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1-25 作者:Gourmand

在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心得体会是人生的镜子,透过它我们看清自我,洞察世界的奥秘,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6篇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1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8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2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历经重重考验,抗疫一线终于传来一个个好消息。虽然前线依然吃紧,但这些好消息犹如一缕缕阳光,穿透层层黑暗,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这一缕缕阳光背后,是许许多多逆行者最美的身影,也是一位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洒下的汗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没有什么比抗疫更要紧。在抗疫的最前线,一个个白衣战士,为了打赢这一场全民战疫而风雨兼程。在这个春节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用无私无畏的坚守,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防疫前线的90后。谁不知道武汉是疫情最前线?但是,第二批驰援消息刚发下去,20岁的陈琳琳第一个就报了名;推迟了婚礼的申爱、刚订婚不久的尹艳、刚领完结婚证来不及举办婚礼的李婉贞、刚结婚20多天的黄艳清也毅然请战湖北;22岁的漂亮护士胡佩双手被消毒水泡得血痕累累……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这场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逆行的90后,不怕苦不怕累,以小我成大我,彰显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娘子军。逆行的人并非生而强大。她们也为人母、为人妻女。但是,她们却如同一朵朵铿锵的玫瑰。除夕当天,湘雅三医院急诊科护士毛青青,一岁的孩子高烧至41摄氏度,她却只能流着泪跟丈夫说一些处理退烧的措施,自己在岗位上继续战斗。可想而知,那一刻,她承载了多少使命和担当。战疫打响以来,奋战在前线的娘子军顾不上自己的容颜,顾不上年幼的孩子,这样的付出又怎不令人感动?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是医务工作者,但是却冲锋在抗战的最前沿。疫情期间,微检科所有人员24小时排班,以确保疫情检测结果的快速和准确性;为了精准识别病毒,纪博知和同事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湖南省疾控中心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一个个微检战队成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等等。为了早一分钟确诊,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扛起了健康的信念与责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每一位逆行在防疫前线的白衣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是这个春节最美的风景,也是防疫最坚实的力量。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每一个为疫而战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并尊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战场上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响应号召、冲锋在前,英勇拼搏、治病救人,严防死守、全面排查,用心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使奋战者无忧,让勇敢者笃行。我们看到,长沙市拿出100个事业编制用于择优聘用市本级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编外医务人员;衡阳为支援湖北一线抗疫的93名医疗队队员,每人发放1万元慰问金;长沙县火线提拔13名防疫一线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湖南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帮助战疫勇士解决家庭实际问题和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从提高待遇、加大宣传、降压减负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用实际行动为战疫勇士构筑坚强后盾。

你们尽管去squo;战斗squo;,后方交由我们来守护。这是对冲锋在战疫一线勇者的慰藉,也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回报。在疫情防控期间,战疫勇士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牺牲,理应得到厚待,各地各部门应科学评估抗疫一线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尽快出台更多的务实、贴心、到位的政策和举措,明确火线提拔的晋升举措,公开透明补助分配明细,着实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此外,对他们的关爱措施,应该形成常态化的机制。近段时间来这些战疫勇士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无不让我们感动,他们不计个人的得失、勇于付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何把对他们的关爱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将暖心举措和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不变形走样,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精准发力。要加强对落实政策、补助、奖励各个环节的监管,发挥监督力量、保障执行到位,不让战疫勇士们寒心。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期间,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战疫勇士们带给了我们满满的感动,也赢得了我们的尊敬。为他们构筑坚强后盾,确保他们得到有效保护和关爱,让奉献者、坚守者、付出者获得他们应得的表彰,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3

生死关头,是选择逃生自救还是奋不顾身救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河南省南阳市一名普通的托教老师王锋,面对居民楼里熊熊燃烧的大火,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三闯火海,一心救人。38岁的王锋,用留在小巷里带血的脚印,书写了一名普通青年的英勇与果敢。王锋被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他是中国新时代的青年英雄——这样的英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王锋与雷锋,名字就差一个字。雷锋精神倡导的是squo;为人民服务squo;,他用毕生的行动践行着这5个字;而王锋在救火时,用自己的大爱和鲜血,同样为人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出这5个字的伟大。他用自己告诉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热情、乐观、忘我的王锋让人潸然泪下。他用鲜血诠释着见义勇为、奉献他人的人间大义。

在这个质疑英雄的年代,王锋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但这却不是电影,而是用鲜血写就的事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英雄没有走远,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王锋蹈火的英雄壮举,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原大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英雄不是一天练成的,英雄的瞬间抉择,其实是多年来形成的行为自觉,是其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的惯性使然。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4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__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它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失去了双臂但却充满了梦想的人。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然而,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到此为止。疾病缚束了他游泳的梦想,却缚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并最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用他的奋斗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平凡中,他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

然而如今,这份坚强,这份感动却在某些人的血脉中渐渐淡化。有人为情所困,只求一死来获得解脱,有人为生计所扰,为几万元钱就轻易放弃生命;有人为病所缠,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命运的无情而愤然离世……经历不起风雨,永远也开不出美丽的花,一番磨难后,才会绽放最绚烂的彩虹。

刘伟这个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坚强铸就不朽的年轻人,正是这些软弱的,徘徊在生死间的可怜虫们的榜样。

愿人人都坚守纯真,人人都保有坚强,不管身处何处,坚强总能带来希望,坚强总能传递力量。是感动,消融了心墙,是真情,凝筑了精钢,愿感动长在,愿真情永驻。愿每一个有梦的人,都能从这份感动里汲取一份力量与希望。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5

站在料峭春寒中,我们回首过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余温暖良多、触动良多;带着美好的愿景展望未来,道德向善的力量让我们怀揣着更多自信、更多憧憬。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我们团结一心,先后战胜了非典、汶川地震,沉着应对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海啸,实现了国民经济总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这十年,又是中国精神文明发展更加给力的十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牢固。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出发,评判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应当承认:我国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在总体上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同向的。

?感动中国》正是对这十年道德建设的有力见证。从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开始,郑培民、张荣锁、王选,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百万三峡移民,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却须尊敬的人们走入了千家万户的视野:十年里,我们结识了坚守正义和良知的弱小女子刘姝威,我们铭记了扫恶打黑、除暴安良的铮铮女杰任长霞;十年里,从科学巨擘钱学森,到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再到收养多民族孤儿的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那些闪光灯下的温情泪花,那些摄像头前的朴实无华,让整个中国为之动容,让所有世人为之敬仰,更是唤醒和振奋了全民族的精神自觉与道德自律。

正因如此,我们说,《感动中国》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最大的道德指引在于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毕竟,明晰是非才有革故鼎新,辨别善恶才会激浊扬清。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感动中国》的公益理想,是《感动中国》的现实追求,更是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并收获观众首肯的根与源。

十年之末说十年,成绩固然来之不易,责任依旧不可忘却。我们的社会时有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道德困境、尴尬、乃至彷徨:面对那些倒地的老人,有人有过迟疑;面对车轮下的小悦悦,有人有过迷惘。看来,十年之后的《感动中国》仍然会肩负更多的良善期待。

感动者,感而动之。《感动中国》节目的社会价值并不止于感动,心灵的震撼最终还要付诸实践,而道德良善的人文关怀还需你我共同行动。上善若水,我们今天的纪念更加强调中华传统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厚德载物,我们今天的聚焦更加懂得道德的行动力不仅要靠自省与慎独,还要依赖社会的约束与促动。也只有舆论、制度、法律来共同构筑向上的合力,我们才会信心满满地期盼一季又一季感动中国的中国故事!

观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6

“叶连平老师九旬高龄仍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来退而不休,他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和道德楷模,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如此美丽。”9月12日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红星中学英语教师张桂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老师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爱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位老党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付出。”张桂霞说,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她学到了爱生如子的道德情操。叶连平老师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他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平老师曾说过: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在10多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因为经历不同,孩子们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她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整理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张桂霞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桂霞表示,荣誉代表过去,她会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让学习成为习惯”学风的形成,让学生慢慢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她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学校“闪闪红星,放飞梦想”团队里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一颗母亲的心做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