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的一部分,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粘贴羊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粘贴羊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贝壳粘贴和添画的形式组合画面并进行合理的布局。
2.乐意参与贝壳粘贴活动,体验贝壳粘贴画带来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贝壳粘贴和添画的形式组合画面。
创造性地添画及初步学会合理布局。
活动准备:
教师作品、各种贝壳、彩色卡纸、白乳胶、抹布、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贝壳,让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可以怎么玩?
2.请个别幼儿说说贝壳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探索演示,明确操作方法
1.展示教师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让幼儿说说怎样把贝壳固定好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3.集体空手模拟,提醒粘贴方法。
4.讨论如何添画和布局画面。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播放音乐,幼儿自主创作,教师适时指导。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1.引导幼儿陆续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
2.幼儿互相欣赏和介绍作品。
3.教师表扬幼儿独特的创意和布局。
4.帮忙整理活动材料结束活动。
粘贴羊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粘贴画料拼贴构成的画面。它融绘画和制作为一体,能够充分发挥儿童动手的能力。
有一天早上,全班的幼儿都在看书,突然有一个孩子跑上来,告诉我说:小拉姆把口水吐在书上。我走下去,问她是怎么回事,小拉姆告诉我说,她不小心把书撕坏了,她想用口水把书粘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如何粘贴画。
2、锻炼幼儿的动作的协调能力。
3、让幼儿知道粘贴时实用些什么材料。
4、养成讲卫生的及爱惜书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使用材料。
2、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如树叶、花瓣等。
2、胶水、双面胶、固体胶水、a4纸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幼儿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让幼儿认一认。
1、教师把要使用的材料放一边(树叶、花瓣)。
2、让幼儿观察一下,放在旁边的材料像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动手示范进行贴画。
3、教师贴好后,让幼儿评价一下。引起幼儿的兴趣。
4、让幼儿回忆老师是怎么做的?
5、总结:(1)选材料,像什么?(2)根据图形开始在a4纸上粘贴。涂胶水时,一定要注意涂在材料上面。
二、动手操作
1、给每位幼儿一张a4纸,让幼儿把选好的材料放在纸上,先观察像什么,才开始动手做。
2、教师巡视,看看幼儿的操作能力,操作差的教师指出并帮助一下。
三、评比
1、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评评谁做的最好。并给做的好的幼儿鼓励。
2、把幼儿的作品放到展示区,让有互相欣赏。
四、延伸
让幼儿说一说,我们粘东西时,应该用什么东西?能不能用口水去粘贴东西。我们要爱惜我们的`书本。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色彩搭配的能力,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却鞭策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加适合幼儿的有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
粘贴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粘贴羊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剪贴画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的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拼贴。
2、能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粘贴成美丽的图案,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图形彩画、水彩笔、剪刀、胶水、图画纸、小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我的'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教师进行示范讲解拼贴画的方法,幼儿学习。
教师提问幼儿想拼贴的图案,进行简单的示范。
幼儿进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二、重点指导:大胆的想象设计,能将图形进行组合,并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拼贴,能添画上大树、草地、花心、小草等其他景物。
组织幼儿相互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
鼓励幼儿将自己作品的内容讲完整。
三、展出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粘贴羊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艺体的主题活动三"寻找秋天"正是在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地上的落叶,继而与之游戏而引发的。我们借助随手可见的树叶,让幼儿说说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用树叶拼贴、组画的过程中,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我们把各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用儿童的各种语言表示对树叶的喜爱,增加对树叶的了解。
在幼儿了解树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结合手工制作的美术活动"树叶粘贴画",此活动我们综合了语言、音乐、律动等来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发幼儿的兴趣,用剪贴的方法让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萌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不同形态,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尝试用不同的树叶剪贴组画,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
2、制作材料:白纸、胶水、剪刀、颜料、铅笔等。
3、将示范画以及和树叶形状相似的实物等等制作成幻灯片,歌曲《小树叶》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问答、音乐、律动等融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2、请幼儿挑出自己认识的树叶,说一说是什么树的树叶。
(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树叶的认知和兴趣。)
3、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银杏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而且也为下一个制作环节打下的基础。〕
4、观察范例,引导幼儿抓住动物(或物体)的主要特征,自选树叶进行剪贴活动。
(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树叶形状特征剪贴成可爱的小动物,或者可以中心贴、对角贴可贴成美丽的手绢等装饰画,还可以为故事、诗歌配插图等等。)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针对幼儿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相互介绍作品或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的评价绝不局限于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应包括幼儿各种能力、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状况。活动最后,师生共同与作品合影留念,让幼儿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创作精神。〕
粘贴羊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粘贴的技能。
2促进幼儿在粘贴过程中对五官的进一步认识。
3激发幼儿对粘贴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加强幼儿粘贴的技能。
难点:
促进幼儿在粘贴过程中对五官的进一步认识。
活动准备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画有脸部轮廓的白纸,一套剪好的五官图片。
2教书若干瓶或透明胶,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倾听儿歌《五官歌》引入五官的主题。
2教师带领幼儿玩“指认五官”游戏,巩固五官名称,熟悉五官的基本位置。
(1)教师指着自己的五官问幼儿:“这是什么?”进行巩固和复习.
(2)教师让幼儿快速说出指认的部位,并进行表扬。
(3)教师说出五官的各个部位,幼儿自己来指认。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画有脸部轮廓的白纸,找出五官图片,示范粘贴。
(1)教师展示五官,并示范各个五官应该粘贴在脸的正确位置。
(2)教师示范怎样正确使用胶水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操作。
3教师巡视,并对幼儿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出示各自作品,并找几个幼儿做介绍。
2教师简单评价,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与拓展
教师建议幼儿将作品展示在美术角,或带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加深了对五官的认识,能够准确指认出各个五官的部位及特点。幼儿对美术粘贴很感兴趣,积极配合,成功地完成了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