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桥》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4-01-19 作者:pUssy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指导性文件,优秀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桥》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桥》教案优质8篇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文。

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文,进一步理解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

1上新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这篇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文。这篇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新。

1通过上节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文。

二、阅读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文。

1这篇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本第19《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文,想想文告诉了我们一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

3指名读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2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拼读音节,熟练运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字典;完成词语搭配练习;能正确地将句子改成“被字句”,基础训练1。

2.练习说一件事,要求将事情的要素交待明白,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讲讲自己对所说事情的看法。

3.阅读短文,要求理解短文内容,给短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4.写春节期间发生在身边的一件难忘的有意义的事.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在下面各自拼读,再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组词,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轻声,牢记ü与jqx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拼音规则,最后让学生在音节下写出词语。

词语如下:

光明 困难 坚强

创造 领导 工具

二、教学第二题,复习数笔画查字法

1.以“嘉奖”中的“嘉”为例复习数笔画查字法的一般步骤。

①数出“嘉”字的笔画数为14画。

②从“难检字笔画索引”的十四画中找出“嘉”。

③根据“嘉”字后面的页码在字典中找出该字。

④联系“嘉奖”一词的大意,从“嘉”字的几种意思中选出“赞美”。

2.要求学生按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查后面的四个字。

“奉命”的“奉”共8画,意思是“接受”。

“奏效”的“奏”共9画,意思是“呈现”。

“注释”的“释”共12画,意思是“说明,解说”。

“囊括”的“囊”共22画,意思是“口袋”。

三、教学第三题,练习词语的搭配

可先让学生自行比较,想想括号内两个词语的区别,再选出正确的,与括号外的词搭配。

答案如下:

天空晴朗 灌溉稻田

发言热烈 保卫祖国

工作细致 反映情况

身体健康 改善生活

四、教学第四题

先让学生将所给句子改成“被字句”,再体会这样改后句意的变化,即强调了移至句前的部分。

答案如下:

1.他的视线被树丛挡住了。

2.教室里的桌椅被小刚和李民修好了。

3.拣来的石头被小姑娘洗干净了。

可补充下列练习:

1.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2.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3.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4.大雨把小英的衣服打湿了。

第二课时

教学听话·说话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各自把题目读两遍,在说明要求的关键词语下加上着重号。

2.讨论归纳题目要求。

选材要求:

①内容范围 可赞扬好人好事,也可揭露批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内容范围较为宽泛。

②数量范围 只要求说一件事。

③处所范围 必须是路上所见。

说话要求:

①想好以后再说。

②说时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③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④最后可以说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二、开拓思路,选择事例

1.从空间位置上启发学生想开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基础训练1》。

在你上学、放学路上见到过哪些事?在你与伙伴或父母去公园、去商场购物游玩的路上见过什么事?在与父母外出旅游的路上你遇到过什么事?

2.从内容的不同方面启发学生想开去。

在路上你见过哪些好人好事,见过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忠于职守、拾金不昧等事情吗?

在路上你见过哪些令人气愤的坏人坏事?见过某些人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缺乏理想、损人利己等事情吗?

三、准备讲述

1.请同学们从路上遇到的众多的事情中确定要讲述的事。(学生汇报)

2.回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经过部分请同学们想清楚。

3.你当时见过这件事时有什么想法?也就是你怎么看待见到的这件事?

四、学生讲述

1.试说评讲。(可请一位口头发表能力较强的同学先说,教师对照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评讲,评讲后请这位同学再说一遍作为示范。)

2.指名其他同学讲述路上所见的事情,教师帮助纠正、补充。

五、小结(扣住题目要求,从材料的选择和说话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

时教学阅读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先把题目读一读,看看有什么要求。

2.归纳题目要求。

①分段,概括段意。

②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指导分段

1.默读短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归纳。每个自然段大意:

①春天,姥姥给我一片连根都没有的仙人掌,“我”对它能否成活产生疑问。

②过了一个星期,仙人掌居然活了。

③在烈日下,仙人掌依然十分青翠。

④“我”将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上,蟹爪莲长势很旺,而仙人掌却长得不如以前了。

⑤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蟹爪莲时不能忘了仙人掌。

3.看看哪些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把意思相近的归在一起,组成段落。

讨论归纳。

第一段(1—3自然段):仙人掌顽强地活了下来,长得很青翠。

第二段(第4自然段):仙人掌将养分输送给了嫁接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

第三段(第5自然段):我们不能忘记仙人掌。

三、理解短文内容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姥姥给“我”时,仙人掌是怎样的?后来,仙人掌又长得怎样?它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长成这样的?(无人照料、烈日炙烤、几天不浇水)这反映了仙人掌怎样?(反映了仙人掌有顽强的生命力。)

2.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我”把一片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之后,蟹爪莲与仙人掌各长得怎样?分别用“——”和“~~”画出它们不同长势的词语。(蟹爪莲:“活了”“逐渐茂盛”“长势很旺”“开花了”“充满生机”。仙人掌:“由碧绿渐渐变黄,刺也渐渐少了”)它们为什么会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长势呢?如果你站在这株嫁接着蟹爪莲的仙人掌前,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3.齐读第5自然段。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欣赏美丽的蟹爪莲时,不能忘记为它输送营养的仙人掌,不能忘记仙人掌在蟹爪莲成长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不能忘了它默默奉献的精神。)

4.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就像这默默奉献的仙人掌一样?(培养学生成长的教师,陪同运动员训练的陪练等幕后英雄。)

四、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这篇短文写了“我”栽种仙人掌和嫁接蟹爪莲的事,赞扬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4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

1、导入。

2、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

3、巩固练习,进行练笔。

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

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学生读中体会后,我便播放了直观形象的相吴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

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整理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以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的。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2、独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等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教具准备:

教师:cai课件,收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生齐)地球板书:地球

2、师问:地球,你还想把它叫什么?(花园、妈妈、母亲、摇篮。。。。。。)

二、以读为本,研读悟情

1、师: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地球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4、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了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6、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下面,我还想检查一下大家理解词语的情况。请看屏幕: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

7、指导理解“渺小”

生说渺小的意思。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是渺小的?指导读句子。

8、指导理解“慷慨”

师:地球很美,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它是渺小的。但是地球也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怎样才叫慷慨?地球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了些什么?

9、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10、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献给了它的孩子——人类,人类的祖先也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妈妈的呢?

出示课件:水污染、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意伐木等图片

师:这些图片都能用一个词概括——生态灾难。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学生举例)看到这些生态灾难,你的心情怎样?(痛心、难受、担心等)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课文中哪些文字也让你感到痛心、难受、担心呢?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仔细阅读批注,师巡视。

师:同学们批划很仔细,把你批划的那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呢严重的威胁。指导朗读。

11、师:读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老师也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还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到底能不能移居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

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生读——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现在,我们可以把课题补充完整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

师: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生补充完整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听一听。

2、师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使学生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会用“渺小”、“至少”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了解地球,更要懂得保护好地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1、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2、学生看图后结合课文自由描述。教师相机点出地球的美丽壮观。紧紧抓住:晶莹透亮、纱衣等词理解。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读句,用自己的话赞美地球的外观。比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5、板书:美丽壮观。

过度: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和蔼可亲?课文围绕课题概括地写了哪几方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一、美丽壮观、小;二、资源有限;三、不能移居。(板书)

二、解读探究。

(一)理解“小”。

1、自由读1、2两节,哪些词突出小意。

2、分析讨论。幻灯片呈现原句,抓住“只有、一叶扁舟”理解地球的体积小,面积小。加强个读、齐读,读中体会小。

3、学习对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幻灯片呈现原文: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抓住数字,分析人居陆地面积,以及人多而面积小,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5、小结:综合两者深彻体会地球之小。

(二)理解“资源有限”。

1、自由读3、4小节: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资源有限?

2、学生读后回答,教师板书:自然资源、再生资源。

3、理解自然资源有限。

①自由说,抓住“节制”和资源形成的年代久远理解:不加限制的开采,使得有限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板书:开采。

②理解“慷慨”: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蔼可亲,无私奉献。

4、理解再生资源有限。

①出示原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至少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齐读一遍。

②理解“再生”。学生举例说明。本来再生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

③总结原因:抓住“本来”一词,除去读,加上读,对比感知本来的作用。从而体会遭到毁坏的资源不再再生。

④出示幻灯片:灾难图片图景触目惊心!学生有感发言。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述环境受破坏的严重性。

⑤再读原文。提升情感:地球的易碎性。板书:毁坏。过度:有人说,浩瀚的宇宙无穷大,人类难道不可以移居别的星球吗?比如火星、月球。

(三)理解不能移居。不能移居的原因是什么?

①出示原文: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个读:每句是什么意思?

②分析讨论:抓住第一句中“至少、没有适合”;第二句中的“不能指望”理解双重否定的含义:地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唯一星球。突出“唯一性”。齐读加强共鸣。

③学生举例加以论证。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球目前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人类不可能移居它球。

三、提升情感。

1、出示原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可爱、易碎”怎么理解?

2、学生结合学习所得解答:地球美丽而可爱,和蔼可亲;资源遭受无节制开采而面临枯竭,再生资源遭受肆意毁坏和化学药品的侵害已不再再生,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太容易破碎了!

3、个读,比读,读出因为美而爱,因为破碎而痛惜的情感。再齐读一遍。

4、由衷地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强调“我们”。(幻灯片展现破碎的地球)

四、增强意识。

我们有哪些补救措施了?学生纷纷举例。

五、回顾板书,总结板书。

板书:建设家园、珍爱地球。

六、作业设计。

以“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评选好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发表。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6

一、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展示台)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小组评一评,哪些小朋友完成得好。

二、口语交流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各组交流

3、小组商量,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

4、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写下的来。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略)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7

第七单元 字与拼音(三)ie , üe ,er

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 , üe 和特殊韵母er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

3、认识“写、学、耳”三个汉字的基础上,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 üe 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重点、难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ie , üe ,er 和三个汉字。

课前准备:

字母卡和汉字卡,抄有音节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这儿有几位老朋友可想念大家了!来,给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拼音字母b ,p ,m ,f ,d ,t ,n ,l ,j ,q ,x ,y ,w ,ai ,ei ,ui ,ao ,ou ,iu ,全班齐读。)

2、导入:今天,老朋友还要介绍我们认识其他的新朋友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1,说说图1上有什么?

2、借助“叶”学习ie的发音。

(范读,教发音口型,领读,练读,掌握的发音。)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üe,er的发音。

4、巩固ie , üe的发音,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5、让学生观察ie , üe ,er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6、学习汉字“写、学、耳”。

(1)、小老师认读、领读汉字。

(2)、学生借助拼音学习汉字,练习拼读音节。

(x---iě---xiě x---ué---xué)

7、小组内练习拼读以下音节:

(má què zhuó mù niǎo xǐ què )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卡片认读ie , üe , er 。

2、练习读er的四声。

(ēr ér ěr èr )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略读和精读像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历的优秀品质,并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

1、引导谈话:《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有看过的同学说说哈利波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引入: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了一个与哈利波特一样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汤姆·索亚。(板书课题 )

3、组织交流: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及其作者马克·吐温大家知道多少?

二、学习“梗概”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⑴梳理本课的字词,自主掌握。

⑵《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故事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⑶汤姆·索亚经历了哪些冒险?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特点?

2、读书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解决。

3、提问:这部书中讲述的故事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你能说说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汤姆·索亚与孩子经历了哪些冒险?你觉得哪个最有趣?

5、从“梗概”中你了解到了汤姆·索亚的哪些特点?

三、学习“精彩片段”

1、布置学生学习“精彩片段”,思考:文中讲了什么内容?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提问:“精彩片段”讲了什么内容?它出自“梗概”中的哪一部分?

3、片段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些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呢?

4、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

5、组织交流精彩语段,并让学生做好摘抄。

四、交流谈话,深化认识

1、你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吗?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现代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