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事迹材料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1
吴贤忠同志,现年42岁,大方县大方镇关井村动物防疫员,负责关井村的动物防疫及协助全镇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几年来,吴贤忠同志积极宣传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推广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治新技术,带动养殖户致富。他为养殖户留下了一串串闪光足迹,人虽不老,却被大家称为“老吴”。吴贤忠同志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优秀代表,2007年、2009年、2010年被大方县畜牧兽医局推荐到地区进行表彰,被评为地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防疫员”。
刻苦钻研技术,倾心服务群众。
吴贤忠同志虽是初中毕业,但积极参加县畜牧兽医局、县扶贫办举办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学习,1986年获大方县畜牧局兽医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2008年取得县职业中学颁发的畜牧兽医技术结业证书。吴贤忠同志平时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向县乡技术干部请教,并注重实践,积累了兽医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吴贤忠同志从1986年被县畜牧局聘为村级动物防疫员以来,可以说是为他提供了更好学习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他与养殖户走得更近,更方便服务养殖户。他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较系统地掌握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技能。1991年获贵州省农委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1995年获“助理兽医师”职称资格证书。
关井村处于大方县城边缘,人多地少,许多农户以从事养殖为业,但却没有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搞不懂什么是病,什么是疫,为什么要依法防疫等等。吴贤忠同志在县城所在地的街道上租了一间房屋,自己出资,配备了冷藏设备和诊疗器械,办起了兽医门诊。除服务于所负责的关井村外,还经常为周边村寨的群众和县城宠物养殖户服务,向他们传授畜禽养殖防疫技术,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及畜禽疫病的危害性,回答养殖户的各种疑难咨询。吴贤忠同志在开展咨询服务时,发现大多数养殖户素质低,对防病防疫不能接受,就深入农户家中传授技术,并钻进猪舍牛栏鸡舍鸭场,手把手地传授畜禽养殖饲料配方、育雏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多年来,吴贤忠同志跑遍了全镇的村村寨寨的所有畜禽养殖户和养殖场,受到所有养殖户的欢迎和信任。
搞好动物防检,保障畜禽健康。
动物防疫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畜牧业发展大局。吴贤忠同志牢固树立“防疫无小事”和“养殖成败在防疫”的意识,结合责任片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防疫工作的开展。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要求,制定了春秋两季重点防疫期以及月月补针的详细防疫计划,储备好疫苗和治疗药品。大方镇的两路口、对江市场每逢赶集日,都有上百头仔猪、500多羽家禽、10多头畜肉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流通,吴贤忠同志都积极协助镇畜牧兽医站进行检疫。
对防疫工作吴贤忠同志丝毫不含糊,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畜禽防疫注射。主要是进行猪瘟、w病、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疫苗注射和卡耳标,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采取一户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对不在家农户的畜禽进行登记补针。建立畜禽免疫档案,并做好档案记录,及时向上级畜牧部门汇报责任片区畜禽生产及疫情动态,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动物疫病普查、动物疫病监测采血、疫情调查等工作。大方镇每年饲养家畜1.6万多头、家禽5万多羽,吴贤忠同志每年春、秋两季都带头按国家规定,强制对畜禽进行禽流感疫苗、猪兰耳病疫苗、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注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实现重大动物疫情在大方镇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安全、健康的畜牧业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吴贤忠同志常年肩背保温箱,手拿注射器、耳标钳,在春秋重点疫情期,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除为养殖户注射疫苗,还主动做好养殖和防疫技术服务,消除他们各种思想疙瘩和技术难题。吴贤忠同志依法给养殖户的猪打防疫针、挂耳标,但养殖户不理解,认为打了针就可不挂耳标,给动物防疫员工作带来阻力。吴贤忠同志仔细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拿出随身带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及各种宣传资料给养殖户学习,边学边沟通,终于让养殖户明白了道理,他们在吴贤忠同志的优质服务下接受了依法防疫。
“哪里养殖户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去,就是除夕之夜或正月初一,只要养殖户一个电话,他就起步上路。”这是养殖户对吴贤忠同志的评价。关井村养殖户姜招虎每年养猪500多头,今年第一批养的150头猪,一直长势不好,吴贤忠同志得知后主动上门诊疗解难,通过诊断,采取“驱虫、配饲料添加剂、发送饲养环境卫生”的办法,使得这批猪也能按正常生长时间出栏,没有造成损失。
由于吴贤忠同志技术过硬,实际经验丰富,被远隔50公里的长石镇山坝村新兴养殖场和六龙镇头塘村李x养猪场聘为兽医技术。吴贤忠同志从技术、引种、防疫、治疗、饲料配方等方面开展服务,使这些养殖场的猪长得快、不得病,他们都说有吴贤忠同志的技术支持,明年还要扩大养殖场规模。
为促进猪的品种改良,吴贤忠同志参加了2008年地区和县组织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技术学成后,在大方镇进行推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猪人工授精800余头,产仔上万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起吴贤忠同志的不怕苦不怕累,真心为养殖户排忧解难,镇里干部都说:“他干的都是义务劳动,但辛苦没有白花,确实发挥了农村动物防疫员的作用,他是全镇动物防疫员的优秀代表。”
吴贤忠同志克服村级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工作艰辛、劳动量大等困难,尽心尽力,服务于养殖农户,服从业务安排,积极完成下达的各项任务,为全县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作出了表帅。通过一头头(羽)畜禽,一座座畜禽舍,养殖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作为一位普通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吴贤忠同志心里踏实,我们但愿吴贤忠同志未来的“动物防疫员”之旅更加辉煌。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2
在中国面临新冠性病毒时,每个人都为这次疫情付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担当奉献。
武汉是疫情严重地,有数人感染,已经封城。许多人陆陆续续从武汉跑出来,而许多人在这个关键时刻奔向武汉,为这次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个城市的医生护士组成一只只医疗队,毅然选择了前往疫情隔离区支援。他们二十四小时穿着防护衣物,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睡觉吃饭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高强度的工作,让医护人员原本那光滑的脸蛋变得暗沉,痘痘黑眼圈说来就来,乌黑的秀发上也有了几根白发。
不久前的下午,医生吴亚玲的母亲过世,可她无法回去也不能回去。得知噩耗的她顿时泪如雨下,眼睛里的红血丝布满眼白,她抽泣着,却没有嚎啕大哭,压抑着自己悲伤的情绪。她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朝着远方家的方向,她连鞠三躬后便恢复状态,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抗击疫情,不胜不归”,这是每一个奔赴前线的人的心声,为了这共同的目标,他们甘于奉献自己,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勇敢无畏。
浙江的一家大型风机公司捐赠了1054台风机给武汉的九家医院,可是找不到人运输风机去武汉。
在关键时刻,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铿锵有力地说:“行,我去!”他叫王国荣。他没有一身名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非常想为武汉做一份贡献。“湖北疫情那么严重,社会各界都在全力援助,我没什么可以做的,只会开车,如果能用到我,我义不容辞。”运送分机的机会来了,他就在第一时间应下了这份差事。没有犹豫不决,而是坚定肯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疫情虽然可怕,但我们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它,战胜它。
贡献是面对疫情时的安分守己。
这次病毒的突发让我们措手不及,许多感染上病毒的人都在与死神做斗争。医护人员们在一线拼搏,社会各界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现在安分待在家里,就是最大的贡献。在家中无聊憋得慌,便可以憋死病毒,恢复中国原来生机勃勃的样子。
我们多安分,医生多放心。
熬过冬天的种子,会在春天发芽。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3
大一学生__,曾经服役于东部战区海军某部队。一家三口,父亲天天在街道抗疫,他与母亲都是小区志愿者。获悉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招募令后,他立即报名成为所在退役军人志愿者小组中唯一的“00后”。
“作为一名青年,为社会做贡献,是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希望能够在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临行前,__在日记中写道,“此时此刻,我想到抗疫一线去的初心一如3年前参军的初心。”
4月11日,__跟随宝山区退役军人抗疫应急先锋队第三小组来到某食品公司支援。他跟随年龄相当父辈的队员,负责搬运保供食品物资。整整两天,他和战友们像是流水线般配合默契,确保物资尽早保障到位。完成任务那刻,他才感觉腰都直不起来,小腿都在颤抖,现场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每位战友都让他钦佩不已。而看到队友们接着又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战场”,他深受震撼,于是也报名前往疫情严重的张庙街道泗塘一村,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套上大白的那一刻,站在真正的防疫一线,军人的使命感又回来了。
组织居民下楼做核酸,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看似简单的流程执行起来却不简单,那段时间,__常常因为维持秩序而喉咙嘶哑,皮肤也因为长时间流汗而红肿,但他的内心激荡着冲锋的力量。
同行的队友发现还有一个“娃娃兵”,更是暖心地指导与帮助他。许多队员感叹道:我家的00后还在睡大觉呢,这当过兵就是不一样!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4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5
不是从疫区回来,也没有离开上海,可烧伤科医师陈浩杰还是被保护性隔离了。他的隔离,与一名新冠疫情疑似感染者有关。
作为国家电网全国电烧伤治疗中心、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重点特色专科”、长宁区首批“医学名专科”,1月29日,医院烧伤科接到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发来的会诊通知。在长宁区武汉返沪人员医学观察定点宾馆内,有一名烫伤病人需要医院烧伤科专家到场参加会诊。
救病治人高于一切。上海电力医院迅速响应,刚下夜班的烧伤科党员医师陈浩杰主动请缨,赶赴现场诊治。经诊断,患者约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烫伤,好在处理及时专业,患者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缓解。
按照原定治疗计划,陈浩杰此后将定期为患者上门换药。但几天后,这名烫伤患者的配偶被确诊为新冠疫情感染病例,烫伤患者本人经医学检查也被列为疑似病例,并被就近送入同仁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为确保患者烫伤创面不进一步恶化,陈浩杰在了解情况后仍于2月3日前往同仁医院会诊,了解患者伤情,指导其在隔离区的换药注意事项,并表示将根据同仁医院及患者伤情需要,随时再来会诊。
虽然在前后的会诊过程中都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但医院慎重起见,还是要求陈浩杰居家医学观察两周,并于2月10日致电关心其身体情况。可离岗位不离职任,居家隔离期间,他,仍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同仁医院了解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充分彰显了医者仁心,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篇6
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背着药箱,每日走家串户,穿梭在乡间小路,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健康;他们冲锋在战疫最前线,不知劳苦、不畏疲倦,奋不顾身地担负着基层疫情监测防控的重要职责;他们危急时刻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责任和担当,他们就是村医。
防疫战役打响后,高基庙镇的村医们建立线上疫情问诊微信群,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将防疫知识在群内进行宣传。为了保障村民的用药需求,村医们送医送药上门,尽最大努力为村民服务,肖家岭社区卫生室村医夏常强就是其中的一员。
心中有群众,脚下有行动。夏常强把常用药品一直放在药箱中,只要一个电话,就立即送到村民家中,有时还会免费为困难村民治病。55岁的曾三二是精准扶贫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患有智力障碍,丈夫去世后一直独居着,膝下没有子女。她平时来医务室看病,夏常强总是自掏腰包为她免除医药费。在疫情发生后,夏常强放心不下,马上为她送去口罩,教会口罩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并千叮万嘱平时要注意防护,不要外出、不要聚集。肖家岭社区6组的刘希生老人,儿子在三十几岁时因肝癌去世,孙子便一直由他和老伴辛苦照料。夏常强了解到老人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便主动免费送医送药,希望能减轻这个贫困家庭的负担。
使命记在心,责任担在肩。在送医送药的同时,夏常强每天定时上门测量体温、宣传防护知识、进行心理疏导、交代注意事项,为乡亲们拉起健康防线。刚开始上门测量体温的时候,个别武汉返乡人员会有排斥心理,夏常强一户户敲响他们的家门,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安抚着他们的情绪,问询了解身体状况,帮助购买生活必需品。夏常强的主动帮忙、主动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也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开始积极配合镇村两级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虎视眈眈、众人惧怕万分的当下,正是有着像夏常强这样一群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村医们,用坚定的脚步与信念,夜以继日地奋战着,为广大村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了农村医疗卫生防疫战线的第一道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