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演讲稿6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Trick

演讲稿的开头应该吸引听众的注意,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呈现演讲稿,减少紧张感,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中国的演讲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6篇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1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本次团课的主题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首先我们来谈谈感动中国吧。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感动中国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好,谢谢这位同学的发言。

现在我想用个故事来回答刚才我提到问题。有一个名叫白芳礼的老人年已七十有四高龄了,本该是儿孙绕膝,安度晚年的时候。可是,当他从天津回到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老家探亲时,发现白天到处都是干活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学?孩子说大人不让上,他又找到大人问,才知道原来家里穷,没钱供孩子们上学。返回天津,老人就向家人宣布两件事,一是把自己当年攒下的5000元钱交给老家办教育;二是要蹬三轮车挣钱,让更多的孩子上学。也就是从这天起,他在天津大街小巷蹬了20年的三轮车,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300名贫困孩子完成了学业。年纪大了,瞪不动三轮了,他就在自行车棚看车,一角一角挣钱,最后身体实在不行了,他就来到天津耀华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我实在是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一笔钱,老师们全都哭了。20xx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20xx年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20xx年感动中国特别奖。听完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心里应该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吧!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这样一些人,也和他一样,感动中国!首先,,我们来看看几张图片。我想有的人可能认识他们,有的人却不认识他们。这几位呐,就是今年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现在我们来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第一位,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我们来看看他的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现在我们来卡看看他的事迹。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2

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另九州动容?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中华赤子。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

大家也许还记得那感人的一幕,一个戴着氧气罩、身上插满各种管线的老人,在护士和家人的搀扶下,在医院的病房中,一丝不苟地整理着科研资料,他喘息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他,就是林俊德。

20xx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一个75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挣扎着坐在岗位上,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用他的生命践行和诠释了马兰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最后3天,林俊德老人留给科研的是338个颤抖的笔迹、几页写满工作要求的笔记以及还未整理完的电脑文档,然而留给亲

人的,却是一片空白。

是什么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是信念。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一朵怒放的马兰凋谢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马兰人不断向前,学习林俊德,像他一样,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做一朵盛开的马兰。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3

2003年正式开始的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而我们接下来的主人公则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先进人物。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说到涓流见沧海,热心公益的张纪清,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我们本地青岛发生的事件。青岛的微尘。

提到退休,大家都应该想到颐养天年,享儿孙福的样子,但是有这样一对夫妻,当他们都到退休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在家享乐,而是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4

心头跃动的,是灵魂的音乐,是生命的音符。

刘伟,一个追逐梦想的男孩,十岁那年的一次事故,让他失了双臂,打碎了他成为足球运动员的梦想。上天不让他自由飞翔,他就给自己插上隐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坚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还想着在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的刘伟又被厄运纠缠,病魔夺走了他继续运动的梦想,却束缚不住他拼搏的心。他又开始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失去了双臂,他就用双脚弹钢琴,他用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诉说奇迹。《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曲《梦中的婚礼》震惊全场;而后,他又走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中国男孩的传奇。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他用奋斗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用伟大的精神铸就不朽,用伟大的感动温暖人心,用灵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刘伟,是坚强中的感动。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人会因为遇到了挫折而心灰意冷,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要知道,经历风雨,才会绽放最绚烂的彩虹;承受磨难,才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刘伟的事迹让我感动,让我沉思。这些年来,我学过画画、学过舞蹈、学过钢琴,然而每一次学着学着,就感觉越来越难,于是我厌烦了,放弃了。现在,想到刘伟,我脸红了。我深知,感动更需要行动,现在我已经开始了漫漫书法之路,这一次,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5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2012年9月,当生命只剩下3个月的时候,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他一进病房,何玥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捐献器官在他们看来是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事。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11月15日上午,何玥病情忽然恶化,出现昏迷和呼吸困难, “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父亲心碎的歌声,无奈的呼唤,却再也唤不回小何玥了。他久久地抚摸着脑死亡女儿的脸庞,“女儿,你是我们的骄傲,你的心愿我们来帮你完成。”父母决定遵照女儿的遗愿,捐献她的双肾和肝脏。他们以最美的方式,实现了女儿的最美愿望。

在亲人的眼里,何玥是个懂事的孩子——她8岁那年,正赶上汶川大地震,这个天真的丫头不仅捐出全部的零花钱,还硬“逼”着打工的爸爸捐出了一个月的血汗钱。

在小伙伴们的心目中,何玥是他们的榜样和“主心骨”——她大方、稳重,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当别人向她求助时,她总是倾力相帮。

在医护人员眼中,她乐观坚强。12岁的少女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我的心灵在她的爱心中被纯洁,被震撼,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礼。

我也许没有何玥那么伟大,但我要把她助人为乐的美德带到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渴望学习的农民工子女捐一本书;陪邻居孤寡老人说说话;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及需要帮助的人;在学校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手;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一盆洗脚水,用这些小小的奉献去温暖他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感动中国的演讲稿篇6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夕感动泪。

眼前是感动中国的画面,耳边是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讲解,在这个初春的夜晚,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正在进行着。

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胡鸿烈;罗映珍;李剑英;李丽;陈晓兰;孟祥斌。一个个或伟大或平常的名字,演绎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科学家,学者,教授,军人,医生,工人,残疾人,“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一个个或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诉说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感动!

正如媒体所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触动着人们的情感,传达着心灵的震撼。他们的事迹就像一首首情感诗,感动着一个个中国人。

辗转还乡路,赤子中国情。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将荣华富贵仍进云霄深处,选择了矢志报国,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钱学森,这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个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以科学为最重,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用自己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演绎着精忠报国的大爱无疆。他用挺直的脊梁,为新中国的科学界撑起一片蓝天,为国家创造无限财富。“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漫漫创业路,孜孜进取心,他满怀对国家危急贡献心力的夙愿,勇于创新,奔走在看不见前方的茫茫科学探索之路,勇登科学巅峰,树卓越功勋。鞠躬尽瘁六十载,从少年意气,直到鹤发染染。他与石化命运水融,政治打击击溃不了他,病魔毒害吓不倒他!闵恩泽,催化之恩,泽被苍生。他攻克绿色石化技术,让春天不再“寂静”。如果没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等石油化学产品——这些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化学品,恐怕要贵上许多;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也许会更加严重,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加速了中国的工业进程。当主持人问你就是他们的催化剂时,闵老这样说:“可能说这话的就是一起工作的人,把他们在一起,形成团体,形成合力,让他们发挥才干,多做贡献。”是的,他和蔼可亲,有一种良师益友的亲切感和慈父般的温暖,令人感动。

人生如烟。是的,他之所以能战胜40多年的癌症,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和那份澹然的心态。照他在现场的话说就是“放下,不要想它,想催化剂”。当不公的上天给了这位老人过多的疾病;我们哀叹。但他的执着感动了上天,他从未放弃过他的理想和顽强的意志,战胜癌症四十几年,我们感叹!当他不计其数的科学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惊叹!!!

好一个永远的闵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