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的相关性,这在教案编写中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制定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和任务,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1
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
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
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3
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4
课题
1、植物写生
学情
分析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通过对植物的学生,应道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材
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体态各异、虽然才丰富,体验诸位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地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题:1、植物写生
授课时间:2月21—2月23
教学目标:观察与写生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造型的表现能力。细致的观察,精细的表现;构图大方、以及画面的整体感。
教学准备:勾线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稳定情绪,讲授新课体验、表现、创新
展示、交流、评价
1、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2、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
3、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4、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5、(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4)、小组自评
(5)、全班互评。
6、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1、认真观察身边景物。
2、再画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引起学生对植物写生的关注。欣赏优秀作品,学习线描写生绘画的技法大胆尝试,完成写生练习。互相点评作业发现问题,解决写生的'难点。
板书:课件1、植物写生反思:在观察、比较、讨论分析、总结绘画植物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几种关系时候,为了来增加趣味性,我让几位同学代表几片叶子,台下学生指导讲台同学,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关系,比如遮挡关系(有的学生在前,有的在后)、疏密关系(三个一组,一个离得稍远)、前后关系、方位关系(正面、侧面)等,通过这种具体举例,使学生清楚、生动理解植物的生长,并且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又总结出高低关系、宽窄关系、色彩差异等多方面需要在写生中注意的环节,这是令人相当欣慰地收获。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而且表达出来的线条画得比较死板,叶子千篇一律,所以这课的设计我主要重点抓:利用真实植物实物的展示及幻灯片图片生动的展示,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叶片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使植物画的更生动。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9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四年级下册《猫》教案篇7
课题:
光的魅力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
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