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8篇

时间:2023-08-21 作者:Cold-blooded

通过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遵循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教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2.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我会数》。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猴有几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问:5只小猴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结伴相互数数对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个鼻子、2只眼睛等。)

活动建议: 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活动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的物体,进行数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2

本次活动是按照数学活动学习的顺序而排的。远近的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所以本次活动的重点我放在了幼儿能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同时能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几样简易但不简单的工具让幼儿多次操作后来主动的寻求远近的概念区别,从幼儿的反映来看还是对本次活动非常有兴趣的,特别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主测量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步测的方法,区别物体的远近。

2、学习使用不同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初步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区别远近

1、教师站在黑板前,幼儿呈半圆形面对教师坐在座位上。请幼儿目测:谁离教师最近,谁离教师最远?

2、教师站在门和窗之间,幼儿目测:老师离门近还是离窗近?

3、使用幼儿用书第7页,看看哪个小动物跳得远,哪辆汽车进车库的路远,并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体验工具不同,测量次数也不同。

1、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起步测教师长度(从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幼儿边走边数共走了几步,然后将幼儿测量的'结果分别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老师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离的路,为什么老师走的步数少,小朋友走的步数多呢?

三、请幼儿用长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边量边数,看看测量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1、幼儿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一样的距离,需要测量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测量工具越长,需要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2、游戏:机器人。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大小、颜色分类。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颜色、大小、不同的皮球卡片,黑兔白兔卡片幼儿人手一份。

2、演示用的动物和皮球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提出要求。

提问:(1)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2)把大小不同的皮球分成两份,你想怎么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介绍各自分法。

3、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白兔和绿皮球的多少。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按数字、颜色标记拿取相应的物体。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按数字、颜色标记拿取相应的物体。

三、教学难点:

学习按数字、颜色标记正确判断数量。

四、教学准备:

1.幼儿资源:幼儿用书。

2.教师资源:电子课件、黑板、紫、绿、红3色蛋。红、黄、蓝雪花片。紫、绿、红恐龙图卡。数字卡片(6、7、8)

五、教学内容与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彩色王国的国王和王后生了一位小公主

有一天,天空中轰隆一声,来了一位老巫婆把公主抓走了,(播放巫婆的声音:哈哈哈!你们别再想找回公主……)

国王和王后都很伤心,请来了精灵仙子帮忙。出示仙子播放声音(敬爱的国王和王后陛下,你们别着急,我知道巫婆的山洞在哪里,请你派上中六班的勇们士,跟着我的地图去解救公主吧!)

二、勇闯黑山洞

根据地图的指示,我们要经过关卡(池塘→恐龙山谷→花园→黑山洞)。

1.池塘里的鱼。被巫婆施了魔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池塘里的鱼儿有多少?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根据仙子给出的颜色和数量提示往塘里放相同颜色和数量的鱼。)

2.(个别游戏)恐龙妈妈的蛋被巫婆用魔法变到乱了,小朋友,请你解救恐龙蛋送回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把紫、绿、红3种颜色的蛋宝宝送回到相应颜色恐龙妈妈身边。(老师这里有紫、绿、红3种蛋宝宝,请找到相应颜色的恐龙妈妈把蛋宝宝放回恐龙妈妈的身边。)

三、种花(集体游戏)

1.花园里的花被巫婆施了魔法全部拔了起来,你能和仙子用魔法帮他们还原吗?看看仙子给了我们什么提示。(按照数字颜色标记。摆放相同颜色数量的花朵。)

2.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花宝宝的颜色和数量是否对应。(集体验证)

四、解救公主。

我们成功到达了黑山洞,仙子用魔法把巫婆赶跑了。巫婆再也不敢来捣乱了,大自然又恢复了美丽,国王、王后和小公主快乐地生活着。

五、凤凰小康轩幼儿书本操作练习

六、教学反思:

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游戏教学、讨论学习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按数字、颜色标记拿取相应的物体,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次教学的重难点,小朋友很对本次活动闯关设计很感兴趣。大部份幼儿都能掌握按数字、颜色标记正确判断数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6

【活动目标】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二、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三、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四、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

二、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三、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四、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教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个形状它叫什么?(梯形)看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有谁想上来试试?"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小百科: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远和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加深对自然数概念的认识。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1—43] 数数, [1—44] 数数 ,[1—38] 数数

2每组一套数量分别是1—5的动物卡片。

3、彩色笔。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1—38] 数数

以请动物做客的口吻,引出课题:复习点数。

二、展??

1、请幼儿分别点数每张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是什么动物?并按照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1)排在第一的卡片上是谁?有几只蝴蝶?

(2)3只小狗排在第几?(从小花这边数)

(3)从大树这边数5只小狗排在第几?

小结:卡片上的小动物排在第几是有变化的,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是不同的;

但是,卡片上的小动物的数量不论排第几,数量是不变的。

2、 请幼儿为自己的印章卡片排队。

问:“排在第1的卡片上有几个?”从另一边数,这张卡片排在第几?

依次提问,使幼儿进一步区分基数和序数。

3、 教师再次总结:有几个表示物体的总数,无论从哪边数,总数不便;

“第几”表示物体排列次序,从不同的方向数,第几是会变的。

三、利用数学卡的练习,巩固基数与序数。

1、数学:[1—43]

数一数海里的鱼,并正确连接对应的骰子。

2、数数:[1—44]

数一数各种小动物的个数,以对应的数量进行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