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设想,往往会被教师整理成详实的教案,,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框架,确保每节课的目标明确,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留守儿童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1
活动背景: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关注我班的留守儿童,号召全体学生关心留守同学,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起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留守儿童心手相牵,使他们能快乐成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
2、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养成学习、生活自理的好习惯,
3、使大家明白,外出打工者以及他们的子女,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和关爱,懂得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捧出一颗爱心,奉献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到处充满爱。
活动过程:
(主持人出场)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
男: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天在家期盼着父母的归来,就那么一个人看着照片里父母慈爱的笑容。
女:有这样一群孩子,生病时没有拥抱过父母的怀抱,就那么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
男:这些被留在家乡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合:留守儿童。
男:同学们,老师经常我们:我们虽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合:是啊,我们是—— 快乐的一家人。
“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班会现在开始!
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家时的情景。
男:看了这一段情景,是多么令人心酸啊!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为数不少,他们一直与祖父母或亲戚一起生活。
活动一:远离父母的留守娃
男:留守同学的爸爸或妈妈都在外面打工。我真想知道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的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留守同学的心声吧!
(一)展示《一名留守同学的日记》。
(二)诉说烦恼。
师:这位留守同学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那么我想问问其他的留守同学,你们有什么烦恼的事呢?请举手发言!(留守学生发言) 活动二:思念父母的留守娃
(一)一位留守同学念写给远方父母的信。
女:看来,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烦恼真多,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真难过。下面我想问问留守同学,当你们很想父母时,你们会怎么做?(点名发言)
好, 现在我们就请出一位同学把她写给父母的信读给我们听听吧!
(二)播放歌曲《爸爸妈妈回来吧》。
男:我想可以用这首歌代表留守孩子的心声吧!请听歌曲 《爸爸妈妈回来吧》
(三)家长真情告白
女:一封封感人的信和这一首动情的歌道出了一个个留守同学思念的心声,远方的父母你们好吗?你们是否也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听听远在异乡的父母的心声吧!有请老师朗读《家长给留守孩子的一封信》。 (大屏幕出现在外务工的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教师念信)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不是抛弃你们,而是为了给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你们只有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才 对得起你们的`父母亲!
活动三:自立能干的留守娃。
男、女: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将这份思念化作我们进步的动力,有你们陪伴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温暖而又精彩,你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们一样能自立、自强。
活动四:幸福成长的留守娃
1、女:留守同学的表现像一个个懂事的小大人,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呀!下面请留守同学谈谈自己准备从哪些方面学习他们吧!(点名回答)
2、男: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大家庭,远离父母的留守同学需要更多的关爱,帮助留守同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呢?(点名回答) 非留守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谈以后怎样具体帮助有困难的留守同学。
3.宣读倡议书。
女:想不到大家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为了表明我们关心帮助 留守同学的决心,现在由我来宣读我们共同起草的倡议书。
4.合唱《让爱住我家》。
师:有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留守的同学们一定会生活得很开心,现在请大家献出我们的歌声和友谊,献出我们的爱心!请听全班合唱《让爱住我家》。
5.诗歌朗诵 《孩子,你是我的启明星》
男:接下来请老师们将诗歌《孩子,你是我的启明星》献给自强自立的留守孩子们。
大家欢迎! 男:同学们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他们亲手制作了一张张爱心卡要送给你们,请同学赠送爱心卡。
7、留守儿童集体朗诵《我爱我们的老师和同学》
男:是啊,只要我们都献出爱心和友谊,留守同学一定过得非常开心。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献给自己,忠心报效祖国!留守同学们将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和同学!请欣赏全体留守儿童朗诵诗歌《我爱我们的老师和同学》。
活动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留守学生是好样的,你们留守不流泪,留守更自强。在今后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们依然会相伴你们左右,做你们的知心朋友,希望你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生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 “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班会圆满结束!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2
一、基本情况
班会:真情真爱、牵手互助
举办时间:x年3月24日
举办地点:学前班教室
主持人:陈方
参加班级:102班
二、内容摘要
1、情感目标:通过此次班会增进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2、认知目标:让留守学生通过班会这个平台,吐露心声,缓解心疾,唤起同学们的爱心、同情心。同时,也使他们懂得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对孩子的思念和厚望,从而体谅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行为目标:在今后的生活中,师生自觉地关心、帮助留守学生,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三、师生交流
教师:(一)、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班集体里,团结友爱,不分彼此,远离父母的留守同学需要更多的友爱,作为大家庭里的一员,关心、帮助留守同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这节班会课,就请同学们伸出友谊之手,奉献我们的爱心。
学生:甲:今天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我们齐聚一堂,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世界上的东西给予别人时越分越少。
甲:而有一样东西却越分越多,它是什么,谁能说说?
全班回答:爱。
乙:对,它就是爱。
甲:爱是人间的春风。
乙:爱是生命的源泉
甲:爱是人类最美的语??
乙:爱是我们无私的奉献。
甲:很多同学都知道,在我们班级大家庭里,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同学为数不少,他们一直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
乙:下面请父母在外的同学举起小手,哇,留守同学真不少!
乙:"真情真爱"关爱留守学生班会
合:正式开始。
(二)、留守儿童真心告白,外出家长亲情流露。
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祖国花朵";
乙:他们却有一个别样的名字叫"留守学生"。
甲:"留守学生"对父母的思念,可以说是情真意切。
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的心声。
(请几名同学表达心声)
甲:看来,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烦恼、思念可真多。
乙:远方的父母你们好吗?你们是否也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甲:接下来请看一位远在异乡父母的来信。
甲:。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牢记你的教诲,将这份思念化作我们进步的动力。
乙:有你们陪伴的日子,我们生活温暖而又精彩,你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们一样能自理,自强。
(三)、温暖手牵手
甲:同样的年龄,有着同样的梦想。
乙:同样的蓝天,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甲:同学们,让我们献出一点爱,去帮助那些留守学生吧!
乙: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非留守生代表畅所欲言)
甲:想不到大家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为了表明我们关心帮助留守同学的决心,那就由我代表班委会宣读班干部们共同起草的《倡议书》吧!
乙:有了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班上留守学生一定会生活得很开心,那就请大家献出我们的友谊,献出我们的礼物。
甲:是啊,只要我们都献出人间真情,班上的留守学生一定会倍感温暖。
乙:对,不信你听!
(留守儿童集体朗诵《感恩的心》
四、班级感??
1、我爱我们的老师,我爱我们的同学,因为他们有一颗火热的心,我们同班一年之久是我们的缘分。可是很多时候我为没能为你们分担痛苦而难过。我也曾是留守儿童,我体会过那种感觉:想哭不知朝谁哭,想说不知对谁说。今后就让我们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想哭就大声地哭,想说就尽情的说,有快乐就大家共同分享。我相信,父母不在家的孩子一样能顶起一片天。父母不在家更能锻炼我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不是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骄傲吧!
2、歌唱儿音歌曲《我的好妈妈》。
父母的远去,是暂时的。我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快乐享受每一在。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还有另大家庭--那就是坡口小学二年级。这里有你亲爱的同学和老师,我们随时分享你们的你们的快乐与不快。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爱的蓝天下,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
五、学生个人心得
心得一:题目:牵手互助
心得二:题目:自立自强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3
一、活动: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以校为家的温馨情怀,我校将举行“不再让你孤单”中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二、活动时间:
xx年9月4日(星期四)晚上
三、活动地点:
篮球场
四、活动程序:
1、校长讲话
2、林汀同学演唱“开学第一课”歌《努力》
3、苏镱同学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4、翁娇娇老师朗诵《乡愁》
5、庄剑平老师口琴演奏《沈阳啊,我的`故乡》
6、雷其顺老师介绍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目风俗习惯,以及有奖问答。
7、六年级同学表演广场舞《北江美》
8、陈开平老师二胡演奏
9、夏庆飞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10、游戏环节(奖品为棒棒糖、面包、苹果、香蕉)
11、在梦想中心分发月饼、集体合影
12、自由赏月
五、活动安排:
略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4
课题:了解并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学准备:游戏,相关心理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3.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观察学生心态;
二、了解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
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方法去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其学校的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次,社会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如何处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完善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学校,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4.鼓励加强农业生产
“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5.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职能
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6.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课堂小结:不懂提问,课后私谈。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唱歌、诗朗诵等活动)等方式,让留守儿童吐露自己的心声,号召所有的学生关心帮助留守生,让他们同在山田中学的怀抱里快乐成长。
2、通过(播放教师与家长通话录音和读家长的来信),让他们懂得父母打工的`艰辛、想念孩子的心情以及寄予孩子的厚望,使他们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自立自强等意识与能力,让所有人都来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志向。
4、通过这次班会,让更多的同学明白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也让留守儿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树立起回报社会、回报母校的远大理想。
活动要求
1、弄清班级留守学生详细情况:留守学生家庭、家长打工去向、留守学生监管人、留守学生家庭等。
2、留守学生给父母写想说的话,然后写信寄出。
3、有性的与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通电话,并录下通话内容。
4、:歌曲《快乐的节日》、《团结力量》、舞蹈《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二、齐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全班学生手拉手,欢乐地歌唱《快乐的节日》。
三、留守儿童真情告白
““留守儿童”班会活动”
四、家长真情告白
五、同甘共苦,团结协作
六、全班齐唱--《团结力量》
“团结力量,团结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七、留守儿童大合唱《感恩的心》(让孩子们感受友爱学会感恩)
八、授课教师代表发??
九、班主任小结:父母暂时不在身边,但要勇敢面对孤独,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快乐生活,快乐成长。这里有你亲爱的同学和老师,随时分享你们的你们的快乐与不快。让携起手来,走进灿烂的明天!
留守儿童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一) 通过此次班会,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直面留守的现实。
(二)通过此次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三)通过此次班会,让留守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单寂寞。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
学生准备:排练情景剧,留守学生给父母的一封信,留守儿童代表发言稿
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在外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和父母短暂的相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并不孤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留守儿童。“留守不孤单”班会正式开始。(主持人出示幻灯片,揭示,简单介绍留守儿童现状)
环节二:直面留守,敞开心扉
留守儿童代表配乐朗诵留守儿童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主持人:是啊!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过啊!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当一个倾听的使者,听他们讲一讲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班级留守儿童代表发言。
环节三:理解父母,自立自强
主持人:你们知道在外务工的父母做着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幻灯片展示父母在外生活工作的图片)
主持人:看到这样辛勤劳累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请你列出“我能怎么做?”清单。(学生完成清单)
主持人:同学们!父母为了给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外出打工,你们只有努力学习,自立自强,才没有辜负你们的父母亲!
环节四:感受温暖,微笑面对
非留守儿童表演事先准备好的情景剧《不孤单,你还有我》
主持人:正如这个情景剧所表演的一样,你们并不孤单,所有的老师、同学都是你们的亲人。他们也有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你们。(同学们送上写满祝福寄语的心愿盒)
环节五:教师结语,展望明天
结语:同学们,本次班会即将结束,请你们为这些坚强自立的小伙伴献上你真挚的掌声。留守并不可怕,留守并不孤单!最后,让我们一起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在歌声中结束本次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