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5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lcbkmm

教案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记录,方便教师日后的教学评估和改进,教案可以包括教育标准和课程框架的参考,以确保教学与教育政策一致,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5篇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篇2

一、课例背景

(1)本课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19课,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

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

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3)学习需求分析

教学中,学生会希望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

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

伟大意义.

二、课例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学习目标

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

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

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

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

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

,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

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2、齐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课文写了什么梦

?怎么圆的?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

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

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课件出示)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

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

精神。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

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读课文最后两个

自然段,读了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刚才的感受?),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现

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神舟六号的发射场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

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三、教学实施(节选)

师: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读)

师:(纠正)千年梦‘圆’在今朝!

生:(跟读)

师:针对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生:千年梦,这个梦想是什么?

生:为什么叫千年梦?

师:问得真好,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生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师:原来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古人的梦想是怎样的?

师:嫦娥奔月这个梦美吗?

生:美!

师:梦美!为什么叫千年梦?

生:因为千年前就有这个梦想。

生: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想实现这个梦想。

师:我们古人是怎么样去实现的?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生读)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

师:真可惜,万户失败了,但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

中国人的到底有没有变成现实?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有一个“圆”字,梦圆了,这个梦圆得难吗?

生:难!

师:非常难,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中华儿女是怎样圆这个梦的,你从哪感受到这个梦圆得难?小

组合作交流,朗读全文,完成任务。

生:(读)“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和可靠性最高的跨世纪重

点工程。”从这几个最字我感受到它的艰难。

生:(读)“……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

生:(读)“实验的精细与艰难……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我从这个

排比句深深感受到圆梦的艰难。

师:大家把第三个同学读的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认为这里还有几个更能体现中华儿为圆梦的艰难,伟大,你知道是哪些词语吗?

生:日以继夜、积劳成疾、

生:华发早生、猝然长逝。

师:我们请男生齐读这些成语。

生:(读)

师:谁能理解一下这成词语?

生:(理解成语)

师:这些成语有共同的特点,你知道什么吗?

生:赞扬人们为工作付出巨大的艰辛!

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练习说话)

师:是呀,我们已经理解词语的含义,再次自由朗读刚才的句子,你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吗?

生:(低沉地背诵)“……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

师:你还用什么样的感情?

生:(赞美地背诵)“……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

师:这些中华儿女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全班起立用朗诵赞美他们!

生:(全班起立背诵)

师:(再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一起来看看“今朝”!

(播放“神五”“神六”升空的视屏场面)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看完了录相,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生:(自由表达)

师: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四、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

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

课。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

样化。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

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

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

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

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解决“千年梦”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

(使完满,使周全)

二、再读课文,看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梦想

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

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

神舟飞船成功飞天梦圆

三、细读课文,升华情感

孩子们,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飞船胜利飞天,你认为这应该归功与谁?请快速默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圈圈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四、看视频杨利伟和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

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

1.飞船飞行正常。

2.我自我感觉良好。

3.我为祖国骄傲。

师: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

1、这是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2、神舟五号飞船很安全,很稳定,说明了我国的航天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很高。

3、这是对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师: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

能说具体点吗?:

(课件出示)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

师: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师: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生:我对这句有感触:“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航天人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精神?

师: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

(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六、正是成千上万的人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令全体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的圆梦时刻。

03年,神五05年,神六07年,嫦娥一号

孩子们,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篇4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考虑。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同学围绕阅读提示中的考虑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实际的,在说说自身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同学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千年梦在今朝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

1、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它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呢?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

(1)指导识字正音。强调“载人航天”中的“载”读“zài”,“着陆”中的“着”读“zhuó”。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自己提几个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提了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3、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阅读,大家提了哪些问题呢?

预设1:文章写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为什么第1自然段要列举很多的神话传说?(这是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

预设2:通过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了解,你有什么启示?(对阅读启示进行提问)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整体把握,读懂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写了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是人们对月球,对太空的美好想象,也正是这些美好的想象激发人类不断去尝试、探索。)

2、学习第2、3自然段。万户的试验成功了吗?(没有)既然万户的试验没有成功,为什么在文中要把他称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呢?(因为万户敢于探索的奉献精神,鼓舞了后代不断去尝试。)

(二)精读第4—7自然段

1、虽然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尝试,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2、我们的“千年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请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三)分析重点语句,升华情感

1、文章有条不紊地讲述了圆梦的不易历程,让我们倍感自豪,文章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呢?

语句1: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是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语句2:1992年9月21日……建设和发射任务。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说明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重,挑战大,也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语句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升空的“神舟五号”飞船比作巨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神舟五号”升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

2、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了文章,对中华千年梦的实现更加了解,越是了解,相信大家感受越深刻,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到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自由说)

3、“千年圆梦在今朝”为什么能圆在“今朝”呢?(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团结一心,终于在今朝实现了几千年来的美好愿望。)

4、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总结。

四、小结拓展

本文描述了我国“千年梦”从产生到实现的过程,作者以详尽的文字,丰富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几千年来为实现航天梦,我国先辈们所做出的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他们这种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教学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为什么能圆在今朝?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这与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实效课堂是相吻合的,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步骤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才能真正创立实效课堂。

不足之处:由于教学任务较多,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少,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