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只有了解题目的要求,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主题在作文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给作文带来整体性和一致性,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民族梦作文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民族梦作文篇1
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辫子上可结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从装饰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传说这种发式与女真族骑射的生产方式有关,主要是为避免前面的头发遮挡视线,影响猎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汉族农村的小男孩,为了好养活,仍有脑后留小辫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受满族风俗的影响。
满族妇女对头发十分爱惜,对发式也十分讲究。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满族女子身着旗袍,足蹬高底旗鞋,显得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充分体现满族女子的端庄优雅。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真可谓是动则摇曳生姿,静则雍容华贵。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民族梦作文篇2
春节:潮汕人过年,从腊月廿三就已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落下帷幕,其间的高潮当是“除夕”和“新年”。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这些习俗都要在过年夜(潮汕地区对“除夕”的说法)之前完成。 游神: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壁辉煌的“轿子”,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的着,前导抬着“××老爷出巡”、“肃静”、“回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潮汕民间舞蹈,如英歌舞、车鼓舞、骆驼舞、蜈蚣舞、麒麟舞、鳄鱼舞、白马舞、孔雀舞、鳌鱼舞、双鹅舞、舞鲤鱼、舞九鳄、布马舞、舞狮、舞龙、耍竹龙等,都是游神赛会时的把戏。
潮汕锣鼓队: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游神赛会的标旗队,有潮剧戏出人物,有潮乐队,有潮汕锣鼓队,还有茶担。标旗队中穿袍的乡里老大、着唐装的童佬,洋洋大观。晚间,在老爷宫前的戏台上演潮剧,做木偶戏,热闹非凡。有的乡村游神锣鼓队光锣就有36面,有的乡村游神后,连续演大戏。游神时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的个个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些美妙绝伦的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颂歌,它是那么和谐,那么令人心醉。
发“压肚腰”:午夜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时,家里的长辈则要给小辈们发“压肚腰钱”(利市),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辈也要封红包孝敬长辈。“送压岁钱是潮汕过年夜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思是孩子们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到了睡觉时,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
民族梦作文篇3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
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头”,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用温水化开,拌上面粉,搅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打面水”,然后把搅好的“面水”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着发酵。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然后找个大缸,洗涮干净,准备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家里人口多、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没有面粉厂时,在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
到了掌灯时分,就开始和面了。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体力活,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时往往会问:“怎么还不完?”或说:“完了吧?”而和面、蒸馍最忌讳说话带“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馍时,不能说“和完了”“蒸完了”,要说“和齐了”“蒸齐了”,取“起”的谐音,以图吉利。面和好,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湿布,放到煤火台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使缸体受热均匀,面发得均匀,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匀,都影响蒸馍的质量。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试碱蒸馍了。蒸馍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馍试碱、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如烧火、装馍、揭馍。
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小馍也叫小糕。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碱试得怎么样,也取“小高”之意。
接着蒸长条馍,长条馍也叫大糕,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布袋馍做工简单,把面搓成长条,七八寸长短一个,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馍,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个枣;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时面瓣裂开,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有白有红,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馍也叫人口馍,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
大馍蒸齐后,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刺猬馍,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样,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鱼馍,一般是双头鱼,把面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形状,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馍,把面搓成长条,一头用刀切开,形如燕尾,一头摁上个红枣。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来年喜事多多。
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上面盘着两条龙,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龙头相对;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取金丝缠元宝之意,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呈麦堆状。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过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
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摆上蒸的财神盘、大馍、枣花,点上香,边作揖,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
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见熟人,还会打上个招呼,掀开花巾,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下午闺女要回婆家,这时当娘的要取篮,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则就有贪财之名。取罢篮,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这叫做回篮。
过罢初二,走其他亲戚,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
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变成了龙头衔龙尾,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
在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能穷一年,不穷一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这时,天气已经回暖,柳树已经发芽,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等夏天来了,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
民族梦作文篇4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也有许多大人物,但也有许多叛徒。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我最敬佩郑成功,最讨厌郑芝龙,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但因贪图富贵投降了别人,被叛了祖国。但他儿子郑成功在敌人多次诱惑下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敌人还派郑成功的父亲前来劝降,郑成功丝毫没有犹豫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经过几年,郑成功的兵力强大了起来,1659年,郑成功再次征伐,攻下了台湾,荷兰侵略军大败,郑成功攻下了吧湾,因积劳成疾而死,年仅39岁。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在写郑成功为我国无私奉献,表达了郑成功英勇的表现,因为在父亲的劝降下,居然和自己的父亲断绝父子关系,而且没有经过思考,丝毫没有犹豫的断绝了之间的关系。这是多么大的奉献,这是多么大的牺牲,为了国家,国了国家里的所有人民,和亲生父亲断决关系,这表明了郑成功在乎父子关系,便更在乎国家安危,不管国家多么弱小,敌人多么强,但是自己决不做背叛祖国的人。要做一位保家卫国的有用之人,决不重演自己亲生父亲的做法,做一个叛徒。
民族梦作文篇5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便是毛润之对那梅子的评价。
梅,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十大名花之首,与竹、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她淡雅,高洁,就犹如那文雅的君子,清秀的书生一般。
她,与旁的花不同。不在春天吐芳争艳;不在夏天搔首弄姿;不在秋天耀发光芒,偏偏选择了冬天,一年的末尾,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迎着寒风,傲着霜雪,展现自己蕴藏了一年之久的惊艳。朵朵冷言,朵朵显着生机,屡屡幽香,如丝线一般,在鼻腔内不住的回荡,有一种久久不能散去的清新感。
那开放的梅花,小小的,粉红色的,五瓣的,在那风欺雪压中,愈是精神,愈是耀眼,愈是秀气。这体现的,是一种骨气,一种坚韧,一种不屈于困难,是一种优秀的品格。
开过了的梅花,花,可以提取香精;叶,根,种均可入药;果实可以食用,或是制成乌梅入药,可以止咳,止泻,止渴。总的来说,这梅花,算得上是“全身都是宝”吧!
我曾记得,有那样一次。屋外,是漫天飞舞的大雪。花坛中,那一棵梅花,迎着冷风,傲着大雪,在那儿站着。只见,那鹅毛般的大雪,被那风吹得打起了卷儿。忽的,瞟见那梅花的枝头,有一抹忽隐忽现的淡粉色。这是我有些惊奇,鼓起勇气,走出去,轻轻拨开那枝头的厚雪,那一刻,我的灵魂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朵娇小的梅花,正在这狂风暴雪中,傲然开放,显得格外的耀眼,格外的绚丽!
梅,所代表的,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是淡雅、朴素、高洁。她在最寒冷的时节开放,将那隐藏于花中的“骨气”,“坚韧”,“精气神”在开放时,毫无保留的在人们的面前展现。这,诉说的不正是一颗坚毅,不服输的,有傲气的中国心吗?不正是那充满了正气的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吗?
在那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一枝梅花魂,诉说一颗中国心,歌颂一曲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