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3-28 作者:Lonesome

我们获得成长进步的方式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收获及时写进心得,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成长,写出真情实感,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朱子家训》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8篇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1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德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2

作者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强调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少说多做、慎重择友、读书报国、以和为贵等方面,阐述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其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言辞,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让我特别有感触。

钱财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需求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物质极尽奢华但精神空虚。兄弟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是家庭团结友爱的保障。如果还能够做到长幼有序,不包庇,不徇私,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能够长久。由这样的小家组成的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除了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获得愉悦。但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希望得到报答,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曾经听一个同学这样说他决心读医的理由,当我看到一个个身体欠佳的人通过我的治疗慢慢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变得很有意义;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是毕业后能拿多少薪水,不是功成名就后能有多荣耀,而是不想看到病人承受着病痛坐在我面前,我却束手无策。

可能当时会觉得这些像大道理,但是现在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向社会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向社会付出。在付出爱、不求回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它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这种宽容的智慧,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我想,学校要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如何履行ҽѧ生的誓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读书中受到启发,感悟人生,是让我们在人格的殿堂里闪烁耀眼的光芒,是让它的学子不光在医术上受人尊敬,更要在医德人品上令人赞叹。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3

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处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有想过打扫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自己的书籍,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更不要说是节约了。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

“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应该还没下雨时就把东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就是说凡事要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急了、来不及了才动手。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有体会的。以前学习,直到快考试了,才想起把书本拿出来翻翻,从来没有想过平时就带着复习复习。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慌急慌忙,不是这里出了问题,就是那里出了差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读完《朱子家训》,真是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4

?朱子家训》是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它可以说是集做人处世之精华,其以修身齐家 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这整篇的大意是:每天清晨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半根缕,我们也要常念看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治得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荒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童奴仆不可雇佣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坊。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和做小生意的摊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做儿子的道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骄傲的态度的态度,是卑鄙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欢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世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之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5

精简的522字里不乏传世名句,从小至大,茶前饭后,父母长辈也都会向我们唠叨上两句。作为家训,代表着长辈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后辈子孙的期许。可见朱子用心良苦。

从朱子本人来看,无论作者是朱熹还是朱伯庐,都是程朱理学的推崇者,他们所认同的修身齐家之法都有儒家封建理学的烙印和时代的限制,因此类如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样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句子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这样违背审美需要的句子,大家也是能够应着时代发展自行甄选的,毕竟时代不同,也无法对古圣先贤太多苛求,即便朱子倡导民主自由作出划时代被现代人都能完全认可的壮举,估计他的作品也流传不到今日,毕竟封建君王都不是吃干饭的。

去糟粕取精华的事情大家都会做,剩下的就是这本家训其本身了。

我的感想就是,家训其实很是个鸡肋的东西。

要说x训,大家都不陌生,什么家训校训多的就是,套路也不多,类似于名人名言与成语锦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思想道德,要说作用,或许也能够在你桎梏的时候给你一缕明亮,在混沌的时候给你一丝清明,但基本也就一个字,几句话。朱子洋洋洒洒522字就有点嫌多了,嫌多并不是指读起来看起来麻烦,而是说他管的太多了,从三纲五常到生火做饭娶妻生子,什么事都训的牢牢的,无疑目的是让后辈少走弯路,先不说自己走的路正确与否,即便后辈一丝不苟的跟着路走,也最多成了朱子第二,即便真的达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境界,那时是否一样被接受被认同还是另一回事。况且我也想问一句,朱子啊朱子你自己做得到么。

理论教导和实践是两码事,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在522字的家训最后说了一句这么可怕的话,如果这么做,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如果按着朱子家训完完全全的去做,必定成为当时的一代圣人,反正我是信了。因为他把当时好的品德都写下来了。但能做到的,太少了。毕竟,明白和能做到是两码事。就像诚实守信一样,简单的四个字,妇孺皆知,但从小到大,说这四个字完完全全履行毫无愧意的人恐怕很少了。再说诚实守信,世上总不少善意的谎言,有时候委曲求全也是好的。家训变成框框,后辈们行事的范本,就变成了唠叨。只是一本书啊。

说白了,我赶脚家训就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理念,如何教育后人,后人应该如何做人。家训不像座右铭一样自己勉励自己就行了,人们都有权利决定成为怎样的自己,但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世界观,即便为人父母。这样看起来为子女好的爱,反而是一种对子女未来的掠夺,子女作为生命他们也是独立的,而不是父母生命的单纯延续,所以完全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子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同化世界观的行为,这样同化世界观的家训也是儒家禁锢人们思维的表现。

综上所述,朱子家训是儒家一种家庭教育理念的表现,作为为人的要求与人生经验的总结,他说好的,作为家训,她是不妥的。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6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这正是所谓的“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7

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8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