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电影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来,通过观后感的写作,很多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影片观感表达出来,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1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地个人情感。正因为这样的客观,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地忧郁。
首先,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孩子们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们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老师们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大人的关爱。而在全托的幼儿园里,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当电影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淡淡地忧伤爬上我的心头。孩子们真的适合在这么小的时候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吗?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说:"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的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我想,工作是很重要,但是,钱真的比陪伴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吗?难道,大人们真的不能抽出一丁点儿时间来给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吗?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很开心地聚在一起:"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饭要吃,就是会来得晚些。户外活动可以去外面紧玩紧玩。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非常开心,对他们来说,上了幼儿园不是总能有这么自由玩耍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得少而珍贵。9.11事件,孩子觉得那些大楼里的人们太痛苦了,因为他们"逃也逃不脱"。也许他们说得不仅仅是9.11的那些人,对于在幼儿园的他们,在不自由地时候,他们也许也会感到自己"逃也逃不脱",没有了快乐而又不能自由寻找快乐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痛苦。
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于孩子,要孩子为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在影片中,还有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教育缩影。孩子们要爱国,但他们不一定非要爱一个不会踢球的中国队。老师们的集体教育,过多地统一化标准,让孩子们越来越早地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个性。一个小朋友被问为什么能长这么高时说:"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就会讲如此公式化的话语?原来在幼儿园里,他就已经被教育要讲这样的话了吗?
影片以大班毕业,袁老师生了孩子为结束。最后的字幕里写着"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而最开始的字幕是"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3篇《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2
在幼儿园里面究竟充斥着些什么东西?我们在片子里面看到的是无数的打闹、耍无赖,有的时候成人以为那也许不过是小孩子们常有的交往方式,但是乖巧懂事的往往被娇生惯养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随性豁达的常常被不依不饶的孩子纠缠到耳鸣。
所谓的友爱,恐怕只能是一种假象。张以庆经常在片子当中出现一个孩子独处的场景,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在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存在着,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常常会给人一种群体活动的错觉。午睡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孩子慢慢地穿着衣服,或者是系着鞋带,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有意无意的掉队了,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中挣扎,走的时候也许会若无其事地打个喷嚏。都与他人无关。
所以即使是在幼儿园里面,我们都还只是一个人。这种独处让我们都会感到孤独,剧照当中的那个女孩子在片子开头哭得梨花带雨,背景音乐是《茉莉花》,幼儿园的门把孩子们和这个世界隔开,让他们只能透过院门向外张望。他们希望从那门缝里面看到什么呢,只有每一个孩子自己才知道,而往往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又会将这一切忘记,然后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进幼儿园。片子当中那个等着父母来接自己回去的孩子,看得我非常揪心,他总是不停地在幼儿园的前门后门张望,每一分钟都显得充满期待却又焦躁不安。孩子们在这一时刻是柔弱的,我见犹怜。也许我们把孩子的想法看得太简单,但是对于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他们门儿清着呢。
最经典的莫过于他们对美伊战争的评价,所谓的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就和小孩子打架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孩子又毕竟只是孩子,对于曾经带着这个民族无限伤痛的日本人,他们的仇恨又显得有点盲目和糊涂。但是即使是成人,又有几个真的是成熟的?所以我们无法苛求孩子。除了幼儿园当中的影像,很多孩子的访问被穿插在片子当中,他们狡猾地在那里笑着,不愿意透露自己心中的秘密,显得真实而又可爱。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心算着数学,练习着八百标兵的顺口溜,他们有的时候会因为能力不足而答不上来,有的时候偏着脑袋却说出了比大人还要专业的答案。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3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幼儿园里孩子生活的故事,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爬到我心里。
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有个体差异,孩子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但是来到了幼儿园却必须一模一样,仿佛工厂里生产零件一样,如果有一个是不符合标准的,那就是“不合格”,需要“反省”。
?幼儿园》的孩子们缺乏真正的关注与爱,在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什么?”
“我妈妈忙着做美容院,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幼儿园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于孩子,要孩子为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孩子们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不能喜欢别的队,只能和老师一样喜欢中国队,中国队输了,就必须难过,不能疯玩了。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难道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吗?人云亦云吗?
影片也给我一种孤独冰冷的感觉。特别是孩子独处的镜头出现时,再加上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
比如: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的能自己穿衣服,有的坐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地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板凳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板凳,接下来的时间他都在与这个板凳作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于实际行动。
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帮助的,只能依靠自己不停地探索发现了。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
在《幼儿园》影片里比较缺乏爱的教育,在采访一个男孩时,问他:“你最喜欢班里的那个同学?”
这个孩子说:“不知道”,其实从他害羞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是有喜欢的女孩的,但是他不敢说。
问:“什么时候说我爱你?”
孩子回答:“不知道。”
问:“你没有听过吗?”
孩子回答:“没听过。”
“不好意思说,恶心!”
爱是很神圣的东西,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大放异彩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不是爸爸妈妈们不爱孩子,我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表达得太少,让孩子也羞于说爱,觉得说爱是恶心的!
爱在心口难开,不止电影里这样,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特别是现在的成人,明明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几乎不会表达,我们会给父母买东西,节日时问候他们,但我们几乎不会说我爱你。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勇敢地去表达自己,让孩子也学会表达,不要把爱藏在心里。
整部影片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一、我们需要尊重我们的孩子,把他当做和我们一样的成人去对待。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观点。
二、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与帮助,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多陪伴孩子。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
三、勇敢地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感觉到爱是美好的,让孩子也勇于向别人表达爱,形成美好温馨的生活环境。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4
?幼儿园》是张以庆导演的作品,它纪录了湖北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一个小班、一个中班、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形象生动,展现了中国幼儿园里最真实生活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展现中了国寄宿制幼儿园里的真实生活,展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无私奉献,也展现了中国21世纪初的幼儿园教学模式,揭露了中国教育的一些弊端。这样的主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有欢笑、有冲突、有快乐、有悲伤,无论是积极地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这部纪录片都真实地展现出来的,这在大背景之下是极具创新意义的,也是极大胆的。片中有多次学生打架镜头,包括抓头、咬人、抓脸,虽然这有悖孩子的天真的性格,但却真实展现出了孩子成长中的消极面,孩子性格的弊端。老师说孩子是神经病,孩子不听话就要把孩子送走,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某些弊端,抹杀个性的教育模式。老师让孩子们男女混浴的镜头体现了幼儿园性教育的缺失。孩子们念“炸死了美国的王八蛋”体现出孩子们接受了错误的仇恨教育。看球赛时,老师说中国队输的话,孩子就全留在小班,这体现了错误、极端的爱国教育。老师晚上抱孩子撒尿的镜头体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
纪录片以小班入学的场景作为开头,孩子们哭闹、嘶喊,体现出孩子们离开父母的不舍,以及初到陌生环境的恐惧不安,这是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开始,也是孩子们上学生涯的开始,放在片头再合适不过了;纪录片以大班拍毕业照作为结尾,这是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结束,代表孩子们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带给人感动与希望。纪录片选取了孩子上课、吃饭、睡觉、洗澡、郊游、表演、上学、放学等最能代表幼儿园生活的典型画面。纪录片中用了许多特写镜头,突出了孩子们的生活细节,例如开头小女孩腿上打翻的饭菜、无助的眼神、小心翼翼的说“老师,泼了”,体现出了孩子的年幼,生活还不能自理以及她恐惧无助的内心;小男孩黑黑的脚底体现出孩子的调皮;孩子午睡拉手的特写体现出了孩子们之间纯洁的友谊。纪录片多次在孩子们的生活镜头中穿插孩子们回答问题的镜头,并用了不同的色调,这里体现了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也体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成长。孩子们念诗以及窗外飘雪的镜头体现出了时间的变迁,季节的变换,以及孩子的童年流逝之快。整部片子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会用慢镜头加上舒缓的音乐进行过渡。
纪录片多次使用《茉莉花》的作为背景音乐,这是有特殊用意的,茉莉花的洁白无瑕与孩子们的纯洁、天真无邪相呼应,也体现了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给人以希望。
?幼儿园》是一部真实生动、十分吸引人的纪录片,它能勾起观众回忆,打动人的内心,引发观众的思考。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5
我喜欢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每次活动都或多或少需要我们家长的参与,但我也是乐意的,因为我在活动中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这次秋季运动会我有幸成为主持之一,还真有些许的紧张,我不知道其他几位家长心情如何?要知道老师们早已带领孩子们热身了好几次啦!运动会上孩子们尽情的玩,无论是单手限时拍球,还是左右手限时拍球,个个都是认真对待,看得出来,每位小朋友都想展现自己的实力。结果肯定不一样,拍得多的,应该是家里练过了,反正王禹铮是在家练过的。练过和没练过其结果不一样,所以,要培养孩子,真的多陪陪他们!
运动会开始之前,运动员们在音乐中随老师做操表演,我也跟着做了,好像有不止3套操,动作挺全的,我跟的有点乱,可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随老师做,虽然动作不完全到位,但也为他们能做出这么多的操感到自豪!
我还发现小朋友们在升国旗仪式中是庄严的,在国歌声中,国旗徐徐升起,我没有听见孩子们的声音,我也没敢回头看他们,我感觉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民族和国家这概念吧!
这次运动会是成功的,孩子们很高兴,因为整个下午有自己的家长陪着在幼儿园快乐的活动,活动着老师们精心安排下的项目,他们是幸福的,对各位家长也是难忘的,因为能多多的见证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孩子之间一比便知。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问题在如今各更为重要,听听北大实行的校长实名推优制,虽说咱们不逼孩子这辈子非怎样怎样,可是认真参照那些校长推优的人选,各个都是非凡!做人不容易,做父母的不容易,做教师的更不容易。想想孩子自小就是在集体中,和小朋友,和同学一起,教师永远是领航人。我崇拜教师们,而我却畏惧教师这个行业,因为教师需要付出太多,除了心血还要耐心,还要科学的方法……又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是!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爱心和耐心,带给孩子们快乐和有序,留给每个家庭更多永恒的瞬间!
谢谢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