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1
今天,我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海底世界》,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非常热闹。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活动化的课堂。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喜欢参与活动,结合教材的实际,采用摹拟动物的声音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我采用老师引读课文,学生摹拟声音的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教室里动物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而且这也带动了学生的朗读,学生朗读地很有感情。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以“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象在---------”说话,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造句非常好。
课后,学生在教室里纷纷讨论,有些活跃的学生还在模拟动物的声音和它们的爬行方式,看来,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实际,我决定在课堂中,创设了到海底一游的的情境,在引入课题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听一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接下来的课,学生积极性也非常得高。情境的创设最忌有头无尾,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再以“让我们再来看看海底世界”观看录象,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2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举办海底世界展览,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厅。学生除了介绍书中的内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结合自己的知识,介绍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语言颇具感染力。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犹如一枚清香的橄榄,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氲缭绕,挥之不去。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3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七年级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气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是两大矛盾的焦点。从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重视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地区差异是重点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气候特征都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讲解。
就本节课而言,某一气候图的判读和绘制是一大难点,气候图是由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合成的,综合判读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能的迁移,迅速实现知能的转化。可以温室效应、亚马孙热带雨林、沙尘暴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解读以上三大气候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4
?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对比教学,感知课文内容。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差异之大学生不易体会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先让学生观看海面波涛汹涌的情
景,再看到一名潜水员潜到海底,可是海底却很宁静,而且海底是一片漆黑,此时学生马上就能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到那点点星光。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完成课而讲课,而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这也就是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本节课,在理解“窃窃私语”时,先是学生表演,而后是理解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语说句话,最后回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情境。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发挥想象,同时锻炼语言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多媒体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时,我只限于让学生欣赏,缺乏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讲解。若能加入适当的解释,说几个海底动物的名称,会给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得当,课文导入部分耗时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有些仓促,由于已经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孩子对海底已有初步印象,故在改进中将导入课文的视频去掉,换之语言直接导入。
3、课堂上应关注大多数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未加入学习的行列时,应给予充分关注,并作出改观现状的调整,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这一次融合课讲解《海底世界》,运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体现大语文观。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并学以致用渗透到写作,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三是能按顺序介绍海底世界,进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第一个是基础,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第二个是难点;第三个是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悟颇多,下面就从几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并学以致用渗透到写作,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组织学生围绕“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一主题广泛收集关于海洋探秘的资料,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课件,上台表演动物们的声音,模仿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活动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等语言实践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为接下来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2.这节课我能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海底暗中有亮的时候,我搜集了一系列光线变化的图片,由“海面——几十米——浅海——深海——500米以下”,一幅幅颜色变化的精美图片,给学生视觉的美感,以读代讲,深入浅出地理解了海底暗中有亮的特点。
特别是第三自然段通过让学生看海底动物交流的视频,让学生听到了海底动物不同情形下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个小视频让朋友帮忙制作的,收效甚好。直观地体会到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写具体的。看完小视频,我让学生想象动物们还会发出哪些声音,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也同时激发了学生说话与写作的欲望。
第四自然段通过让学生看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的小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看完视频用表格形式检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的参与率100%,正确率做到98%,教学效果优。第四小节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具体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画批(读一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动物活动方式的特点并作批注)。最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总分关系的句式,我又设计了仿写一个环节。
通过课前设计栩栩如生的动画片,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本来枯燥的文字和说明方法,在同学们心中“活”了,老师适当的点拨轻而易举就把问题解决了。第五自然段植物差异很大和第六自然段矿产资源丰富的学习我采用了略处理,我让学生看着图片自学,让学生自由表述。问题迎刃而解,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自学能力。
我的感悟是课前精心准备课件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堂课,我注意简化课堂提问,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师生的对读,有画批,有写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6
成功之处:
1、认识气候必须抓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全年高温型、夏季高温型、全年低温型。降水量的差异有五种情况: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各月均匀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直观反应了一个地方多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最低月的平均气温,反应某地冬季冷暖程度,决定的该地的气候种类。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温定类,以水定型”。
2、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观察、读图、分析、概括结论等,注重引导、启迪学生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景观图片的引入、热带、亚热带的几种气候类型异同点的比较等,以多媒体形式出现效果更好、更节约用时。
2、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培养还很不够。
气候类型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而不是将枯燥的`图表分析强加给学生。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百度视频搜索与观看,在很大程度让学生带着兴趣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课堂上再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已经熟悉的图片,认知效果比以前好得多。当然,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
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对比分析是因为这两种气候类型差异显著,有助于学生理解,而将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则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两种气候的异同点,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其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将学生的活动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活动较多,没有进行“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归纳总结,有待下节课中分析。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篇7
欣赏教学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内涵的一种审美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是音乐欣赏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中,我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投入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热烈、欢快的情绪,体会在充满友谊和阳光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
一、看一看,引导学生欣赏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对动画片比较感兴趣,在《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中,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迪斯尼卡通人物导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制作课件时,我从网上找了一些迪斯尼卡通人物的图片、并配上中文版本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作为背景音乐做成视频,通过视听结合体验,学生在欣赏可爱的迪斯尼卡通人物的同时,第一次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学生欣赏时,他们很兴奋、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虽然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都给放在了看画面上,留心背景音乐的学生很少,但学生的欣赏兴趣还是一下子提高了。
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只是通过几行单一、死板的文字来介绍迪斯尼乐园,试教时,我发现效果不够好,光靠文字,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迪斯尼乐园。在师傅的建议下,我通过几张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图片来介绍,确实这样的效果更好,在介绍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时,我便出示美国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绚烂的图片所吸引,而花车巡游是迪斯尼乐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个项目,我也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它的魅力,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迪斯尼乐园。为了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迪斯尼乐园的美好、欢乐,更真切地体会到迪斯尼乐园是全世界人民的欢乐天堂,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个迪斯尼乐园的视频,同样是以中文版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为背景音乐。在学生看乐园中各种新奇、梦幻的游艺项目、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同时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更好地体验到迪斯尼乐园的美好、欢乐。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后,学生通过欣赏九亭二小版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从而进一步升华到感受九亭二小校园生活的真、善、美。这样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不仅迪斯尼乐园是美好与欢乐的,我们的九亭二小也充满了幸福与欢乐,大家在校园里一起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上与作品产生共鸣。制作这个视频,我花了许多时间与精力,首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些学生生活的视频片段,并剪辑、配上中文版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为背景音乐,但在试教时效果并不好,熊老师也给了我一些建议,她觉得视频的内容应突出快乐、愉悦,应多放一些孩子们的笑脸,而不要反映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如:出操、吃饭、借书、打扫卫生等等。在她的建议下,我找了一些孩子们运动会、入队仪式、歌咏比赛、秋游等充满笑脸、欢乐的照片,再次制作视频。在课堂中,我请学生来说说看这段视频的感受,学生们都提到了快乐、幸福,看来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了九亭二小校园生活的美好、快乐,通过视听结合体验,再次拉近了他们与音乐作品的距离。
二、唱一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欣赏教学是以听为主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在这课中通过“唱”的参与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更容易理解齐唱、合唱的概念。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用“la”母音哼唱歌曲旋律,来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为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做铺垫。但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哼唱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不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也许我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哼唱兴趣,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从头到底哼唱,或许这样效果会更好,并在哼唱的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听辨歌曲的结构,哪里是第一部分、哪里是第二部分,两部分的旋律、情绪分别是怎样的,甚至可以再请学生用两个母音来哼唱歌曲的两部分,从而更好的过渡到学生听辨两部分不同的演唱形式。而在课堂中,我是在学生完整哼唱两遍旋律后,再请他们听录音,分辨歌曲的结构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听出来了,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确实很少让学生来听辨歌曲的结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合唱的概念,我还让学生尝试了一下用和声演唱歌曲的最后一个音,我原本设计的是一半学生最后一个音唱mi,另一半学生最后一个音唱do,但在是试教时,我发现这样设计太难,在这个班中确实有一些音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演唱和声,但让全班的学生都演唱和声,有些勉强,所以在课后我重新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与我来合作和声,我最后一个音唱mi、学生最后一个音唱do,在课堂中,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准do,与我的合作还算默契,和声的效果还不错。
三、演一演,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为了使学生再一次体验作品表现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学生感受歌曲的歌词、跟唱歌曲的歌词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演歌曲的环节。在设计时,我是想请学生自己来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表演歌曲,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我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来表演。我先请四名学生敲打三角铁来为歌曲伴奏,在课上这四位学生敲打的节奏很稳定,也很整齐。其余的学生则一边跟唱歌曲、一边跟着我律动,学生们律动的积极性还是挺高涨的,但跟唱的声音却越来越轻,在课后,我反思到这里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请一部分演唱基础较好、歌唱感情比较投入的学生边拍手边跟唱歌曲,其余学生则着跟着老师律动,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参与的兴趣会更高。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并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灵活的音乐体验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在这节欣赏课《真善美的小世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与改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应多向师傅及老教师请教,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