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儿歌的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4-07-14 作者:betray

预先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一份具有启发性的教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儿歌的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儿歌的教案推荐5篇

幼儿儿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根据诗歌的结构,尝试迁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中宁静、柔美的气氛,体验参与诗歌创编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和观察过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

摇篮曲、大图片、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创设意境。

1、幼儿在等待上课的过程中,聆听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

2、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他?(请一幼儿上来示范)他是怎样哄?(拍他、笑眯眯的、摇摇篮等)

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来哄宝宝。(请幼儿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怎么小宝宝还没睡着呀?我们给他来点音乐吧!(放缓慢音乐)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宝宝是怎么睡着的?(出示图,教师边做边说诗歌的最后一段。)

为什么要轻轻唱?原来宝宝听了轻轻的音乐才睡着的。

我们一起看着图来哄哄宝宝。(幼儿练习。)

二、整体感知诗歌。

1、师:“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师朗诵诗歌)

2、幼儿交流。(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3、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想睡觉了,那谁是它们的'摇篮呢?(师再次朗诵诗歌)

4、幼儿交流。(教师出示背景图)为什么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呢?……(师出示汉字)

5、“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和小宝宝都在自己的摇篮里舒舒服服的睡着。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想到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出示题目,齐读)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谁在哄宝宝?怎么哄的?(师朗诵诗歌)

三、学习诗歌

(一)第一段:星宝宝

1、摇篮摇啊摇,星宝宝要睡觉,谁哄着星宝宝睡着的呢?

(出示白云。)瞧,谁来了?(白云)原来是白云啊,她是怎么哄星宝宝的?(白云飘啊飘)是啊,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啊?不能重重的吗?(做一做白云飘的动作,边做边说: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5、我想把星宝宝睡觉的这件事说一说,行吗?谁也愿意来说一说?(个别指名读)

6、集体朗诵。(边朗诵边表演)

(二)第二段:花宝宝

1、过渡:看着星宝宝睡得那么香,花宝宝也揉揉眼睛想要睡觉了。谁是花宝宝的摇篮啊?又是谁来哄她的呢?仔细听哦!(教师朗诵第二段诗歌)

2、幼儿交流。

3、分组朗诵(加动作)

(三)第三、四段:鱼宝宝、小宝宝

1、星宝宝、花宝宝都睡了,鱼宝宝也不闹了,它也要睡觉了。谁是它的摇篮?又是谁哄它睡觉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吗?(出示浪花图)

2、幼儿个别、分男女练习。

3、星宝宝睡了,花宝宝睡了,鱼宝宝也睡了,我们的小宝宝也要怎么样了?(睡觉了)这时,妈妈的手就是小宝宝的摇篮。(出示图片)谁看着图片来说一说?

4、幼儿练习。

5、宝宝睡得真香啊!你觉得这首诗歌听上去是什么感觉?(优美、舒服、温馨等)

6、我们一起把这些图片都说一说好吗?(完整地朗诵诗歌,配乐)

7、小结: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摇篮,他们在这个摇篮里睡得可香了。

四、仿编诗歌

1、出示创编图片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宝宝也要睡觉了,谁是它们的摇篮?又是谁来哄这些宝宝的呢?请你们用诗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指导)

2、交流,评价。

3、刚才小朋友帮助很多宝宝找到了他们的摇篮。让我们去语言区把它们记录下来,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幼儿儿歌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做雪花飘的动作。

2、学习走跑交替,并会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纸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与创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布置好“雪花挂饰”。

2、废报纸折好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快慢不同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提问:

(1)冬爷爷给我们教室里送来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谁?(小雪花)

(2)小雪花,小雪花轻轻的从天空飘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片、一片、又一片,小朋友看一看小雪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3)小雪花有几个小花瓣?一起来数一数。

(4)小雪花有六个瓣,跟着风儿跑,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可高兴了,小朋友我们来学学小雪花飘起来好吗?

(5)小雪花飘的这段音乐好听吗?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这段音乐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一样吗?你觉的在前面的音乐中小雪花该怎么飘?后面的音乐中小雪花又该怎么飘?

(二)幼儿听节奏慢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小耳朵听的真仔细,让小雪花跟着音乐飘起来吧!

(2)谁愿意把你学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做)

(三)幼儿听节奏快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千朵花、万朵花,开在蓝天下,飘飘洒洒(放音乐),哎呀!大风吹来了,小雪花会怎样飘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愿意把大风来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

(3)学小雪花飘来飘去可真美,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学着小雪花飘起来吧!(完整表演音乐)

(四)幼儿撕雪花

提问:

(1)师:小朋友学小雪花飘得真好看,想不想把自己变成一朵小雪花?

(2)老师介绍玩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雪花的纸片,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来撕一斯,撕成一朵小雪花,把它带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大家都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好吗?(幼儿撕纸,老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和小雪花做的游戏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准备游戏。

(2)小雪花说:小朋友们,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游戏吗?

(3)鼓励幼儿用多种玩法和小雪花玩。(即纸的多种玩法)

幼儿儿歌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

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

一、导入部分

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展开部分:

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四、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好朋友"。

幼儿儿歌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相反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初步理解反义词感受儿歌的诙谐、趣味性。

2.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中的反义词进行游戏。

3.在游戏中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

教学重点:

通过儿歌初步理解反义词感受儿歌的诙谐、趣味性。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中的反义词进行游戏。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

2.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请幼儿观察图片,理解画面内容。

(1)幼儿交流画面内容。

(2)幼儿初步理解“相反”的含义。

教师:你们在图片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谁来说一说?(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帮助幼儿初步初步理解“相反”含义)。

(3)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2.幼儿学习儿歌:相反国。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边看图边听。

(2)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学习儿歌两遍。

(3)用动作辅助的方式朗诵儿歌。

3.游戏:相反国里说相反。

(1)教师提出要求,引发幼儿游戏兴趣。

(2)请个别幼儿说一个词,其他幼儿接相反的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课情。

2.回家寻找相反的物品。

教案评析:

这是一个选材较好的特色童谣,利用多媒体课件,孩子在说说、听听、学学中,生动趣味的高密度练习中,学会了有节奏地念童谣,知道了一些反义词。游戏设计进一步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选材大胆却合适,形式简单却生动,教具高效新颖,引导为主却无痕。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落实,师幼有效互动以及教师教育机智的美。

幼儿儿歌的教案篇5

教育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2.学习诗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乘凉,草丛,树林,池塘。

2.课件:声音—知了,青蛙,蝈蝈。

活动过程

一、开释部分:

出示照片:乘凉.引导幼儿发现,这是夏天的情境。

教师:小朋友看看照片上有什么?这些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为什么要坐在大树下乘凉呢?

教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

二中间部分:

1分别播放:知了,|青蛙,蝈蝈的声音,引入诗歌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并提问:

为什么叫夏天的歌呢?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欣赏图片,学习诗歌。

(1)草丛

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树林里

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3)池塘

谁在池塘里?怎样叫的呢?

(青蛙在池塘里咕呱咕呱叫)

4.师幼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第一遍:幼儿问,教师答。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蝈蝈蝈,在绿色的草丛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知了知了,在密密的树林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师: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甜甜的冰淇淋里,在小娃娃乐呵呵的笑声里。

第二遍,教师问,幼儿答。

5.多种形式,激发朗诵兴趣。

幼儿分成男、女两组互问等。

三、结束

引导幼儿思考:夏天的歌,还藏在哪里?

反思:通过照片导入,幼儿很快掌握了诗歌大意,通过多种形似的朗诵,幼儿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能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