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歌后感作文8篇

时间:2024-07-07 作者:Youaremine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文字形式,写作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读诗歌后感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诗歌后感作文8篇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1

“完蛋了,完蛋了,诗歌竞赛,怎么办怎么办啊!”当老师宣布诗歌竞赛比赛开始,我的心一下子就慌了,本来我们就没有多做准备,而现在蒋世涛又没有来,诶,但愿别拿“第一”!

在老师滔滔不绝的说完规则后,我的心揪紧了。开始了,我一望题目,天啦,这也太简单了吧!最早的诗歌是什么,不用说,《诗经》呗!哎,看着第一小组洋洋得意的样,羡慕嫉妒恨呀!十分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被他们拿走了,不服!

到了我们这一组,还好还好,题不算太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人是谁,我暗自松了一口气,“王勃”!十分,现在在我的眼前了!哈哈!我的信心在此刻一下子就升起来了!

到了抢答题时,哎,看着前排的'同学把手举得老高,如何能选到我们?刚刚被抽到我们,却因我给刘继颗提醒而被减去十分。呜呜,麻烦你们,耳朵不要这么灵嘛!可怜可怜后排同学行不?看着其他组的分渐渐升高,而我组却原封不动的在这“坐”着,哎!那叫一个苦啊!

我心灰意冷趴在桌子上。可当风险冲刺题来临之时,我这兴奋劲又来了,这可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绝不仍错过!

风险冲刺题共分为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的选择题,每个分制体都有十小题。赢了则加,输了、呵呵,抱歉,拜拜!所以才称为风险冲刺题!

该选哪个好呢?这个问题摆在我这个小组长的面前了,当我内心纠结,准备选三十分时,马晓不服了:“哎呀,唐源,三十分跟没加似的,赢了也得不到前三呀,还是四十分吧!”听了这话,一旁的谢汶格也起哄了:“唐源,就四十吧,拼了!”我望向其他组员,见同意,那行,四十!再来一个全组员幸运数字“七”题!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看着其他组的分渐渐滑下,我心里那个苦和甜呀,甜;当然是其它分减了呗;苦;哎,冲刺题如此之难,何况我们还是四十分的题!老天保佑,让这个幸运数字显灵吧!

到了我组,哈哈!幸运数字,你太给力了!飞流直下三千尺下一句,太简单了!疑是银河落九天!四十分,赚了!感受到其他组投来羡慕的目光,乐死我了!

最后,我组以120分得高分获取三等奖!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使我又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啊!真期待下一次的诗歌竞赛呀!下一次,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2

期盼已久的6月6日已经到来,因为那是河老师组织的一次相约西溪植物园的活动。但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突然病了,发起了高烧。当我在家里想到小朋友们摘枇杷的情景,我恨不得立刻就能把病治好。爸爸妈妈为了我能去西溪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绞尽脑汁,最终想出口一个好办法,在家休息半天,下午爸爸开专车送我去参加朗诵会。

在车上,我的心早已飞向西溪,飞向小伙伴们的身边,飞向诗歌朗诵会的现场。如果爸爸的车能插上一双翅膀该有多好哇!

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往楼上跑去,就听到上面的喧哗声,我推开门一看,朗诵会现场黑压压一片,当我正在张望时,正巧前面传来呼叫“黄硕”的声音,我连忙跑到阿姨身边说:“我在这里!”她把我安排在表演的地方坐下。我们坐在会场的最左边,盐城和滨海的客人坐在中间,东台的小地主们坐在最右边,家长们坐后面最合适不过了。方便他们欣赏和拍照。工作人员在忙碌着,有的挂横幅,有的对音响,还有的倒茶。

朗诵会开始了,表演者有的是在开心地读诗,有的是深情地背诵,还有的是母女、父子、师生一起对诵。到我排队候台了,我的'体温突然上升了,妈妈小声地对我说:“丫丫,你休息吧,让别人替你读吧!”我看了看(眼里满是爱怜的)妈妈,摆出郑重其事的样子(坚定地)说:“不,我要去,这是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不会放弃”!等主持人介绍完,我接过话筒便大步流星地走到舞台的中间,深情地朗诵起我自己写的小诗《妈妈的味道》,下面一片掌声,我紧张得要命,忘词了,忘动作了……

走下舞台,河海洋老师竖起大拇指笑着对我说:“黄硕,今天你是最棒的!”他伸出右手奋力地和我击掌相约:“我们以后合作,共同写一篇文章。”(看着老师真诚而殷切的目光),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呢!我在期待,我一定会努力完成!

爸爸妈妈带着我,我带着诗心恋恋不舍地走了。“亲近诗歌,快乐童年”还在继续。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3

谁家姑娘

阳光温润,书香袅袅,

有佳人温婉如玉,

百媚多娇。

独坐楼阁,斜阳洒案,

佳人执笔倾城笑,

浮生醉了。

裙下之尘

我是一粒尘

在空气里飘荡,没有方向

随风

我嫉妒雪花

她比我优雅,高贵,纯洁

她有方向

飞扬

融入爱人的心里

我是一粒尘

没有风的日子里,我什么都不是

我怕累

累倒在阴暗的角落里

我爱黑夜

黑夜窝藏了我的渺小

我是一粒尘

我也会凋亡

雨的滋润是我的极刑

卷缩,坠落,化作泥土

等待来世

来世依然是一粒尘

我不过是一粒尘

在别人的世界里

飘呀飘,荡呀荡,没有方向

随风

但我有梦

借一清风,轻吻她的脸

在她的秀发深处扎根

但我不能

那是丑陋的玷污

我不过是一粒尘

渺小,丑陋

孤独,绝望

我不想绝望

我必须有梦

求一场雨

让我凋亡

卷缩,坠落,化作一滴泥

紧紧地粘在她的绣花鞋上

在她的裙底下

我不愿有来世

花季梦

茫茫岁月

忆流年于旧梦

花开花落时节

叹挽昔年事

青葱岁月

皆印于空洞之心

同伞下

渐离的人影儿

红尘事以迁

残梦吾旧年

同窗难以拟何情

淡淡忧愁

同雨坠入大海

愿,

雨季不再来

花季梦

灰黑天空

倾不尽无穷皓月

如星繁点

黑夜密布

倾城浅笑

唯独窗静坐

雁群南飞

朝花暮已残节

拾旧梦

纷雨花凋缺

苍茫星空

待倾城邂逅

瞬隙时空格

交于热唇

花叶千苞放

杯空倒愁绪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4

牙牙学语时,母亲就教我读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我最早学的诗。再大些,母亲就让我背词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后来,便是现代诗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我会的第一首现代诗。

再后来,我上小学了,要写作文,众所周知,小时候我的`作文是不太好的,母亲就教我:“你应该把要写的景像想象出来,就像读诗那样。”我点点头,独坐在沙发上,“花中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放出这样的景像,写作文时,也就运用上去了。

再到三四年级左右吧,老师要求我们借物抒情,这我就傻眼了,我问母亲:“我应该怎样做呢?”母亲笑道:“你看,诗人常常借物借景抒情,特别是中国古诗,你可以学习学习呀!”噢,我明白了,我跑到书柜那儿,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翻了出来,果然有不少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借江抒愁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皆是婉约词宗李清照借花思念丈夫;“桃花落,闲池阁。”这是陆游《钗头凤》中的名句……我明白了,拿笔就开写,思绪如泉水一般涌出,我又学会一种写作方法。

五六年级,我读的诗多了,随手便能找到一些诗句用在我的文章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句总能给我的文章增添不少点睛之笔。

回到家,劳累了一天,我找来一首小诗,诵读几声,立刻疲劳都消失了,我做起作业来似乎增添了不少劲头。

我走在诗海边,拾起那一个个美妙的诗句,把我的作文增加了几分神采,多少美丽……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5

比赛中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举止大方。高亢的声音,深情的眼神,挺起的胸脯,紧握的拳头,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歌,句句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朗诵会上,参赛诗歌有古人作品,也有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诗篇,所选诗篇让人振奋和感动。整个会场掌声不断,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大家沉醉。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是汗水,只有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才会看到缤纷的彩虹。

阵沉默之后,一句又一句的诗歌便从她口中流淌而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她像一位伟大的诗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声音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朗诵完毕,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地拿着手中的节目单走上了讲台,热情而又欢乐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选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要轮到我了。当四组的第三位同学上台时,我忽然感觉手脚无力,脸蛋发烫。我怀着怦怦乱跳的心观赏着比赛。

然而时间似水流,该来的终于来了——主持人终于念到我的名字了,我该上台了。在台上,我沉默着,不知该如何开口,手攥着铁杆,望了望主持人——幸好她给了我一个鼓励的眼神。我终于开口了,朗声读出那首我已在镜子前练了无数遍的《天上的街市》。

朗诵着,朗诵着,我的声音却突然变小了。当将近朗诵完整首诗时,我发觉自己竟已无法开口。我的心跳得很急促,感觉脸蛋越来越烫,脚也越来越软。世界似乎一直停留在那一刻,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台上站着无助的我。正在摄像的班主任为我补上了最后一句。我如遇大赦,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我全身颤抖,脸蛋发红,就似在骄阳下烘烤一般,心依然怦怦跳个不停。

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是班长——凡,她是主持人。她手里拿着一张纸,很镇定又平稳地说:“今天,是我们七年级一班的朗诵比赛。首先迎来的是第一组洪雅纯同学,有请!”同学们一齐鼓掌,掌声像海浪拍击着海岸般响亮。大家满怀期待地注视着讲台,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激情,涂满了粉红的笑容。

比赛有序地进行着,同学上台又下台,掌声响起又落下,笑声发出又收回

一阵沉默之后,一句又一句的诗歌便从她口中流淌而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她像一位伟大的诗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声音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朗诵完毕,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6

当第一次看见桃花树下的你,

我便知道,你是我的劫。

感情懵懂的我,

尚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感觉,

总感觉心里痒痒的,

不由得想见你,跟你说话,

喜欢你英姿飒爽的笑,

当看见你笑的一刹那,

整个世界就都是你的影子,

别的再也入不了耳了。

再然后,你离去时,

我不能说让你不走,

只能晚上偷偷在被子里哭。

不想让你走。

在等待中,从刚开始的安慰自己,

到最后的离家出走,

我只知道我好想你,

想站在你面前说:

以前的笨丫头已经长大了。

可是,当我找到你时,

你的身边已经不需要我了,

你比以前更俊美了,

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再也不能一回头就看见你了,

我软磨硬泡的要留在你身边,

每天安静的生活着,

感受着你身边的一切,

想把你的影子留在心底,

在你身边呆了很短时间,

在别人却看来很长时间,

3年,我任由自己任性了这么长时间,

现在该离开了,

有时候爱情求而不得是最美好的,

尽然得到就要好好珍惜,

我想带着这份美好走,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还能见面,

到时候,也许我们会找到彼此的幸福。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7

在两千年前,古诗就已经流遍各地了。古诗就如一片茫茫的、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我们就是那淘气可爱的孩子,在海的沙滩上拾那璀璨、闪闪发光的贝壳,学习那金闪闪的诗歌。我从古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了解到了古诗所拥有的格式。例如:《滁州西涧》有标点符号和必须的规律,必须要七个字。而现代诗《太阳的话》没有很多的标点符号,格式也不是特定的。古诗的语言也很精炼,可现代诗却不是那么精炼的。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还懂了些有关于诗歌的知识。

古诗是一种主情文学体材,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古诗也是最早、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的表现手法有对偶、拟人、比喻、排比、夸张、象征和烘托。古代诗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和山水田园诗;而现代诗只有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童话诗。

在语文书里,有死四首古诗,第一首《诗经采薇》采用了四言诗,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第二首《春夜喜雨》采用了五言律诗,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之情;第三首《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押韵,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通过这几篇诗歌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诗歌的广大与神秘,这些指引着我们通往诗歌的道路。当诗歌被我们读完时,就要将它们映入脑中,与诗歌一起行走!

读诗歌后感作文篇8

对于传统的诗歌美学而言,它的原则性比较强调社会学与美学的一致,相较于当代诗歌的美学价值研究而言,我认为二者强调的是不同的。从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质上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这就是原何老一辈诗歌评论家对当代80后歌作者的作品一味吹毛求疵的根由。在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赞扬,而诗人的“自我表现”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董喜阳在《夜雨迷离的时光(组诗)》中分别用“迷茫”、“彷徨”、“迷惑”、“思考”、“春天”作为小标题,诗中说“我是太阳下一棵流浪的树”“让我一个人去品尝遥无人烟的荒凉”。这可以说是董喜阳的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我用我羞涩的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的价值是离不开个人的精神价值的。在当今这个社会,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权力不断复苏,在他的诗歌中所谓的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悲欢、个人的心灵世界便自然会提高其存在的价值。传统的诗歌美学是存在其缺陷的,董喜阳在诗中试图去寻找新的美学天地。这个新天地要靠在当今社会中提高社会地位的人的心灵是否觉醒,精神生活是否丰富来作为标准去衡量它的意义。社会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某些意识和感情,但是它不能代替,二者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规律。笔者这里想到董喜阳的诗观(诗歌应该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这里允许我取断句。)艺术探求的人的情感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所谓的诗歌多元化应该是不同价值标准的美学多元化。政治的实用价值和感情在一定领域是存在其非实用性的。正如一棵树在植物学家和诗人的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我想董喜阳是一个真正懂得诗歌的人。

所以建议大家多去读读他的诗歌。

建议大家去读就一定要有他的诗歌的可读性作为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是可读的,什么样的诗歌缺乏可读性,它的界限在哪里呢?在诗人董喜阳的诗作《在异乡,巧遇李太白》里,“都市锃明瓦亮的街道旁,夕阳独醉”“黄昏,老太龙钟,一些动词在喉咙集结”他在语义上制造了含混的效果。这让我想起克利恩斯·布鲁克斯在阐述它的诗学理论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也就是说,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含混和反讽的,所谓的张力只有通过语言的推敲和摩擦才得以实现。我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诗人如果做不到在他的写作中使用过去被判定为没有诗意的词汇,那么,他的写作多多少少应该看做是不成功的。而董喜阳则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惊的诗意的诗人。

今天,正握着笔的诗人是光荣的、沉重的——后代人和未来的新艺术在多高的一层波浪中涌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无数个像董喜阳一样的诗人的努力,取决于为他们建筑起一层多高的阶石。也为自己在艺术世界中找到并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走下去!前方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脚印没有道路。每一支笔和每一个夜晚,都不会是徒劳无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