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变化,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电的科学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下午起床,仁雅在喝水时随口说了一句“好热呀”,浩新小朋友马上对我说:“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没有办法使我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办法。幼儿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来引领幼儿运用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
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杯子,内装有热水;
2、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
3、“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
(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
(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小结,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
(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
(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
二、操作部分
1、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
(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
(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
(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整理操作用具,结束活动。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时段影子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有关。
2、能有始有终做好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粉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上午的人影:
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幼儿两两组合,选择一个地方站立,用粉笔画下对方的.人影,并在人影旁边写上两人的名字。
教师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记录人影的任务。
2、观察中午的人影:
记录的方法同上午。幼儿在上午记录的人影旁边记录中午的人影,并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
——“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午的影子和上午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的解释并进行辅导。
3、观察下午的人影:
同样的方法记录下午的人影。
——“为什么三次记录的情况不一样?”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技教育研究生长点。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试图让幼儿在蕴含科学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发展与快乐,在轻轻松松的做做玩玩中明白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弹簧玩具的过程中接触各种材料,探索弹簧的弹性与材料、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和寻求验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审美与成功的快乐。
主要领域科 学活 动 目 标
相关领域美 术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了解弹簧的弹性。
2.探究弹簧的弹性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3.尝试制作好玩有趣、有创意的弹簧玩具。
活动形式集 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l 重点:在尝试制作弹簧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弹簧的弹性。
l 难点:保丽龙球、橡皮泥与弹簧的连接。
活动准备l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用电线做弹簧的基本方法。
l物质准备:幼儿每人1个小箩筐,内装一样长的毛根、电线、扎丝,保丽龙球、水笔芯、橡皮泥各一;剪刀、不同长度的毛根、电线、扎丝以及不同大小的保丽龙球备用。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设计示意图ppt,放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引出原有经验。(2)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设计好玩的弹簧玩具。昨天我们用电线做弹簧宝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教师强调要点:做弹簧的时候,电线一圈一圈地绕,绕完后拿住最里面的一圈,小心地拉出,要保持它的弹性。
二、制作各种弹簧,探索比较它们之间不同弹性的方法,验证假设。(15)
1.教师出示毛根和扎丝,“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这些材料做的弹簧,跟电线弹簧宝宝比,谁的弹性最大?”幼儿猜测。
2.幼儿制作各种弹簧,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电线、扎丝、毛根弹簧的弹性。
①操作要求:
第一,把箩筐里面的电线、扎丝、毛根都做成弹簧宝宝,动脑筋比一比谁的弹性大谁的弹性小,还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的。
第二,做好的弹簧和不用的东西,都放在箩筐里。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做弹簧的要点,必要时轻声指导个别幼儿。
3.集中分享:“你发现哪个弹簧宝宝的弹性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验证的方法)
让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做弹簧宝宝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幼儿小结:不同材料做的弹簧弹性是不一样的',电线弹簧宝宝的弹性大,毛根弹簧宝宝的弹性小。
三、设计制作弹簧玩具,展示自己的创意。(18)
1.明确任务。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学会了做弹簧,还发现了弹簧的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程序:用橡皮泥、保丽龙球和各种弹簧宝宝做有趣的弹簧玩具。”
2.请幼儿说说想做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弹簧安装在哪里。根据幼儿的设想,教师出示几幅设计图及幼儿作品ppt,启发幼儿打开思路。
3.幼儿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适当指导。
注意事项:第一,把刚才做的弹簧都用起来,如果还要做其他弹簧,材料可以向老师要。第二,做出好玩、牢固、能够站起来的弹簧玩具,而且跟别人的不一样。
4.集中:展示特别有创意的弹簧玩具作集体表扬。互相欣赏、交换玩弹簧玩具,说说自己的弹簧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小朋友设计的弹簧玩具都很不错,下课后,我们把做弹簧玩具的材料放到美术角,你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做。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注意看看哪里有弹簧,研究研究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6、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7、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8、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疑问
(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二、结合以往知识回答:
(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三、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提供信息资料
(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
(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21教育网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阅读、分析、归纳:
(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学生阅读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
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
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1.提供信息资料:
书本第5页“边做边学”
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②实验步骤
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
(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
阅读,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
④单细胞生物
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
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
?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内容
新操——响铃操
重点领域
健康
相关领域
音乐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会响铃操的第一节,能乐意学与练
2、 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及柔韧性
重点、难点
1、 能认真完成动作。
2、 能同时跨脚、手臂前伸和手臂、脚同时收回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两个响罐。
活动过程
一、 队列队形练习
要求:听从老师的指挥,精神饱满
二、 热身运动(自编机器人模仿操)
1、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
2、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
3、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转圈。
4、依次进行手腕弯曲—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弯曲—低头—弯腰—膝关节弯曲—跳起冲拳。
三、 学习响铃操第一节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新操,你们乐意和老师一起学吗? 教师示范整套新操。
2、教师讲解示范响铃操的第一节。
3、 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并能把动作做到位。教师重点提醒幼儿跨脚与手脚动作。
4、 幼儿分四组比赛,看哪组做的最好。
四、 放松练习
1、放松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2、 和幼儿共同评这节课。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
活动重点:
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活动难点:
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你们看过植物的新芽吗?你们看过的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哦,刚刚有些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看过的植物新芽,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嫩嫩的新芽吧!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2、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
老师: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老师小结:小白菜的新芽像一对小翅膀呢,看起来真可爱。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好看。树枝上也冒出了嫩芽哦。还有最特别的红楠的新芽是红色的呢!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
(播放收集的图片)
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新芽,它们又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豆子发芽的图片
老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
四、结束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的新芽,它们在春天都会慢慢的发芽然后长大,小朋友回家之后也可以继续跟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看看还有哪些植物发芽的照片哦!
有关电的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