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时间:2025-02-27 作者:Lonesome

通过反思与总结,读后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我与社会,一篇精妙的读后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后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选择,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1

读了《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古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唐僧却认为自己的徒儿打死了好人,执意要把悟空赶走,猪八戒还暗自高兴,还是靠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后来一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人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给赶走了“师父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和担心回花果山去了。这也不体现出了孙悟空的反叛精神。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天庭的腐朽无能,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可怕和无情,但也展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以及他们师徒四人的正义感。“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读《西游记》有感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2

我看了《西游记》这本四大名著之一后,似乎自己也进入了他们取经的历险故事里。

这故事里有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唐僧。聪明、勇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性格温和,单纯、贪图女色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不二的沙和尚。

这本书一共有四十回,其中的第十五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最让我喜欢,这故事里讲了许多孙悟空和唐僧的品质:白骨精知道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于是使用各种手段要吃唐僧,但唐僧身边有两员大将,分别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白骨精自知打不过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花容月貌的女子,来送斋饭,这时,孙悟空抱着桃子回来了,他火眼金睛认出了这人是妖精变的,举棒就打,但被师傅拦住了,最后还是一棒打死了,白骨精用解尸法逃走了。从中看出了忠诚、神通广大、疾恶如仇的孙悟空。是非不分、举止文雅的唐僧。

白骨精站在云端里,咬牙切齿,于是变成了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去找她的女儿,孙悟空一看,又是那妖精变成的,二话不说,举棒就打,那妖精又化成青烟逃走了,唐僧吓得跌下马,连念了二十遍,便让孙悟空回花果山,悟空要让师傅把紧箍子拿下来才肯走,师傅没办法,因为观音菩萨只教他紧箍咒而没有交他松箍咒,只好留下他,并叮嘱他不要再行凶了。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一个勇敢机智的孙悟空。是非不分、执迷不悟,性情和善的唐僧。

白骨精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来找自己的女儿和老婆,孙悟空看出了又是那妖精在搞鬼,举棒打他,又怕师傅念紧箍咒,不打吧,又怕师傅被妖精捉去,却又要劳心劳力的去救他。想来想去,悟空念咒语叫来了当地的土地神和山神,让他们作证。一棒彻底把那妖精打死了。在这一段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打死了许多妖精,但每打死一个都要念一次紧箍咒,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忠诚和执着。

最后他们顺利地取到了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3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作为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名著,《西游记》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了,就连外国的文坛中都会有《西游记》的一席之地。《西游记》中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了真经。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让无数人拍案叫好,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呢?我想功劳并不仅仅是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上,还有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隐藏的哲理。

我从《西游记》的四个主要人物中,读到了他们背后的精神:首先是师傅,也是《西游记》的主角,唐僧。唐僧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他非常的善良,不愿去伤害任何生命;他还非常的有礼貌,每次开口都会带上“施主”之类的敬词;他还非常的吃苦,不远万里的去西天求取真经。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要宽以待人,谦卑有礼。

其次是大徒弟孙悟空,也是《西游记》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的人物:书中的孙悟空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潇洒机智,不愿被规矩所束缚;孙悟空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他屡次救其它三人于妖魔鬼怪的巢穴魔口之中。我到现在对《西游记》中最记忆深刻的人,便是这个敢爱敢恨的‘猴哥’了,我也想做一个和孙悟空一般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的人。

接下来是长着猪头的二徒弟,猪八戒。猪八戒在我的生活中,可算是一个大红人了。所有人提起猪八戒,总会笑他那憨厚可掬的搞笑模样。虽然猪八戒好吃懒做,又喜欢美女和钱财,但他却在对唐僧非常的忠心,也很讨人喜欢。从书中看到他的时候,我便想和他一样懂得变通,讨人喜爱。

最后是三徒弟沙和尚,他是一个很吃苦耐劳的人,西天取经的路上扛着一个大扁担艰苦的走着,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他还是一个老好人,为此常常吃妖精的亏,屡次被猪八戒调笑。我从沙和尚一路取经的行为中,感受到吃苦耐劳是多么的重要。

?西游记》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西游记》的看点,这本名著也确实被后世的无数人翻看赞叹,我不禁也成为了其中一员:“这是一本多么让人感触极深的好书啊!”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4

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遍《西游记》。书中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整部著作中的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有高超的本领,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敢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有众多毛病,如好吃,好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

沙悟净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但呈现出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沈默踏实的性格。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唐僧师徒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历经八十一个磨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后在学习中也要不畏困难,勇攀高峰,一定会取回我们自己的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5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故事叙述了唐三藏与徒弟们到西天取经的过程。我看了两页,就喜欢上了。

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虽然调皮捣蛋,不喜欢一天到晚规规矩矩,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偷吃了再说。但是他有很大的本事,大闹天宫时,三十三万天兵天将都拦不住他。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去西天,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知降服了多少妖怪,功劳最大,虽然有时候打不过妖怪(比如打不赢青牛怪)但是他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请了神仙帮助,虽然他有时因为太冲动了会闯祸,但是因为他勇敢机智,不怕困难,所以我最喜欢他。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吃贪睡,遇到了厉害的妖怪,就贪生怕死,叫孙悟空去打;每次唐僧被妖怪抓去了,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分行李散伙。遇到困难就退缩,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他这个坏毛病。但是他水下功夫好,会三十六般变化,也算得上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好帮手。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到了西天,修成了正果。所以还我是勉强喜欢他吧!

沙僧呢,法力不算高,但是懂水性,不贪吃,任劳任怨,总是担任队伍里面最繁重的工作——挑最重的担子,每天烧柴做饭,所以他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唐三藏很善良,但是什么本事也没有,老是被妖怪抓,还要徒弟来救。在荒郊野岭害怕有妖怪,还要叫孙悟空巡逻一下,观察地形。但是孙悟空一不听话就念紧箍咒咒他,有什么事都叫孙悟空去办。白骨精变成了人形,唐僧肉眼凡胎,还以为孙悟空打死的是凡人,就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还要赶他走。但是唐僧知道自己错怪了孙悟空以后,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向孙悟空道歉,之后再也没有赶他走了。唐僧有错就改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不得不说:《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6

“白龙马,头朝西,驮着唐玄奘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耳熟能详的旋律让这部经典家喻户晓,而我的整个暑假也都浸润在这部经典里。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遭遇各种强险,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而在这部著作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大闹天宫。莫名的被孙悟空顽劣不羁的性格所吸引,他机智又诙谐好闹,同时正义大胆,在一个强权的天庭里,作为弼马温的他,竟然敢斗玉皇大帝。而正因为他的勇敢而大无畏,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当他遇见唐僧的时候,故事变得深远而又意义,因为是那是取经,是正果。

一路上降服妖魔,造福百姓。师徒四人的取经路,我想不仅仅是充满坎坷的,更是充满正能量。回过头去看,这一路的成功是离不开各位师徒的团结协作,而勇敢的孙悟空理所当然是一路上的'大咖,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

事实上我个是胆小懦弱的孩子,虽然我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但却无法突破。就像现在我开始做牙齿矫正,在矫正前需要拔出两颗牙齿,我只去了一次,就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哭哭闹闹的在诊所里,尽管老爸一再的安慰,也无济于事。

沉默的气氛,一直僵持到回家为止。一张臭脸,吓的老妈都不敢多问什么。

书桌上,《西游记》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封面上,俏皮的猴哥诡异的笑着,似乎在小看我。“亲爱的自己,我是否也要勇敢一次呢?”豁出去了,不就是再拔一颗牙么,有什么好怕的。

直至我觉得西游记给我启示,在我的生活里才开始蔓延。我希望,是更多的正能量,教会我勇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篇7

猪八戒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回,他正式要闪亮登场了。

吴承恩是一个大家,他非常喜欢猪八戒,所以他给猪八戒的出场方式就和孙悟空不一样,孙悟空上场,仅仅写到,有怎样一个石头,怎么怎么地一崩,一个石猴就出来了。而对于猪八戒,他先垫场,写风景,写孙悟空和猪八戒老丈人家的奴仆争吵,写猪八戒老丈人的介绍,等等。这一切,都类似于京剧中的重要人物出场,首先是锣鼓响,不见人出来,好不容易人物要上场了,幕后才“哎呀”一声叫板,叫板半天,人总算出来了,却背对着观众走碎步。这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有些类似,贾宝玉正式亮相,先是让冷子兴演说了一番,把读者胃口吊足后,隔了几回,他才粉墨登场。作家这样写,除了艺术方面的考虑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作家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喜爱和重视。

从《西游记》的字里行间,你完全可以体会到吴作家对猪八戒的偏爱,所以他对猪八戒的用墨最多,用笔也最费心,塑造的形象也最成功。你看看,就凭猪八戒的表现,他当什么都可以:官员、政客、秘书、小老板、地主、文化系统的干部、记者、打工族、家庭“妇男”、好情人等等。总体来说,猪八戒就是那种包含了人性中所有正邪因素的“完人”,谁见了,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人见人爱的人。

但是,好人没好报。猪八戒在高家表现的确不错,给高家种地,收割,干个不亦乐乎,但就因为饭量太好,遭到老丈人的嫌弃。猪八戒对此也委屈,说,我虽然能吃,但也能做呀?由此才閙起了家庭矛盾,把媳妇藏起来,索性显现出妖怪的本来面目来。由此可以看出,猪八戒是一个喜欢过正常家庭生活的人,是爱老婆的,是想有一个家的。在他身上,小农意识的确很严重,我想,女人如果选丈夫,能有猪八戒这样的人,一定是她一生的福气。但命运决定了,猪八戒的幸福生活是短暂的,他不受这个家庭的欢迎。当然,高老汉也有高老汉的委屈,就因为女儿嫁了个妖怪,一下子把门风给玷污了,弄得亲戚邻居都不和他家来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让社会把你一个孤立起来,这日子的确也没法过。

好在,孙悟空来了,他是最喜欢兴风作浪的人,见了妖怪,岂有不捉之理?自然要上演一出“捉妖”的`闹剧。但在“捉妖”这场戏中,吴承恩在细节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如果不细心,你会看不出来:孙悟空要了解猪八戒的来历,就编了个谎让猪八戒自己谈,这会,猪八戒才谈了谈自己的出身和姓名:“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猪刚鬣。”试想想,高翠兰和猪八戒结婚几年,估计,刚开始的时候,猪八戒是不说真话的,但当他显露出妖精本相的时候,最先吃惊的应该不是高老汉,而是高翠兰,她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丈夫到底是什么妖怪,并且,她也完全有盘问的条件。他们夜夜在床第之间,猪八戒又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两个人玩高兴了,难道高翠兰就不会问,你到底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是怎么样成了妖精的?当然,你也会说,高翠兰让猪八戒吓坏了,她不敢问。但这样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因为,猪八戒是好色之徒,他的床上功夫一定不差,男女之间,当鱼氺之乐行到高潮处,两个人还有什么不能说的?难道非得等孙悟空来问才合适?这点,张爱玲的《色戒》对人性的解读就做得很好,吴承恩应该向张爱玲学习。

这一回是过场戏,猪八戒的精彩处在下一回。咱下一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