瞌睡到醒来的画面变化

1.你们见过打瞌睡的房子吗?(出示ppt图片房子)这就是打瞌睡的房子(教师缓缓讲述:有一幢房子,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为什么说它是打瞌睡的房子?

2.(出示下一张图)房子里都有谁在睡觉?睡在哪里?

3.谁能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把每个人睡在哪里说完

4.这个时候小孩起来了,他要去干什么?幼儿猜测

5.(出示图片)小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6.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连续观看图片重叠着睡上去)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谁来看着图片说说谁睡在谁的身上。(幼儿讲述)

7.你们觉得这样的睡法怎么样?为什么?

8.(ppt下一个画面讲述:这时候,忽然听见老奶奶大声喊,我受不了啦!)看看老鼠怎么样了(跳起来)幼儿观察老鼠跳了起来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猜测

9.(ppt图片出示)你发现了什么?(猫跳了起来,很惊恐)猫是被谁吵醒的?讲述:老鼠吓了猫一跳!

10.猫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讲述(胡子伸直、瞪眼睛)请幼儿模仿猫醒过来的表情动作(瞪着眼睛、胡子伸直)

11.(ppt下一个画面)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猫抓了狗一把!狗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张大嘴巴,耳朵竖起来)集体模仿,猜猜狗会怎么说?

12.猜猜接下来谁也醒了?(小孩)讲述:狗踢了小孩一脚!小孩醒过来是什么样的?(四脚朝天)幼儿模仿

13.ppt下一个画面讲述:小孩撞了老奶奶一下老奶奶把床都压垮了!他们玩得可真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玩得很开心?(跳起来、每个人都笑眯眯)

14.(ppt下一个画面)打瞌睡的房子还在打瞌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有彩虹,光线变亮了、窗户打开了、大家在院子里玩耍)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总结:彩虹出来了,照得整个房子很明亮;门和窗户也打开了,好像打瞌睡的房子睁开了眼睛)

三、完整欣赏绘本

1.刚才我们看的绘本就叫《打瞌睡的房子》,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看一遍(教师完整讲述绘本)

2.房子里的动物和人们都出去玩了,我们也去玩一会儿吧!

活动反思:

?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图画与文字的天作之合”。经典的图画本就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是文学和艺术在最为纯净的层次和阶段的完美结合。我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反映证明了《打瞌睡的房子》的确是一本好书,也再次证明图画书对孩子们在观察、思维、审美等能力的提升方面,对孩子们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发现石头的魔力,想读故事。

2、能仔细阅读画面,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温馨和快乐,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4、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阅读绘本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设悬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可爱的朋友,他是谁呢?

2、课件出示:驴小弟的图片,并介绍:他叫“驴小弟”,他和他的爸爸妈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你们看:

出示图片:

驴小弟一家其乐融融的图片。

问:你从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

(花儿开得多好看啊!)

3、可是,有一天,驴小弟的家跟以前不一样了。你们看:出示驴爸爸和驴妈妈伤心难过的图片。

问:这时候驴小弟的家是什么样子?(连花儿都枯萎了!)

4、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改变呢?故事还要从这儿说起:

二、看动画,回答问题:

1、播放驴小弟捡到带有魔法的石子的过程。并回答:

2、驴小弟捡到了什么?这是一颗怎样的石子?

3、如果你现在就有这样带有魔法的小石子,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听故事,回答问题:

当他一边穿过草莓山,一边在想着许多许多他的愿望时,他突然看见一头又狡诈又饥饿的狮子正在草丛里瞪着他。这只狮子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吃饭了,它正在找今天的晚餐,正好遇到了驴小弟,狮子心想:“今天我总算能饱餐一顿了!”

你说,驴小弟看到这样的狮子,害怕吗?那你说驴小弟现在怎么对付这只狮子?(快用这颗神奇的小石子)师继续讲述:

(可是)他害怕极了。根本没有好好想一想。“我希望我是一块石头。”他的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狮子跳过来,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不停地用鼻子闻来闻去,彻底糊涂了。“我明明看见一头小驴子的,也许是我饿疯了。”他喃喃地说。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呆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但是他没办法去拿。“噢,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他想,可是没有用。他必须碰到那颗小石子才能产生法力,但是他根本没办法做到。就这样,夜,来了。

四、看图片,想一想:

1、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你们知道驴爸爸和驴妈妈为什么这么难过着急了吗?

(驴小弟不见了)是啊!不管他们想了多少办法,找过了多少地方,他们都没有找到驴小弟。你们看,他们是多么伤心、多么无奈啊!就这样,驴小弟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渡过了漫长的秋天、一起渡过了寒冷的冬天,你们看,春天来了,草莓山上的小草都醒过来了,花儿也露出了它们美丽的脸庞,可是,驴小弟还是一块大石头,一动不动地呆在山上。

2、那你们说,驴小弟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3、老师告诉大家,驴小弟在最后终于变回来了,并且回到了他温馨的家中,你们看,他们家的那瓶花儿又开放了!

4、有小朋友会问,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啊?请小朋友自己在书本里寻找答案吧!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驴小弟变石头”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在这绘本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

2、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以及带有蚂蚁、西瓜、推、撬、挖等字卡。

2、绘本相册图片、绘本《蚂蚁和西瓜》

3、多媒体

4、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歌曲《蚂蚁搬豆》导入,引出故事内容。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师:蚂蚁很聪明想出了好办法把豆豆搬走,我们来看看,今天蚂蚁又要搬什么了呢?(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要搬西瓜,(教师出示大西瓜和蚂蚁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集体体验蚂蚁在搬西瓜过程中滑稽可爱的动作。

师:你看到什么?

(2)图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细节,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图三,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图四,鼓励孩子放松大胆的表演动作,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

(通过动作表演,让孩子自主的进入角色和蚂蚁站一阵线,积极的投入以下环节的发展)

(5)图六,进一步感知蚂蚁团结、爱动脑筋、勤劳的优点

(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连接词: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蚂蚁劳动的场景)

(6)图七图八图九,合理想象,理解故事情节发展

师:蚂蚁把那些西瓜都搬到哪去呀?他们是怎么做的?

3、留段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故事最后的结局,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蚂蚁们舍不得把瓜皮扔了,那么最后他们会把这块西瓜皮抬到哪里去?要做什么呢?

4、情感提升

师: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蚂蚁?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音乐游戏结束,教师出示大西瓜

师: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大西瓜,用力搬也搬不动……快来哦,帮我一起搬哟~~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4

一、活动来源:

图画书《点点点》整本书挥洒着魔力,吸引孩子热烈参与,随着一页一页的互动,书的内容也开始产生奇妙的变化,非常能满足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同时,《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我们组秉着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宗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一本好玩的.图画书——《点点点》,让孩子一起在体验如魔术般的游戏中学习数量、颜色、排序、方位、大小等的变化!并以集体游戏的方式重新演绎绘本故事,在游戏参与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力,并享受一起协作的愉快和成就感。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了解绘本的内容。

2.在动作指令的操作中,感知点点的数量、颜色、排序、方位、大小等变化,动手操作按规律排序涂颜色。

3.在魔术般的互动游戏情境中,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看看、说说、想想中,了解绘本的内容。

难点:在动作指令的操作中,感知点点的数量、颜色、排序、方位、大小等变化。

四、活动准备:

绘本、绘本图书一本、红黄蓝三色点点若干、透明魔法袋一个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点点魔术师

(一)出示透明魔法袋,激发孩子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这个魔法袋里装的什么呢?(魔法袋里有许多点点,有红色的点点、还有黄色的和蓝色的点点。)

(二)孩子们自选喜欢点点,变身小小魔术师。

师:这些点点也全部被施了魔法,现在我把所有的点点全部倒在桌子上面,请现在你们赶紧来选一个点点贴在自己胸前,让我们一起来当点点魔法师!

二、采用魔术游戏,感知绘本内容。

(一)出示黄点点,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我的小伙伴,你们看它是谁?(黄点点)

(二)调动幼儿思维,进行想象猜测。

师:黄点点会是什么呢?(幼儿猜想)黄点点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想不想和它玩一玩?

(三)通过多种指令,完整感知图书。

1、按一按,点点会变多。

师:按一下这个黄点,看看会有什么变化?(一个黄点变成两个黄点)

再来按一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变成了三个黄点)

2、点一点,黄点会变色。

师:现在用手指轻轻地点一点左边的黄点,小黄点变成了什么颜色?

就是这样,再来点点右边的黄点,小黄点变成了什么颜色?

3、按五次,点点又变多。

(1)黄点点魔术师徒手按五次黄点。

师:太神奇了,现在请黄点点魔术师施魔法,远远地按五次黄点,看变成了几个黄点?(五个)

(2)红点点魔术师徒手按五次红点。

师:红点点魔术师,赶紧给红点点也按五次,看变成了几个红点?一起数一数。

(3)蓝点点魔术师徒手按五次蓝点。

师:蓝点点魔术师,你们也按五下蓝点,会有什么变化呢?

4、摇一摇,点点会移动。

(1)请一个小朋友摇一摇书,看点点的变化。

师:现在请一个魔术师上来,拿起书摇一摇,点点怎么样了?

(2)魔术师们集体用身体左右摇动来施魔法,点点又有新变化。

师:点点魔术师们,现在你们全部摇摇你们的身体,看看魔法会让点点发生什么新的变化呢?

(3)魔术师身体往左边倾斜,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往右呢,试试看?

(4)再请一个最棒的魔术师来摇一摇,变魔术,让点点们排列整齐。

师:点点听话吗?怎么排的队?

5、使劲按,点点换位置。

(1)魔法师双手按住自己胸前的点点。

师:哎呀,天黑了,点点睡觉了。

(2)魔法师放开手,让胸前的点点漏出来。

师:天亮了,点点会出来吗?咦,点点睡了一觉醒来有什么变化吗?

有两个点点没睡醒,站错了位子,你发现了吗?

(3)魔法师跺跺脚,点点变成了什么?(彩虹)

6、吹一吹,点点会飞走。

(1)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吹口气看看,点点会变化吗?再使点劲儿。

(2)魔法师们劲儿太大了,把点点都吹到书最上面去了,赶快请了最厉害的魔法师把书立起来,看点点能不能掉下来?

7、拍一拍,点点会变大。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绘本中的语言复述故事,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2、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温情,体验家的幸福。

3、能细致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丰富想象力,享受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摇篮曲》音乐、熊爸爸和熊宝宝的头饰每人一个,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播放音乐《摇篮曲》),人们一般喜欢什么时候来播放这首音乐?

2、《摇篮曲》一般在睡觉前播放的,那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每天晚上睡觉前,你会做些什么?

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熊睡觉前的故事。

二、幼儿自由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看故事的名字,让幼儿读出来,并出示字卡“吻”。

2、幼儿拿己的书,自由阅读,教师讲清注意事项。

3、幼儿读完之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猜一猜它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朋友觉得小熊最后乖乖的睡觉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看吧。

三、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与幼儿共同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1、2页)猜一猜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教师进行讲述。

2、(出示第3页)你啊猜一猜小熊会说什么?

3、(出示第4页)爸爸也想得到小熊的吻,可是小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4、小朋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熊爸爸没有得到吻,心情怎么样?(看第4、5页)熊爸爸让小熊学哪种小动物吻自己?(教师出示长颈鹿的图片)那熊爸爸是怎么说的?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还不让爸爸吻呢?(因为他还想跟爸爸一起玩)

5、(出示第5页)教师讲并进行提问:熊爸爸想让小熊学哪种动物吻自己?(出示小考拉图片)那熊爸爸是怎么说的?小熊是怎么说的?

6、(出示第6页)读前半部分教师提问:熊爸爸又想让小熊学哪种小动物吻自己?(出示小鳄鱼图片)那猜一猜爸爸是怎么说的?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猜测故事)那小熊为什么还说“才不要呢”。小熊和巴巴爸爸边说边吻已经洗完了澡

7、(出示第7—10页)分别出示小蝙蝠、小老虎、小猴子、小老鼠的图片让幼儿猜测:熊爸爸是怎么说的?熊宝宝是怎么说的?为什么每次都说“才不要呢”

8、(出示第11页)熊爸爸正要出去,小熊叫住了爸爸,你猜小熊会对爸爸说什么?

9、咱们刚刚说小熊为什么总是说“才不要呢”?

教师:因为他还不想睡觉,想跟爸爸玩一会儿,爸爸也很了解孩子,在游戏和玩闹钟完成了洗澡、刷牙、穿衣服等一系列的事情。

四、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带领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小朋友表现的很棒,很多地方不用老是讲就能猜出来了。那小朋友咱们一起再来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小故事吧。

五、分角色朗诵故事

教师为幼儿准备头饰让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一组扮演熊爸爸,一组表演熊宝宝。

六、请小朋友拿着自己到头饰,咱们一起到操场上接着表演吧。

中班优秀绘本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生活在地底下的动植物。

2.能根据情节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猜想,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实物:红薯、萝卜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名字是《啪啦啪啦—砰》。

师:《啪啦啪啦—砰》,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请你们先来猜一猜。

小结:根据故事的名字就能想出这么多好听的故事,你们真了不起。故事的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二)图文共读

1.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提问:(1)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和大树都穿上了嫩绿的衣裳。在地洞里,有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会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鼹鼠,我生活在泥土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们和小鼹鼠打个招呼!)

(2)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路面积满了水,小鼹鼠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3)小鼹鼠的家被水淹了,不能再住下去了,谁来帮它想想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过渡语:我们帮助小鼹鼠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小鼹鼠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决定去找一个新家。

2.小鼹鼠找新家

提问:(1)小鼹鼠在啪啦啪啦地挖洞找新家,让我们和小鼹鼠一起挖洞,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突然“砰”,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是什么东西呀,撞的我好疼啊,谁知道撞到我的是什么呀?

小结:小鼹鼠撞到的`是香喷喷的红薯呀,尝一口,喀嚓,真甜哪。

3.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提问:(1)小鼹鼠又继续找家,它挖土的时候又发出了什么声音?

(2)哎呀,好疼啊,小鼹鼠又撞到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3)你平常是怎么吃萝卜的?那你生吃过萝卜吗?味道怎么样?

(4)小鼹鼠觉得味道怎么样呢?那萝卜生长在什么地方?

(5)原来红薯和萝卜都生长在地底下,还有什么植物也生长在地底下呢?

小结:原来地底下长着这么多好吃的,这可把小鼹鼠高兴坏了,于是,小鼹鼠决定继续挖洞,啪啦啪啦,啪啦啪啦。

4.继续挖洞,遇到动物大蛇

提问:(1)咦,小鼹鼠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嘶嘶,嘶嘶……会是谁呢?

(2)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蛇?你觉得小鼹鼠看到大蛇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5.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三)完整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讲述故事

教师: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能看着图完整讲一讲吗?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讲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看图片讲述)

(四)你猜,我猜,大家猜

教师:小鼹鼠赶快逃走了,咦,接下来小鼹鼠又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儿讲述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说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一定还会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画下来。老师会把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新书,请你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现在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完成你们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好,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还设计了自主阅读环节,更是让孩子能够自己亲自翻阅书本,体验一页一页翻书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孩子阅读的经验而且让孩子有了动手的机会,并不是一味的坐在听故事,看图片。但是由于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时不够机智灵活,不能很好地和幼儿灵活互动,活动中我对孩子们的回答所给出的回应不够到位,对现场教学不够灵活,照搬教案等。所以我还需要继续改进,多预设一些孩子的想法,不断提高,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