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的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tddiction

拥有了详细的教案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趣,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找春天的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找春天的教案最新6篇

找春天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鸟、蜜蜂、青蛙的歌声,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2、通过模仿声音和动作,发挥其创造性。

3、享受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鸟、蜜蜂、青蛙图片若干,及其叫声的磁带。

铅笔、牙签、砂纸、纸筒、纸板、塑料袋、旧杂志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导入。

故事:《音乐会》

春天的早晨,小鸟一睁眼睛,就想唱歌(播放音带),可是唱着唱着,就不唱了,她说:“哎!就我一个人在唱,真没意思。我还是去找找小伙伴,一块儿唱,那多美呀!”找谁呢?就找小青蛙和小蜜蜂吧,于是,小鸟扑扑翅膀往池塘边飞去。刚到池塘边,就看见小青蛙和小蜜蜂,就说:“喂!朋友们,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我们三个一起办个音乐会吧,比比谁唱的最好听!” (播放音带)小朋友你们听,她们唱得多好呀!

2、向幼儿提问故事情节:小鸟一醒来,想做什么?她是怎么唱的?小鸟觉得一个人唱歌怎么样?小鸟找谁去了?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启发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模仿小鸟飞、蜜蜂飞、青蛙跳的动作。

3、扮演角色。请幼儿伴随老师的讲述,用现有的材料,分别扮演小鸟、蜜蜂、青蛙进行表演。

总结分享

小朋友,你们觉得谁表演得最像,唱的最好听呀。

活动评价

1、将课堂搬到户外去,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在轻松的气氛中,自主探索学习,自动地解决问题,真正的享受学习的乐趣,丰富了孩子们的社会经验。

2、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孩子们说着、笑着、唱着、闹着鬼脸,个个都那么开心,那么尽兴,尽情的体验着音乐会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

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集体讨论、探索的乐趣。在师生情、同伴爱中,孩子们分享到了活动的快乐。

找春天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和《郊游》,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2、对比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用线条、律动展示《春之歌》的旋律走向,感受日本民歌《春风》的风格特点。

3、能准确读、拍带有“0”符号的节奏,并能用体态表现其时值。

4、探索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沙锤并为歌曲《郊游》伴奏,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边唱边做律动表演。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和《郊游》,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读、拍带有“0”符号的节奏,并能用体态表现其时值。

教学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的笑了。

二、学唱新歌

1.引导学生看歌曲插图

提问:大树妈妈的枝叶可茂盛了,两只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为大树做过什么?

2.律动练习(小鸟飞)

3.按节奏读歌词

4.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5.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分句模唱法解决难点。

7.完整跟师的琴唱歌唱,记忆歌词。

8. 师反馈教学效果(强调休止符)

9. 引导学生处理歌曲

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

10.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1)学生分小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2)邀请各组上台表演(小组成果展示,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3)全班表演。

(4)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四、课堂小结。

找春天的教案篇3

一、活动内容:

节奏乐-----春天(一)。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学习三拍子的不同节奏型,培养节奏感。

2、使幼儿能用节奏乐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1、三角铁、小铃、木鱼、沙球。

2、节奏卡。

四、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停乐曲《春天》,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特点。

2、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请个别幼儿先拍出几种不同的四三拍节奏型。

3、出示三张节奏卡,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1)三角铁节奏。

(2)木鱼节奏。

(3)小铃节奏。

4、分声部让幼儿徒手练习,分组练习四种乐器的节奏型。

5、每组请一位幼儿领奏,全班幼儿持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合奏数遍。

6、师指出不足之处,继续练习。

7、放录音,幼儿伴随音乐合奏。

8、幼儿上课情况。

找春天的教案篇4

写话内容分析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语文园地一里安排了以《春天里的发现》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不仅要求学生感知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这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写话。因此在设计这次口语交际教学时,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让美丽的春天映入他们的脑海。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真情流露,下笔成文。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本次写话练习,应把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加以整理写下来。

2、《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二年级开始积累好词佳句了,如何将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说话和写话中去,是此次口语交际的又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细心观察春天,并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

2、敢于,乐于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感受生活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和伙伴们交流,训练表达能力。

4、能写几句话,说说春天里的发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歌激趣,说春天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

3、师生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揭示话题: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春天是那么美好,有红花、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如诗如画,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今天老师要看看哪双小眼睛最亮,能找到春天,知道春天在哪里!

评析:用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导入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又调节了课堂气氛。利用音乐进行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好本现了新课标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这一要求。

二、以画引说,谈发现

导语:每双小眼睛看到的春天都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相信大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让我们一同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快乐:

1、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课件: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新发现,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鼓励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联系第一课《找春天》中: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进行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

2、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春天,春天里的发现。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说一说发现的春天。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春天的不同。

3、启发学生从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人们活动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去发现,并能说一说。

评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看到的,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下来,是这一环节训练重点,同时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三、自由畅想,赞春天

1、在春天里,你发现同学们最想去做什么?(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新的开始,是新的中国,更是新的希望。

3、这么美丽的春天,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如诗如画的春天呢?你想对它说什么?

朗诵赞美春天的诗。

4、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发表独特感受,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和春天的对话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颂春天,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爱好,张扬个性。

四、音乐感受,画写春天

1、演春天:用自己的身体,扮演春天中动植物的样子,表现春天的欢快。

评析:律动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的过程,学生自由模仿,个性体验,得以尽情展现。

2、画春天,并给画配上一小段话,鼓励用上好词佳句,重在自己的发现。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写话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写好自己说的那些话,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新发现,还应大胆想象。

评析: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敢写,并把自己说的转化成为语言文字。为每个学搭建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地写,把写话当成一件乐事,有话可写,下笔成文。

找春天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相机,了解多媒体的功能。

2、感受、欣赏春天的美景,观察并发现春天的特征。

3、能注意爱护环境,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两个小朋友一只相机;在幼儿园一角布置春天的景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春天再哪里》,幼儿倾听乐曲,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些什么?

小结:歌曲描写的是春天,春天里有红花,杨柳,小黄鹂,绿草……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把歌曲里的美丽春天展示出来呢?

幼儿讨论。(踏青、用相机拍摄)

教师出示相机,演示介绍相机的简单用法,首先要对准你要拍摄的镜头,然后按下按钮就可以了。

二、基本部分。

1、在幼儿园内寻找春天。

(1)师:今天我们就去找找春天,看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你看到的春天用相机拍下来,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眼中的春天。

(2)幼儿两两结队寻找春天的足迹。

(观察花苞、芽、树叶、草、油菜花、小蝌蚪等)

2、我眼中的春天。

把幼儿拍得照片通过电脑向大家展示,请拍摄的小朋友讲讲你拍的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寻找了春天的足迹,用相机把春天的美丽景色拍下来。然后通过电脑和电视把相片展示给大家看,这就多媒体。多媒体就是把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展示给大家。

找春天的教案篇6

?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幼儿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幼儿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幼儿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幼儿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幼儿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幼儿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幼儿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幼儿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幼儿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四、轻声齐读,整体感知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板书图画,幼儿贴词语)

2.幼儿交流。

3.幼儿质疑,合作研究。

五、朗读课文,扩展活动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指导品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幼儿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春天,通过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发现了春天大自然有很大变化。

问:春姑娘找到了什么?

(生一边说,师一边画、一边写。)

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二、品读,品味佳句

1.出示“害羞”一词,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4-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特点。

3.看读,体会感情。

(1)教师读课文,幼儿看表情、听声音。学习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幼儿读课文,教师看读、指导。

4.自由读。可以找伙伴读,找老师读,带动作表演读,体会春天来了,万物急切来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观察板画,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练习说话。练习“……像……”句式。

6.自由交流,说说喜欢的句子,再画下来,记在积累本上。

三、欣赏,自主表达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打出课文插图动画。尝试背课文。

2.教师将准备的道具摆在教室里,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一边找一边复述课文。

3.毛遂自荐背诵课文。

4.引读。

师:春天来了!生:我们……,我们……,我们……,我们……。

师:她在……生:在……

师:她在……生:在……

5.集体齐背。

四、拓展,升华情感

1.启发谈话: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她是什么样子。

要求:可以一边读文一边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找伙伴探讨。

2.争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准备画布,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