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解读,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与思考,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深刻反思,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与灵感,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1
几年前,《爱的教育》就已经闯进我的视线,但今年的暑假,我又重温了一下亚米契斯陛下动人生辉的日记。——题记
爱,字典第3页上清楚地写着:喜爱,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教育,词典640页清清楚楚的解释着: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爱的教育得用人世间的父爱、母爱、师爱、友爱教育着我们,带领我们成长来诠释。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特点,每个人都具有高尚节操。
老师,他是如此地喜欢每一个学生,虽然看上去凶狠,可却慈祥和蔼;他是如此地宽容每一个学生,即使学生们多有冒犯,他也只是一笑了之;他是如此热爱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年纪,可上起课来却生龙活虎……
父亲,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好父亲,他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见小铁匠喜欢儿子的小火车就让儿子主动送给他;怕驼背的奈利看见那张挂在餐厅里的驼背小丑利哥莱托的画像会难受、自卑,就把那张画收了起来;看马戏团的小丑——一个小孩为马戏团生意不好而不开心十分可怜,就请朋友画了张小丑的肖像画,自己又写了一篇关于小丑才能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给马戏团招揽来生意,还不让人感谢他,不求回报……
卡罗内,他充满着正义感,是上帝派来拯救弱小人民的天使,他帮助断臂的克罗西,帮助驼背的奈利,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是班上的英雄,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的高贵品质,让他获得了一段段真挚的友谊。
德罗西,班里的的第一名,可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很谦虚,对于别人的嫉妒,他不会去报复,而是用热忱的心去感化他们。
克罗西,家里很穷,但志气不穷!他热爱学习,努力、刻苦地学习,但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少了一只手臂,并且和卖野菜的妈妈相依为命,,同学们常常嘲笑他,幸好有卡罗内保护她,同学们才收敛了一点。
主人公“我”恩里科,是个善良的孩子,和父亲一样善解人意。
日记无处不在体现着作者对穷苦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深沉的关爱,让人为之感动……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2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目。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例,叙述了小斯宾塞快乐、幸福成长的历程。客观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点亮了明灯。下面我就《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谈一下我的感想和启发。
一、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那么如何进行快乐教育?快乐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者的要求是要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因为我们的言传身教是塑造孩子的原料。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教育者,更多地是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并且放大,教育的耐心也就日渐消磨。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多一些友好及鼓励,帮助孩子克服不快乐,给予孩子们快乐的力量,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二、重视孩子兴趣
书中提到以兴趣为孩子引路。是的,孩子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产生兴趣时,就是教育的好时机。许多我们看似没有意义的活动,其实都可以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方法以及形成好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还指学习的过程是令人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整个学习过程才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学习过程也会自然而然的从“必须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欣赏孩子
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因此,不仅要爱孩子,更要用对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看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知道了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孩子犯错时,老师要学会耐心的寻找原因,多与孩子沟通,建起一道教师与孩子之间信任的桥梁。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震撼,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道:“如今,教育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获得知识已经不再苦恼、郁闷,而是一种快乐、愉悦,这也是现代化环境教育中我们所值得关注的。”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里的故事很感人,一篇篇催人泪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个故事,它描写了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和老师告别的忧伤的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过挫折、快乐和苦恼,都让我感同身受。
还有《雪球事件》和《访问老人》,我也非常得喜欢,说得是作者和朋友卡罗菲和别人一起打雪仗。一个雪球砸伤了一个老人的眼睛,老人受伤了,在地上大喊:“我的眼睛啊!”卡罗菲有点害怕,不敢承认错误。最后在卡隆的劝告下,卡罗菲还是扑到了老人的怀里,断断续续地向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已经喜欢上了卡罗菲的诚实勇敢、心地善良、大方的性格。我更欣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落,还帮助同学勇敢地承认错误,做同学坚强的后盾。还有这位受伤的老人虽然自己的眼睛受了伤,但是在卡罗菲承认错误之后,老人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安慰他。
读完《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任何人之间真正的爱、友情和亲情。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教育改革。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5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证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能够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好处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盼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盼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齐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我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务必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务必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我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推荐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但是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都有所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就应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我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就应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一样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理解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6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受教育。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爱很简单,可以是关爱,也可以是腻爱。但腻爱不能太过度。
这本书主要讲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让我深受感动的是“爱国”,这篇文章讲了安利柯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因为他有许多理由喜欢他的祖国;他的父母在意大利,他有许多朋友在意大利,他流着意大利人的血,他周围美丽的环境和一切都属于意大利,这些都是安利柯爱国的理由。爱国不一定要去牺牲,只要我们有颗爱国的心,为祖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爱国,保护坏境也是爱国。绿化坏境和我们身边的小花、小草、大树也是爱国。我们每做一件好事就是在爱国。把一件小事一次又一次的去敌,也会成为一件大事。随着我们的.年龄不断的增大,也就为祖国做的页献也就越来越大。但是为祖国想要做更大的贡献就要有知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
我们身边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我们院子里有几棵小树,但小树好久没人浇水了,都快枯死了。我和我们院子里的几个好朋友拿了一桶水给小树浇了水,过了几天小树就活了。
假如别的国家来侮辱我们国家,我一定会努火中烧。
这本书中全都是爱,这本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这里充满了对国家、社会、民族的爱,充满了对父母、老师、朋友的爱。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7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
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平起平坐。”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亲自承认错误。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叙利亚的五年级学生,为了分担父亲工作上的压力,深夜悄悄地爬起来,替父亲抄写白天没有抄完的稿子,为贫困的家庭换得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刚开始,他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是自己的抄写速度加快而高兴,可是不久便发现叙利亚上课打瞌睡,功课成绩也从头几名降了下来,不免对叙利亚感到失望。叙利亚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直到有一天,父亲看见了深夜伏案抄写的叙利亚时,才恍然大悟,父亲一下子把叙利亚抱到床上,满怀愧疚地对他说: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错怪你了》”。
还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读教育名著的读后感篇8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