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蜻蜓》读后感优秀6篇

时间:2024-07-23 作者:lcbkmm

读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有了更为细腻的感受,通过一份出色的读后感,书籍中的启示与读者的领悟实现心灵共鸣,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蜻蜓,蜻蜓》读后感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蜻蜓,蜻蜓》读后感优秀6篇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蜻蜓眼》的小说,作者是我非常崇拜的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读完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书中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阿梅。全书以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故事线索,以阿梅的视角勾勒了在特殊的年代中一家人相扶相帮,相濡以沫的动人情景。阿梅的`爷爷杜梅溪与奶奶奥莎妮在法国马赛相遇相知相爱,并生下了四个儿女。在二战期间,爷爷不得不带着一家人回到上海定居。

在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阿梅,但我更多的是对她的佩服。在二战期间,不得已回到上海的爷爷一家,原本富裕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阿梅的懂事。在阿梅只有五六岁的时,奶奶经常带她去蛋糕店吃蛋糕,后来日子艰难了,吃不起蛋糕了,奶奶总觉得对不起阿梅。后来她们又一次走到了蛋糕店的门口,小小的阿梅看出奶奶的为难和窘迫,懂事地拉着奶奶的手,微笑着对奥莎妮说:“我不想再吃蛋糕了。”听到阿梅的话,奶奶非常难过,为阿梅的懂事而难过……每当我看到这一段是,心理也感到一丝的痛,并有着深深的惭愧。

我妈生了我和弟弟两个,可有时候我总是和弟弟吵架,妈妈为此很是伤心。我们俩个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没有第一和第二。阿梅比我小得多,却比我懂事,善解人意。虽然她还小,但却处处帮助别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和阿梅比起来,我简直是太小心眼,一点也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觉,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吵架。我以后要以阿梅为榜样,学习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我得到的这些道理将陪伴我一生,阿梅也会在我心中永存。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2

?蜻蜓眼》是我国江苏著名小说家曹文轩写的。这本书主要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丝绸之路经商者的家从繁华变清贫的故事。

小女孩阿梅小时候过着十分繁华的生活,从小继承奶奶四分之一法国血统的她,一直被别人夸赞。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心变坏了,世道乱了!原来富有的一家人,开始变得不堪。一些混混还四处传谣言,说阿梅的奶奶是间谍。正因为这个事,弹钢琴弹得十分好的阿梅,在学校的一次演出中,节目被迫取消了,她悲伤不已!

可是,最艰难的`日子还是来了。奶奶生了场大病,家人无奈,只好把阿梅的钢琴卖了换钱给奶奶治病。天无绝人之路,奶奶的病终于好了,可那些混混要让奶奶在大街上游行,奶奶中途逃走了,日后她一直裹着蓝丝巾。

爷爷先走了,但过了不久,奶奶也要走了,没人知道她是如何走的,大家都默默无语。在送奶奶上路时,那些混混又来了,见到奶奶走了,还有点觉得没劲似的散开了。大伯说:“送妈妈上路。”阿梅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她把奶奶送给她的小皮箱以及红油纸伞放在奶奶的身旁,送奶奶上路......

最终恶人有恶报,那些小混混被打了下来。又过了几年,上海终于平静下来。

这本书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人性。虽然看不见,但却是隐秘相通的。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3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兴奋、开心至极,扫了一眼这本书的名字“蜻蜓眼”,我还傻傻地认为这本书讲得是蜻蜓的眼睛。但是,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与我想得大不相同。

中国丝绸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偶遇到了法国女子奥莎妮。这俩人一见钟情,相爱、结合,他们到上海定居,并生下四个儿女。而这“蜻蜓眼”是太爷爷送给奥莎妮的礼物。“蜻蜓眼”看上去像眨巴着并闪动着目光的眼睛。把它接近光源时,那珠子似乎是活的一样,一只只眼睛,都在不住地眨巴着,就像有蜻蜓停在树枝上,在转动着脑袋。

岁月流逝,奥莎妮从少女到老妇女,渐渐地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但是,奥莎妮毕竟是异国血统,而这异国血统却给这个中国家庭带来了两次暴风雨。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气愤的。我特别恨那个谣言的主人(谣言最开始出自谁的口中),如果没有他的话,“杜梅溪是资本家,经常剥削穷人的生活,奥莎妮是外国特务,是间谍”。那么,爷爷和奶奶就会多活几年了。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月光下》这一章。主要讲了阿梅,奶奶的孙女要去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比赛那天阿梅穿的干净、漂亮。当她走到化妆老师面前,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化妆老师告诉她自己的节目被取消了,而且新校长又上阵了,因为那句谣言,所以阿梅的节目被取消了。阿梅只是个小孩子,不能因那句谣言就把她的节目取消了呀!阿梅她为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难道,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吗?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不要成为谣言的主人,更不要成为谣言的传递者;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更要学会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4

以前我曾读过曹文轩的《蔷薇女孩》《三斧头》等作品,这个假期里,我看了他的《蜻蜓眼》。

看之前我很好奇,蜻蜓眼究竟是什么。原来,它是层层叠叠的如蜻蜓的眼睛一般琉璃制成的宝石。它是阿梅奶奶与爷爷爱情的见证,也传承了阿梅一家的祖孙情。

蜻蜓眼以主人公阿梅的视角讲述了一段特殊年代下中法结合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及遭遇。阿梅一家人原本过着艰难但温馨的生活。可是本来相亲相爱的`家庭却出现了各种不幸,奶奶被人说成是间谍,爷爷的腿被打断了,阿梅虽然非常努力却在学校里被人无视……

这本书文字优美,情节起伏,我既感受到了悲伤,也觉得故事很感人。我同情阿梅一家人不幸的遭遇,同时也从阿梅身上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阿梅总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钢琴,坚守本心;虽然在学校里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她依然坚定从容。她还善良体贴,她懂事,她孝敬老人。

其实,生活中的正能量无处不在,可能是社会上那些拒收盲人车费,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数十年善待残疾儿童的行为,也可能只是随手捡起一张废纸,公车上给老人让个座的举止,可能是爸爸妈妈对子女满满的关爱,也可能是学校里师长们对我们的鼓励和奉献,它们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映了爱的传递,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深刻铭记,因为这是一种强大的能量。

正能量就如同一冽清泉,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冲击着人们的灵魂。不管往后有多少风雨,我都要学会去乐观面对,并让自己成为传递温暖善良链条上的一份子,让这个世界充满正能量。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曹文轩写的《蜻蜓眼》。

蜻蜓眼是主人公杜梅溪送给奥莎妮的结婚礼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这本书是以奥莎妮孙女阿梅的角度来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中的人物悲欢离合深深的吸引了我,常常让我牵肠挂肚。这本书主要讲:中国丝绸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遇到了法国女子奥莎妮,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结合,并生下了四个儿女。二战期间,杜梅溪携法国妻子回到上海定居。此后,岁月流逝,奥莎妮从少女到老妇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她给这个家带来了湿润和优雅,然而她的异国血统在特殊年月中却成了这个家庭灾难的来源。

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打劫》这一节。主要讲,二战期间,在我们中国,许多上海人都变得“没脑子”,成天喊着“打倒”的口号。打倒那些他们认为是国际间谍的外国人。所以奥莎妮成了他们打到的对象,他们认为奥莎妮是法国派来的间谍,三番五次去她家捣乱。对老年时期的杜梅溪和奥莎妮大吼大叫和殴打。杜梅溪的'腿被打骨折了,也抢走了奥莎妮的宝贝——蜻蜓眼。

读完之后,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年老的杜梅溪和奥莎妮会受到这种屈辱呢?如果是现代社会,人们绝对不会这样去对待老人。为什么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了。变得麻木“没脑子”?所以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去研究这段历史,因为写小说一般都会有创作背景,我一定要去发现和了解这个背景。

读书使我越来越聪明,因为它让我变的越来越爱思考。

《蜻蜓,蜻蜓》读后感篇6

“多读书,读好书”!今年寒假我就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蜻蜓眼》,作者是曹文轩。他是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获奖后首部长篇力作。

这本书文字优美,情节跌宕起伏,时空跨度极大,全文充满浓浓亲情,堪称佳作。这本书主要写了渴望自由的爷爷抛下家业做了一名水手,在法国遇见奶奶并与她相爱,两人在法国定居、结婚、生儿育女。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奶奶毅然带着孩子们跟着思国心切的爷爷回到中国上海。他们一家人相依相伴,在战争、饥荒、贫瘠中艰难却又温馨地生活着。这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阿梅那么小,就在练习钢琴,每次练习的时间都是一个多小时,在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之后,钢琴当了,她还去寻找钢琴。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

寒假里,老师要求我每天拉一个小时二胡,为的是能在十级考核中得优秀,能有个圆满的.结尾。一开始,我信心十足,认为不就拉一个小时嘛,没什么难的。第一天,每个音符都拉得很认真,旋律不清楚的,再去听录音。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还行。第四天还凑活。第五天,拉红了的虎口和印在指尖的弦印子让我想要放弃。一个不经意间,我眼角的余光瞄到了《蜻蜓眼》这本书。这让我想起了阿梅在没有任何光亮的情况下弹琴,而且一个音符也没有弹错,一个音符也没有弹跑调,弹的是那么流畅。这让我惭愧极了,毫不犹豫地拿起了二胡……

?蜻蜓眼》这本书,让我深刻了解了阿梅对钢琴的执着和热爱!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才让她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堪痛苦,但依然坚强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