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作为一种实用型的感受性文体,要想将心得体会写得更加深刻,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个人的内心感悟,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1
中国共产党x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5月22至26日在x召开,5月31日下午,省委党校召开全面传达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会,常务副校长杨汉卿同志传达了省委书记胡春华代表中共x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和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精神,介绍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鲜明特点。现我结合杨汉卿常务副校长的讲话精神及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鼓舞人心,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x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x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x工作的重要批示,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x的具体化,对x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是本次党代会报告的灵魂和主线。纵读整个党代会报告,可以说成绩总结得很实在,对存在问题更是毫不回避,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实事求是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了x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各项工作,政治性、时代性、宏观性、实践性都很强,是一个总揽全局、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符合党中央要求和x实际,描绘了x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指导x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催人奋进,狠抓落实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推进发展战略,关键在党;实现总体目标,关键在干。面对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新挑战,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理解,把握精神实质,切实以重要批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x各项工作在正确道路上向前推进。要坚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抓紧制定工作计划,把省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转化成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一项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忠诚于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积极主动履行岗位职责,着力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x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三、贯彻精神,从我做起
此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选定未来的发展路径、开启新的历史航程,作为党员干部的一份子,我会坚持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x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为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x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真正做到入心、入脑、人灵魂,全面准确把握本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x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以及对全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要将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在省委党校的学习结合起来,认真总结三个多月来在x省委学习的收获,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坚持抓好剩下时间的学习任务,按时按质撰写毕业论文及相关总结、体会、报告等材料,为组织、为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学习答卷。
3、要将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自己的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x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处里全体同事,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认真抓好学院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教职工绩效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努力为学院争创粤东西北一流高职院校做出积极的贡献。
4、要将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2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在做登台前的最后准备。他们将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合唱《奥林匹克颂》。他们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瞩目的舞台,都源于一位纯真挚诚的老人18年的坚守。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04年开始,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现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
当时,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
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寂寞了,我想我要有时间,我一定教他们唱。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一直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从小热爱音乐,一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一直是她最好的旅伴。
新校舍建好后,来参加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情,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
邓小岚开始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委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
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
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08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
邓小岚:我说我跑到70岁,我就不跑了。结果到了70岁,我觉得我身体还挺好的,不行,我还得跑。
北京冬奥会,马兰村的孩子们站上了举世瞩目的舞台,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清澈童声,响彻夜空,惊艳了世界。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在家没待上几天,邓小岚又去了马兰,然而这一去竟成永别。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
在马兰出生,在马兰谢幕,邓小岚用温暖、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
家人决定把她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邓小岚在烈士们牺牲的那年出生,79年后,她又安眠在先辈们身旁,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3
生死关头,是选择逃生自救还是奋不顾身救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河南省南阳市一名普通的托教老师王锋,面对居民楼里熊熊燃烧的大火,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三闯火海,一心救人。38岁的王锋,用留在小巷里带血的脚印,书写了一名普通青年的英勇与果敢。王锋被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他是中国新时代的青年英雄——这样的英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王锋与雷锋,名字就差一个字。雷锋精神倡导的是squo;为人民服务squo;,他用毕生的行动践行着这5个字;而王锋在救火时,用自己的大爱和鲜血,同样为人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出这5个字的伟大。他用自己告诉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热情、乐观、忘我的王锋让人潸然泪下。他用鲜血诠释着见义勇为、奉献他人的人间大义。
在这个质疑英雄的年代,王锋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但这却不是电影,而是用鲜血写就的事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英雄没有走远,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王锋蹈火的英雄壮举,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原大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英雄不是一天练成的,英雄的瞬间抉择,其实是多年来形成的行为自觉,是其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的惯性使然。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4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5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医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学校。“孩子考上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药!我一定要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女学生。”说话间,张桂梅的眼睛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张桂梅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她浑身充满了力量。为了学生,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张桂梅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老同志经历过九死一生枪林弹雨的解放战争,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显赫的功绩,低调的人生,60多年深藏功与名。每一份荣誉背后的精神都如此厚重,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体悟、践行。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这是他的人生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这是张富清老同志对党的忠诚誓言,也是他一生向党的深情告白。一个个功勋章的背后是血与泪、生与死的考验,更是不怕牺牲、无畏艰险的浴血奋战。转业到地方后,张富清老同志选择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迎难而上,为民谋福的决心和行动永不停止。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一生奋斗、一生坚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所处的位置会改变,所在的地域会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要守住初心,记住自己是党的人,要做一个忠诚于党、服务为民的人,时刻拧紧这根弦,让自己的人生厚度因初心的日日践行而不断加大。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国家有困难,不占群众、公家的好处,精简人员,首先从自己脑壳开刀。“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不搞差异化、特殊化,选择和普通人一样的标准……功勋章的背后不是奢求更不是奢侈,而是淡泊是纯粹。正所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张富清老同志的淡泊、勤俭,让自己坚守政治底色、党性本色。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有个别党员干部贪欲不减,德行不高,党性低劣,从而使自己误入歧途,自食恶果。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一种选择,一种人生。党员干部们自当以榜样为方向,对照先进,对标看齐,修养党性,明志致远。
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这是他的人生追求。“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张富清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张富清在战斗中、行军中、生产中、工作中总是严于律己,英勇冲锋,勇挑重担,默默奉献。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他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校准自己。对待自己、家属,他是严厉的。对待群众、人民,他是宽容的。“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就是力量,就是读懂奇迹的“密码”,正是有无数个“张富清式”的党员干部存在,才让伟大的新中国70年长歌未央。当下,则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张富清式”的党员干部为案例,用榜样激扬力量,激励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让我们用好“活教材”,凝聚强力量,在壮阔的中国道路上,接续奋斗,努力奋斗,书写忠诚于党、奉献于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