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所传达的意义、价值和主题的思考和领悟,我们在书写观后感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电影的赞赏和批评,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十四五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十四五观后感篇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干事创业的五年规划。在此,准备“十四五”规划指南一份,助党员干部在实现大我中成就小我。
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追求,为国为民、利国利民。人无志不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是干事创业前进的动力,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灯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目标,注定成就什么样的作为。伟大领袖周恩来正是因为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才砥砺了他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责任和使命,成就了他光辉的一生。党员干部要认真思考规划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抱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结合起来,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乘势而上,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奋斗不已。
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务实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远大的目标只有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离开实干,再美好的理想目标都是空中楼阁,再有分量的担当也难以落地生根。党员干部要干字当先,发扬钉钉子精神,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务实求效。要敢于攻坚克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越挫越勇,坚定必胜信心,一鼓作气、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宏伟目标。
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底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十三五规划”的历史,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至始至终体现着“人民至上”的理念。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忘我工作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十三五”成就巡礼,“十四五“开启征程。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创造让世界称赞的新的更大奇迹。
十四五观后感篇2
“十三五”已逝,神州大地发生的变化数不胜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将科技创新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对于创新发展做了四方面系统部署。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对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疫情,党和国家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人民安全。
作为当代的新青年,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树立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这一系列举措是满足人民未来生活的有力保障,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传播“十四五”精神的方式。学习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继承并弘扬其精神是我们应担当起的使命。
通过学习“十四五”的相关推文,我了解到此次规划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涉及到了民生、经济、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十四五”规划的第一板块为总论,从推文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要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起挑战的决心与信心。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公民,我应积极了解新政策,配合其实施,尽我所能的帮助这场新征程能够尽早取得胜利。
第二板块——分论,结合新发展理念,分领域、分层次的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并对重点领域进行了工作部署。这提醒着我,作为一位新青年,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思想上时刻牢记使命和责任;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我们要总结前人经验,继承其精神,弘扬与传播中华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对推动社会发展进微薄之力。
“十四五”规划的第三板块是结尾,强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参与进新征程中,团结一致的为新时代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而奋斗。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会在志愿服务中丰富人生阅历,锻炼本领;在学习中内省,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计划;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学习新思想,紧跟党的步伐,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为实现新征程尽一份力量。
十四五观后感篇3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为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层面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制定我们小“五年规划”也至关重要,到村任职一年来,紧跟处理村内各项事务,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与群众打交道,倾听群众心声,充分感受到学习与务实的重要性,因此编制小“五年规划”要注重“学”“实”“奋”的精神内涵。
注重“学”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大略》,荀子认为,学者不一定都要做仕者,但做了仕者就必须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群众做实事,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所学”。作为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首先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学习规划,坚持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引实践,再用实践来悟理论,循环往复,理论定能学深悟透,反过来创新实践。其次作为基层的干部要把群众当做的老师,学习“群众话”与“群众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基层干部最主要就是处理群众问题,运用群众方法去处理群众问题不过。
注重“实”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精神”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因为有前辈们长期的艰苦实干,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我们的“五年规划”一定要实,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大规划的指引下制定小规划,让我们的小规划服务大规划。切不可制定与村内实际发展情况相违背的规划,比如在皖北平原地区规划发展茶叶种植茶叶,这就是南辕北辙,乱规划、错规划还不如不规划。
注重“奋”字。“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特别是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更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发挥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青年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但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阶段,挑战依然很大,必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小规划融合在大规划中,千万个小规划成就大规划,规划已编制,让我们共同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永攀高峰,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十四五观后感篇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必须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重大问题,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党的坚强领导。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好这个最大优势。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极大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才能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添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经过4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畅通国内大循环,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着眼长远、统筹全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稳中求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是一个接续奋斗、不断积累的过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保持战略定力,实现稳中求进。这是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的突出体现。也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特别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多,涉及矛盾和问题之尖锐、斗争形势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强化政治责任,健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强化政治责任,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强化政治责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反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选择性执行,更不能随意编新词、提新说法,另搞一套,也要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口号震天响、光说不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对党中央决定的政策不能走样,不能打折扣,更不能阳奉阴违。要建立问责机制,对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与时俱进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其他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重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1mi.net≯“三严三实”,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加快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落地生根。我们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一支强大的组织力量,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使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广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要着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履行好管党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行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通过理论武装凝心聚魂,通过整饬作风激浊扬清,通过严明纪律强化约束,通过从严治吏匡正用人导向,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辩证思维,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关键的就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集中体现在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上,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上。协调各方,就是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各方面积极性,就是要使各项工作在综合平衡中协调推进。这就要增强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处理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比如,要处理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集中统一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关系等。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增强各方面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把该担的责担起来,把该抓的事抓到位。再比如,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为,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另一方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消除政策障碍,增加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比如,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现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比如,要处理好执行党的政策与依法办事的关系。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这两者是统一的。要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上项目,采取陈旧的计划手段、强制手段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做法。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再比如,现阶段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内部的各种关系。比如,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特别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比如,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再比如,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
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解决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
面对新征程、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干部能力不足、本领不够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必须下大气力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缺什么补什么,既要多学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一点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培养科学钻研精神,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既要当好领导,又要成为专家,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一定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第一位的原则,加强政治责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10月30日,民航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主持会议,组织学习全会公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重要讲话精神,对民航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出安排部署。民航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志毅、吕尔学、胡振江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举措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民航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民航实际,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民航系统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一是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各级党组织要及时组织传达学习,确保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吃透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举措、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职工群众和团员青年的学习教育。民航局党校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好学员培训。民航各院校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民航报社等行业媒体要及时报道学习动态和贯彻落实情况,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二是要科学谋划“十四五”工作。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对标《建议》部署要求,围绕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聚焦“转段进阶”目标任务,深入分析研判民航发展形势,系统研究民航“十四五”发展重大问题,完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科学编制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三是要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发展、定点扶贫、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牢牢守住民航这个前沿阵地,为我国“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民航力量;扎实抓好秋冬季安全生产运行,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守住飞行安全底线;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确保于田机场年底前投运;深入推进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为完成民航“十三五”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贡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8篇《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十四五观后感篇5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新鲜出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规划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未来高瞻远瞩的布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组工干部,也要规划属于自己的“十四五规划”,树牢格局意识、胸怀家国胸怀,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做守土尽责的“卫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无数组工干部身先士卒,在社区一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到做好隔离检测,从自发排班值守到时刻关注疫情动态,用身体力行践行了初心使命。我们党用一名干部,不仅要平时表现,还要看他在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险要关头能不能豁得出去。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立足于工作岗位,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任务,将“出手即出色,完成即完美”作为座右铭,在平凡的职位上作出组工干部的精彩。要向时代楷模致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对标榜样,学习抗美援朝的舍生忘死精神,在同心战疫的抗疫精神中解锁时代密码,不断提升自我站位高度和眼界,将责任抗在肩上,把使命担在身上,不当二传手、不守摊过日子、不做甩手掌柜。
组工干部要创新思维,做改革创新的“干将”。
变则通,通则达。组工队伍要保持肌体活力,就要与时俱进。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旧有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开展工作的要求,组工干部要会干工作、干好工作,就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提高、创新工作体制和方式方法。组工干部要有闯劲,敢于打破一些瓶瓶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闯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在趋同化、同质化的建设中打出特色品牌;组工干部要有干劲,奉献干事创业的热情。当下,各项容错纠错机制在不断完善,组工干部立足实际情况,进行精细调研,珍惜每次外出观摩的学习机会,汲取经验,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进程。
组工干部要脚踏实地,做真抓实干的“能手”。
行动最有说服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使劲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组工干部作为组织上的中坚力量,要克服心理的松、懒、散思想,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永不撕下的标签,不好高骛远,将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当做提升自身本领的“试金石”。要加强自我约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章党规对标自己的行为,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不解的虚功,以服务群众的心态,在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用工匠精神定义组工时光。要凡事多问几个是什么,多思考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和做法,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成为组工队伍的“行家里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观看十四五规划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