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演讲稿能够更好地打动听众的心,演讲稿中的幽默元素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氛围,让听众在轻松的环境中接收信息,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课程演讲稿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程演讲稿篇1
市xx年启动了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时过6年,湖北省xx年秋季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我市不仅与全省同步启动,而且理应成为全省的领头羊。高中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终生教育的理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呼唤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学校观念更新、制度重建、文化重构、利益调整的一次机遇。从理论上讲,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不会太难,因为我们不仅有较好的基础教育基础,而且可以有其他省市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事实上我们目前还是有很多困难。为有序推进我区的高中课程改革,现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工作思路。应试教育的现实需要仍然是目前高中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稳妥”的思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课程改革,一手抓高考升学,抓实核心课程,抓活选修课程。
2、提供课改保障。课程改革对学校的硬件条件、经费保障、师资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更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生实验室条件,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抓住此次高中课改给我区普通高中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3、发挥区域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彰显学校特色。吴家山中学的女子足球、学生科技发明、劳动技术教育,吴家山四中的艺术教育、体育、学生社团组织等都可以成为学校做好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选修课程的有利资源。二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比如东西湖职校、各工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条件可以成为学校选修课程的教师资源、学生实践研究的物质资源。
4.变革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课堂教学的“标高”和教材拓展的范围,选编好学生训练体题。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让教师在备课组的研讨环境里快速成长。加强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与专家对话,与先进学校交流。研究“走班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探索选修课的班级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模块考试”成绩的.分析和跟踪,及时调整教师教育教学的策略。
5.落实过程评价。利用好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学分认定网络平台,及时做好过程性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过程管理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6.加强常规管理。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习惯、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其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常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课程演讲稿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与劳动》。
自古以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创新,从一步到更高的一步。看,人造卫星已经成功发射到太空,高层建筑已经从地面升起,汽车已经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亲切的问候已经在无线电波中热烈传递...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劳动创造的吗?
劳动创造的美无处不在。勤劳的老师用汗水浇灌着祖国未来的娇嫩花朵。当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当粉笔把他们的太阳穴染成白色时,他们笑了。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香;建筑师用手中的画笔耕耘,为社会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风景;即使是清洁工,也总是努力把世界的每个角落打扫得清新自然。当我们闻到空气中的香味,难道不尊重他们的努力吗?也有医生,警察,工农,一直为这个社会的和平与美好而努力。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不知名的工作者,我们的社会才如此和谐美好。
劳动无处不在。劳动者很美。劳动创造一切,创造美。勤奋劳动在艺术家眼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哪里有劳动,哪里就有美丽的果实。
我们的国母宋庆龄说:知识来自努力,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生活中的劳动必然是不可多得的生命资源和财富。生活的美好和优秀,都是在不断劳动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俗话说,雁之美在天,花之美在绿丛,言之美在理,人之美在劳动。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为自己,为人民而努力,这样你会发现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课程演讲稿篇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劳动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劳动,实现价值》。
?资治通鉴》有言曰:“作而不止,乃成君子”,阐释了劳动实践与品德修养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在不停的劳作中才能磨砺自身的品格,完善道德修养,实现人生价值。然而,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视劳动为草芥,这不仅是懒惰的表现,更有对劳动的误解。
尊重劳动,让劳动意识融入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勤劳肯干的品格,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种田课”纳入必修课,无独有偶,南方一所大学开荒种地,养花种菜,让大学生变成了田间地头的“农夫”。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考试分数高,学习好就行,种地又不能提分”。其实不然,看似无用的劳动,实则有大用。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劳作的辛苦,感受到收获的快乐,缓解了学业的压力,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对磨练品格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揆诸现实,这是一个油瓶子倒了,孩子都不知道扶的时代,古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今有“睡到自然醒,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迫切需要呼唤尊重劳动的意识,让劳动融入生活,让“劳动最光荣”这一再朴素不过的真理受到应有的膜拜。
投身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途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九十多岁高龄仍坚守在手术第一线救死扶伤,他每多劳动一天,就为患者带去更多生的希望;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背后,是五代人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他们用劳动谱写着“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新篇章。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三尺讲台上的老师,烈日炎炎下的交警,大街小巷中穿梭的快递小哥,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正是这些无数平凡的劳动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投身劳动,做个平凡的劳动者,高尔基曾说:“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一切创造离不开劳动。
也许你要反驳我,现在都是人工智能时代了,很多劳动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不得不说科技发达了,人们变懒了,科技把我们惯坏了。时代的进步,毋庸置疑,但并不代表劳动落伍了。劳动不仅仅指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我国现今需要的是知识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时代赋予了劳动新的内涵,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中国智造,哪一个能离开劳动?我们要努力学习,做新时代新型的劳动者,才能勇立潮头,搏击长空!
同学们,让我们从此刻起,学会尊重劳动,塑造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勇于投身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程演讲稿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班的xx,非常荣幸的能够在这里讲话,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是我们应该要尊重的,我们也应该要崇尚劳动,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平时多做事,少说话,身为一名学生,这是我们应该要的有的态度,要养成良好的修养和习惯。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勤劳,做一个勤劳的人是非常有必要的,农耕时代的先民们,辛勤的劳作,早出晚归,有条不紊的挥舞着手臂,勤劳耕作,播种,收割,有着这个过程,才让生命得到的发展延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我们值得学习的现象,换个思路来想,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付出了努力才有收获,劳动也是如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我们应该和周围的优秀同学学习,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是应该要推崇,我们作为一名学生,要有好的素养,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
包括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应该要养成好的习惯,多多去做一些家务,帮妈妈承担一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不要动不动就需要帮助,打扫卫生就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事情,在吃完饭之后,主动的洗碗,这是应该要去养成的好习惯,在这方面还是应该要认真去接触好的,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应该如此,积极的打扫卫生,做事情的时候积极的一点,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养成全面好的素养,除了这些之外,我们也应该尊重劳动,在我们生活当中,有非常的劳动者,清洁工、环卫工人、农民工等等,他们的精神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是无上光荣的劳动者。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认真的去做好这些,遵守相关的规定,要向周围好的同学学习,但是在学校还是能够偶尔看到,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行为,比如说浪费粮食,要知道每一颗粮食都是农名伯伯的幸苦劳作得来的,我们应该要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有就是在校园里面也是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出现,确实这是非常不好的,别的同学幸苦的打扫卫生,把学校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这样也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应该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为一名学生更加应该如此,不仅仅要尊重劳动,我们应该要从自己做起,养成一个劳动的好习惯,同学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课程演讲稿篇5
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的某某学生,今日我的演讲主题是“劳动”。
纵历史而观,五千年的传承已将劳动因子深深铸于血脉中,也正是因为劳动,具体物质形态不断于劳动中被创造,精神世界不断被开垦,这才将五千年文明延续——同时,劳动的加入使得当下时代鲜明有别于原始海洋世界,当下时代为“人化”世界。
劳动的主体更换,生产线上更多的是人工智能的身影——当下人工智能产业正焕发异彩,为社会插入了一张崭新的幻灯片。但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就代表了人类生产劳动的消亡了吗?我想这是不见得的。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凝结劳动的物质载体,基于人类劳动基础而生,人工智能所从事的活动受制于人类编写的程序,是从人的劳动实践中抽取而出。不管是生产智能化也好,机器人写作也罢,人工智能的究极发展目标仍是为人类劳动所服务。而这从一定程度上看,便是人类劳动于新时代的延伸。
因此,表面上是使人类脱离劳动的智能发展,实际上仍是人类劳动的外延。而于当下,劳动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外延的扩展,还体现在内部性质的演化:机械劳动的比重下降,意识形态的脑力创建活动比重上升。但无论如何,脑力劳动以机械劳动为基础,机械劳动以脑力活动为指导。我们不该陷于形而上学的泥沼,固执地切断二者的联系,自认已受制于学习,已经有相当的脑力劳动基础便无暇顾及其他,任懒怠与偏执丛生。
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为对劳动的懒怠提供了表面上的立足点。但究其本质来说,社会中的劳动量从未减少,只是以其他形式流通。日益精密的社会分工劳动于经济层面的体现便是自身与他人劳动的交换,仍是需耗费自身劳动量换得劳动所得,从而进行下一轮的”劳动置换“。分工劳动不该成为懒怠的借口,将劳动拉下社会的平台。
因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即使是在当下电子时代,劳动就会断档隐匿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劳动并不会消亡,只是在社会中进行性质、形式的转换。
但当下,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频发。有些人剥离了自身与社会联系,糟蹋他人的劳动,孰不知其最终仍将会波及自身。在这里,我希望诸位同学践行当代“劳动精神”,响应号召,自觉加入劳动的队伍中,将个人热情与劳动的践行相结合,共同传承美好品德。最终,社会主义“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将会通过劳动转换成现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理解劳动,尊重劳动,践行劳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课程演讲稿篇6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员、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x镇召开这次现场会,有两大任务,一是要对四年前立项的新课程第一轮实验课题作简要总结,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二是对最近立项的新课程第二轮实验课题进行开题仪式,并启动实验工作。这次会议是我县小学课题实验工作的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课题研究工作的培训会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县小学新课程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扎实地开展下去,充分发挥其服务课改,提升教师的作用。
在这里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新课程第一轮实验课题的基本情况
四年前,在我县小学启动课改,使用新课程伊始,作为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骆驼坳小学召开了课改课题开题现场会,正式启动了我县小学新课程第一轮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当时立项18个课题(乡镇12个,县直6个),后来三里畈镇经过申请补增了2个课题,总计20个课题。这些课题的确立其目的是要解决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3~4年的实验与研究,有17个课题通过鉴定,符合结题标准,其中有6个被评为优秀课题。结题的情况表明,第一轮新课程课题的实验工作是基本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 解决了实施新教材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为课改寻找了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新课程的实施,是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材如何理解,如何挖掘,教学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又如何实施?都是全新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利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为期4年的艰苦地(甚至是艰辛地)探讨与摸索,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之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凤山镇三里桥小学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结构研究的实验,形成了走进生活,增强体验,自我建构的教学模式,白莲小学通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走进生活,贴近社会,亲近自然的教学模式,匡河乡祠堂河小学通过对品德与生活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形成了学校、垸组、家庭三结合的评价模式,骆驼坳小学通过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探索出了感受、感悟、感知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大河岸小学和胜利小学通过对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研究,形成了相机合作,适时交流的模式,其成果被《湖北教育》杂志以专题形式向全省交流,三里畈小学通过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师适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x小学和白庙河小学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形成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评价和分层评价模式,九资河韩婆岭小学和大崎乡李婆墩小学、胜利小学通过新课程自主、合作、创新教学的研究,形成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安全合作、尽量创新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些成果,为我县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我县课改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上级所肯定、有关部门所肯定。
⒉ 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和课改积极分子,为课改培植了一批引领力量。
通过课题实验工作,我们不仅解决了新课程中所遇的问题,形成了相应的对策与模式,同时课题研究又充分显露了它的培训功能。第一轮课题,使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如凤山的何灵珍、涂丽霞,骆驼坳的徐敏玲、李红钧,白莲的匡佳卉、兰自芬,匡河的匡凤霞、张昆锋,大河岸的黄金国、王方一 ,白庙河的许爱君、张海燕,九资河的余惠敏、徐世高,胜利的罗琼、文丽平,x小学的廖金桃、余金球。三里畈的周巧凡、何桂凤,大崎的雷国霞、何华安。这一批骨干又在校本研训中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带动了一大批身边同事的专业发展,有效推进了课改工作。
⒊ 积累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为后续的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① 形成了课题实验工作的机制,把课题实验工作归入评价学校, 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构建了课题研究工作新机制,在全县范围里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育科研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三里畈小学、韩婆岭小学、x小学、胜利小学、骆驼坳小学、白庙河小学已成为我县科研学校的龙头。
② 认识到了课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课题实验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管理。第一轮课题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在座的各位乡镇教研员,各位校长的平时管理。(如三里畈、凤山镇、匡河乡、白莲乡、大崎乡把课题归入常规管理),有力培植了课题研究,促其良性发育。
③ 注重了过程的总结与积累。课题研究要靠平时的积累,阶段性的总结,才能慢慢地发酵成为成果。如大河岸小学在课题实验工作中十分注重平时的积累,在不同阶段取得不同层次的成果。第一轮课题的成功与失败,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记录课题实验工作的每一步以至全过程。
⒋ 暴露了不足和缺陷,为教育科研工作的纠偏明确了方向。
① 目的有待澄清(为了得分)
② 结论有待验证(是否科学)
③ 成果有待推广(应用不够)
二、关于第二轮课题实验工作的基本要求
今天在这里召开的第二轮课题开题现场会,标志着第二轮课题的实验工作正式启动,为确保第二轮课题在第一轮课题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在此提出几点要求。
⒈ 要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使课题实验工作走出误区。
课题的立项与研究,对于学校不是装点门面,对于教师不是为了评优晋级。它是我们去寻找教学规律的过程与途径,同时又让我们的专业素质在寻找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因此,认清课题研究的作用与目的,是搞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只要牢牢地把握这个前提,才能使课题步入正确的轨道,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⒉ 要拟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使课题实验工作稳步进行。
课题实验工作只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取得实效。秧好一半谷,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课题实验才不至于打乱战。我们所说的计划,主要是两种:一是课题总的实施方案;二是课题学期(三年六期)。总的实施方案是长计划、学期是短安排,二者缺一不可。
⒊ 要注重阶段性的总结,使课题实验工作健康成长。
课题实验的阶段性一般以学期体现,也就是说以学期为单位要对课题实验工作要进行深入的总结,归纳出阶段性的成果,寻找不足,提出后段实验工作的要求。
⒋ 要加强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使课题研究工作步入正轨。
要象三里畈、凤山那样,把课题实验归入学校,教师的教学常规考评中去,经常督促课题研究,并全过程跟踪指导。对课题的实验情况,乡镇教研员,校长要做到胸中有数,放在心里,抓在手里。
⒌ 要注意实验过程中材料档案的保存与整理,使课题研究的轨迹明朗清晰。
课题材料以收集要齐全、整理要规范,一方面是对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作出分析,提炼成果的依据,更重要的还是课题实验过程轨迹的体现。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不是真搞,搞得有没有效果,要用资料档案说话。
⒍ 要把课题实验工作放在课堂上,使之成为提高课效的重要途径。
课题以什么作实验,课题以什么来研究?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实验者,教室就是实验室,课堂教学就是实验过程。因此我们要把课题实验专题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去,以教学为载体,去完成实验任务。(今天提供的一节课,主题就是突出课题实验)
⒎ 要把课题研究工作归入校本研训之中,使之发挥对教师的培训功能。
与第一轮课题不同的是,第二轮课题的项目更要贴近学校实际,虽然我们提供了参考项目,但大多数都是学校自己完成的课题,体现了以校为本的原则,符合校本研训的基本要求。课题实验是校本研训,八大基本模式之一,因此,我们作为教学管理层面的人,在主观意识上应该把课题实验归入校本研训工作,在行为上要将其与其他研训模式一起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它在开展校本研训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⒏ 要重视课题实验的总结与推广,使之成为教育创新的原动力。
课题成果的总结,既要依靠平时的积累,也要依靠实验期结束的提炼。经过三年的研究,不能归纳出相应的结论,不能回答课题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题实验要么不是真搞的,要么是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阶段性的总结、最后的提炼、整理出研究的结果。
课题出成果,不能万事大,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要将成果进行推广,为后续教学服务使之成为教学的增长点,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催长剂。
总之,课题工作只有真搞,才有收获,才有成功,靠弄虚作假,将是一事无成,是注定要失败的。我就讲这两点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