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5-08-15 作者:Monody

每次写心得,我都能发现自己对问题的新看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过程、收获和未来的计划,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8篇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古人还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句号。”

每逢清明节前后的这个时候,我们会成群结队来到墓前上坟祭祀,像潮水般涌上山去,人们习惯用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放鞭炮的传统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这个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也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每当我来到先烈的墓前,都会有一丝的自豪和惋惜,我自豪的是: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为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他们为我们打下了许许多多的江山,创下了我们这个和平的中国;而我惋惜的.是:他们本来也可以享受一下现在的生活,可已经去世了。我觉得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们也要去祭祀长辈们的坟墓。我觉得我每次看到长辈们的坟墓,都会想起我和长辈们的一些些美好的记忆。虽然他们去世了,不在我们这里了,但是他们和我们的一些美好的记忆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即使他们去世了,就好像还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感觉到很温馨和温暖。我坚信,只要我们对他们怀念得好,他们就一定能接到我们的心意和祝福。

虽然清明扫墓有点辛苦,还会把衣服和鞋子弄脏,但那是一个让人回忆的日子,可以对祖先的祭奠,也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一种美德。我也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现在在世的老人们,也许他们会有一些啰嗦,但他们的时光很宝贵的,要懂得去包容他们,长辈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长辈们的期待。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2

每年的清明节,妈妈都要煎一锅锅贴,吃着香酥酥的锅贴,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晰地浮此刻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贵州人,生前最爱吃锅贴了,不用说了,包锅贴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绝活,记得我7岁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厨房里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会儿一大锅香喷喷的“汇菜”就出此刻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问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饭,光炒菜,并且还这么大一锅,我们怎样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对我说:“小馋猫,别急,好东西在后头,一会儿保准你馋得流口水。”老外婆像变戏法似的从橱柜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面团,拿起赶面杖开始忙了起来。哦,原先老外婆是要包锅贴给我们吃。

原先只明白吃现成的,我还从来没看过锅贴是怎样包出来的。看着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里痒痒的,总想去包几个试试,嗨,这包锅贴有啥难的,不就是面皮里包点菜,再把面皮合拢,锅贴不就完成了吗!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对老外婆说:“老外婆我和您一齐包好吗?”“好吧”老外婆慈详地说,只见老外婆手里拿着一张面皮儿,简便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面皮上两手一合然后捏几下“面嘴”一个锅贴就包好了,像个吃饱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面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面皮包不拢,就是菜跑到皮儿下边去了怎样包也包不拢,再看看老外婆,已经包了好几个放在盘子里了!急得我团团转,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头皮包!

老外婆好像看到了我的心思说:“茜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则一事无成!”我听了,心里愧疚极了,真想找地缝钻进去。总结经验,自我就异常仔细地观察老外婆包锅贴的每一个动作,看了几次以后,我学着老外婆的样貌,拿一块面皮放在手心里,从菜盆里打一小匙菜放在面皮上,然后双手一合,把两个半圆的面皮捏紧,一个鼓鼓的小船就“游”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扬了我,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几年了,每当清明节,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锅贴的情形!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3

当今,主流社会倡导的是“厚养薄葬”,主张在生前给足尊严,善待处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后丧事从简,生态入葬,留下环保风范。这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负责,没有哪一个人可以逃离生生死死的规律,更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改变“赤条条地来,空荡荡地去”的现实。生态,才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密码,对待逝者,需要用生态的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公众吐槽大气污染时,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各大涉染企业的烟囱、马路上汽车尾气的排放,甚者来自西北区域的沙尘暴,这些都是公认的公共生态环保责任,唯独没有想到与己相关的应担责任。在一些地方,亲人离世还保留着土葬的做法,占用大量农地耕地;运灵车一路抛撒冥币,既不雅观又给环卫工人添累;高高的坟头前,烧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污染源……特别是清明节期间,各种汽车开进山野,你追我赶,喇叭声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与静谧,活脱脱地演绎成一场车展秀。这与生态祭扫先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传统的清明祭扫愈行愈远,繁华落尽是空虚,心灵的哀思何以寄托?

清明节,是中国人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央文明办力推的“我们的节日”。国家文明需要社会文明来诠释,社会文明需要公民文明来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国人,身上理当充裕着时代文明的风范,能否让清明节成为展示文明的一扇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去,满眼的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景。如果说,一堆纸钱化作升腾的青烟,能够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束鲜花清新高洁敬献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辈的追思吗?在祭奠先人的问题上,与占地土葬及乌烟瘴气地乱烧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树葬等充满环保理念的生态殡葬,则更加顺应潮流,倍受推崇。

生态殡葬靠公民的自觉,更要靠法律法规等硬约束增强执行力。只能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万能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规作后盾。在推进生态殡葬管理方面,仅仅依靠没有约束力的说教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让公民知道破坏生态殡葬的严重后果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生态文明不是软绵绵的说教,而是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各个层面实实在在地落实各自的责任,把担当的精神写在尽职尽责中。

生态祭扫,是缅怀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最佳选择。故人离去,留下的是精神财富,激励后人以科学的精神继续创造划时代的辉煌。作为后人,理应接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创新创业、勤俭节约等精神发扬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后人,不负做人。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4

今天,我所有的朋友都失踪了。后来才知道,他们去“祭祖”、“拜山”。我恍然大悟,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幸的是,由于路途遥远,我无法回到家乡去悼念我祖父的坟墓,但我会以同样的虔诚来表达我的悲痛。亲爱的爷爷,你在那边还好吗?希望天堂没有痛苦,没有折磨。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前年的那一幕。父亲接到电话,说爷爷病重入院,我们都惊呆了,因为他在印象中爷爷身体很强壮,很健康,每天早出晚归,很努力,从来没听他说过什么不适。父亲到了老家,马上把爷爷转到了汕头的医院。那里的医生责怪道:“他的情况很严重。他显然很久以前就得了这种病。他为什么不早点发?现在他要马上送到广州的大医院。”爸爸就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和他的祖父一起逃跑了。但是最后广州的医生也没能回天堂。爷爷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祝愿,一辈子的辛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爸爸很后悔,总是责怪爷爷生前没有好好照顾他,让他无法安享晚年,去了天堂。爸爸总是说:“宁死不做好人,不做死不孝顺人。”。所以现在他经常带我回去看望我虚弱的奶奶。毕竟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亲人。

我觉得清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逝者,更在于善待生者。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5

今年清明时节,窗外下着阵阵春雨。奶奶出去给人做饭,又吃不了奶奶的秘制烤鸭了。

我的奶奶胖胖的,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但常常浮现出慈祥而又甜蜜的笑容,使人觉得和蔼可亲。奶奶是厨师,每当过时过节,总是会出去为别人过生日或结婚的人家做饭,其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我的最爱,因为奶奶手上有着秘方,端上桌的烤鸭色泽金黄,冒着热气,还不时有场油的“跳高比赛”,用小刀将肉片割下,皮与肉之间,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但由于经过烤制,吃起来脆脆的,并不油腻。如果用面皮包起来,再沾些甜酱,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这次清明,家里没有了一个胖嘟嘟的身影感觉冷清了许多。独自一人,坐在干净的台阶上,无垠的孤独包围着我,想想小时候的我,是多么的任性与调皮。

记得以前每次下乡,我都会去田野里奔跑,每到吃饭时,奶奶都会挺着个肚子,一摇一摆地来喊我回家吃饭,儿时的我,总捉迷藏似的与她绕着圈,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了,与奶奶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却变得煎熬,昔时的美味也变得如同嚼腊。思绪将我扯回了一件让我羞愧的事。

由于爸妈出去办事,一天没回来,奶奶在家照顾我,我们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一直到睡觉前我才说了声:“晚安”,奶奶的脸上有了我意想不到的笑容,我这是怎么了?晚上,一直辗转反侧,睡不着。忽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从远而近,奶奶帮我理了理被子,又走远了,直到我再也无法捕捉到。

我明白,奶奶一直没有变,只是我一天天长大了,从奶奶的怀里挣脱,我一步步走远了,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坚定,奶奶的目光随着我的脚步越拉越远,她渴望的只不过是我偶然的一回眸!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6

快到清明节了,人们都在祭拜自己的祖先,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六年级全体师生代表全校去烈士陵园扫墓。这是校长在广播中宣布的一条爆炸性消息。当大家在星期一升旗仪式上知道这条消息后,快乐极了。缅怀先烈、学会感恩、继承遗志,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首先,我们的准备工作有:身着校服、戴红领巾、佩带小白花,带上一个小本和笔,来记英雄的故事、事迹。

大家争抢着去操场,集合了以后,我们先去河东广场,然后1--7组由数学老师带领,8--14组由语文老师带领,我是6组的,上了12路车,等大家都上齐后,我们就出发了。

刚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运城攻坚战群雕,这些群雕是1987年运城解放40周年建成的,他们栩栩如生,军民齐心并肩作战,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使我难以忘怀。

在进入陵园正中央的时候,我刚一抬头,就看见了一大块石碑,高高矗立在一片大地上,上面写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运城解放纪念碑。虽然这些烈士在现实中安息了,但在我们的心中却是永世长存的!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怀着崇敬的缅怀之情向他们默哀,痛惜先烈们年轻的生命;向他们鞠躬,感谢先烈们创建的功绩;向他们致敬,仰慕先烈们崇高的精神;向他们学习,永远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7

“每一次萧杀的冬季之后,阳光都会做一次彻底的清算。把生命还给生命,这是春天奉行的真理。我们信仰春天,我们同样身陷围城。这是一次非均衡的袭击战呐......”青岛同安路小学红领巾空中广播站开播了,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四年级4班的王梦琦同学正在用云朗诵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礼赞和深情缅怀。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清明显得尤为特殊。我们无法集中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为表达复兴中华的豪迈心声和坚定信念,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我们学校在清明期间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青岛同安路小学德育副主任王新梅介绍,通过云端集结的形式举行了“致敬英雄”升旗仪式,并登陆中华英烈网,进行网上祭扫,礼敬先烈。同学们在网上为英烈献花、参观英烈纪念馆,学习英烈事迹、祭扫陵园。一段段网上留言寄托着同学们对革命先烈和抗疫英烈的哀思与敬仰。

据了解,学校还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组织各中队开展了系列活动。结合当前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用心绘制“致敬最美逆行者”手抄报,讴歌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公安干警、解放军等各行各业的英雄们,为他们点赞加油。制作“我心中的英雄”卡,用热腾的心和手中的笔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缅先烈话理想”活动中,学生们奋笔疾书,将自己学习英烈的感想写成作文,表达自己的哀思。六年级1班的徐__同学在文中写到:“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的道路是沉重庄严的,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和一致,我们要努力学习,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通过学习英雄的无私奉献,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清明节感想心得体会篇8

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英烈寄深情,为继承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缅怀革命烈士,感恩幸福生活。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内乡县王店初级中学开展了“继承先烈志 弘扬中华魂”为的网上祭英烈活动。

此次活动由王文理校长牵头,政教申小克校长统一部署并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动员和详细的安排,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活动的宣传,并要求同学们书写网上祭英烈活动心得体会。

同学们登录“网上祭英烈”专题页面,认真浏览相关网页,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面对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画面,肃然起敬,庄重地依次点击“上香”“献花”“留言”等按钮,在留言板上留言祭祀,以此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烈士用鲜血书写了中华大地最美的篇章,昨天,先辈们用生命换来和平;今天,我们沐浴在幸福与快乐中;明天,我们用努力回报社会!”浏览网上的留言,情感真挚而让人感动。有同学表示:烈士们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日中华民族的富强,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将铭记你们的功勋。我们要铭记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

通过本次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烈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发了同学们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鼠标敬香烛,键盘寄哀思。哀思之余,王中师生将踏着先烈足迹,奋勇向前,用青春和热血迎接祖国的盛世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