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事迹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学习事迹,我们看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卫生院院长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卫生院院长事迹篇1
小陈,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湖阳镇卫生院院长。他在基层从事临床工作已近20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成为了一名让领导和患者都放心的好党员、好医生。20xx年,小陈荣获全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他的手机从没有换过号,关过机,就为了能让病患随时可以联系到他,他能随时答复病人及办事人员的电话。小陈对待病人,比对家人还亲。有一次,医院来了个五十岁的智障妇女,几天都没解大便,肚子胀的疼,灌肠也没效果,他就找来一双医用手套给病人掏大便,才解除了患者的病痛。病人家属感动地眼泪都流出来了。“自家的事情是小事,病人的事情才是大事。”小陈常常这样说。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不做完工作绝不下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卫生院院长,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谨记党员职责,尽心做好人民公仆。今年7月,湖阳镇遭受洪灾,全镇上下共同抗洪。湖阳镇卫生院作为卫生应急的基层医院,小陈带领卫生院的全体职工分三个工作组日夜开展工作,暴雨期间连续一周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卫生院,坚守在抗洪前线,及时防控、治疗疾病。“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小陈用仁心仁术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卫生院院长事迹篇2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xx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xx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院院长事迹篇3
xxx,男,1983年生,中共党员,靖边县席麻湾人,现任靖边县东坑镇卫生院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工作上,扎根基层,统筹兼顾,认真履行职责,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基层卫生院,院长是这个卫生院的核心,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作为院长,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要求自己要以永远的忧患意识,自我生存意识,拓宽精神以追求医院的永存活力。万事要当前,想长远,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在医疗卫生改革当中,每一项卫生政策下达之后,他总要在心里琢磨好长时间,理出思路后,再召开院委会成员会议,听取院委会成员的意见,达成成熟的意见之后,最后才召开全体职工会议,执行上级的各项卫生方针和政策。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的去完成,绝不怠慢。
根据新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卫生院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上级部门精神下达后,他积极的响应上级的精神,立即召开院委会和全体职工会议,不折不扣的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对医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对下一步用药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医生对基药的实施不理解,他耐心的给他们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理解为止。确保了医院基药工作的顺利开展。
20xx年是公共卫生工作实施的第一年,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靠自己摸索,但他心里清楚,这是国家用钱在买我们的服务,不得有半点马虎,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人身上,使每一人身上都有责任,公共卫生工作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问题,争取使他们都满意为止,有时候他要亲自到各村看公共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本院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他注重抓好医院硬件建设,按照美化、绿化和亮化的标准建设卫生院,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使医院的院貌有了一个彻底的改观。卫生院不卫生一直都是医院的一个顽症,20xx年他痛下决心,一定让卫生院“卫生”起来,首先是病房卫生问题,病房是患者的家,要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买的45张病床,45套被褥,开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24小时提供保洁服务,真正的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医院聘用3名护工,每天不定时的进行卫生的打扫,对医院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彻底改变的了医院的脏、乱、差的现象,治疗医院不卫生的顽症,使医院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医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他带领大家学习扶贫政策,业务培训。根据相关政策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健康扶贫小组,做为组长他更是走在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战斗前线。在签约服务活动中,他带着签约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没白天没黑夜的完成各项工作,在走村入户期间他经常和贫困户聊家常,聊困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使得健康扶贫政策得到人人知晓,人人为之所用,为之所助,正因为他对工作的不懈怠和勤勤恳恳的干好每一份工作的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作为引起了市卫计局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xx年8月份,榆林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以及靖边县健康扶贫交流会在东坑镇卫生院举办,得到了各级同仁的一致好评。
他任院长近7年来,始终恪守甘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因此我院的群众口碑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廉政方面,还是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品质、作风、人格修养建立威信,培养诚实、正直、廉洁奉公的品质,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自知之明的态度;勇担风险、多谋善断的作风;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精神,虚怀若谷、从善如行的素质。为了搞好我镇共同的卫生事业,与大家共肩作战,共创我镇卫生事业的美好明天。由于他这些年工作认真、扎实,不仅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一致好评,从20xx年至20xx年多次被卫生系统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院长”,并于20xx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和榆林市“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20xx年,他领导参与了与王渠则镇卫生院联合实施研究完成了对“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此项研究成果使更多患者受益。且在20xx年4月份荣获“榆林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由于个人的努力,取得了主治医师资格证书,现职称为主治医师。他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群众中,投身于农村卫生事业,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基层卫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的,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用自己的诚实、敬业、奉献、大爱在诠释着生命与健康,在患者与疾病之间筑起一堵“防火墙”。
卫生院院长事迹篇4
xx,xx市xx区xx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xx中医药大学。他自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到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卫生院,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先后被评为“xx市青年岗位能手”、“行风评议先进个人”、“xx市卫生系统最佳服务明星”、“xx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xx省青年岗位能手”,并当选“xx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
在许多人眼中,现在众多农村乡镇卫生院无疑已经成为了摆设,“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现状让农民兄弟们对过去的“赤脚医生”非常怀念。
如今在xx市xx区xx镇,有一位只有30岁的“赤脚医生”xx,却在乡镇卫生院里设立了手术室,老百姓患上疝气等疾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手术治疗。大城市中高昂的医疗手术费用,与这位“赤脚医生”精湛且价格低廉的医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有的老百姓甚至这样说:“如果做手术死在卫生院里,我们也心甘!”
他曾是大医院院长助理
“我喜欢别人叫我赤脚医生!”30岁的xx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说起话了语速很慢,却很干脆。20xx年下半年,xx来到了xx市xx区相对偏远的xx镇担任卫生院院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是xx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放弃繁华市区的大医院,自愿到偏远山区的卫生院,xx坦言,困难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大的多,但自己并不后悔。他说,这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医生,能够做一名让乡亲们的信任的合格医生,他有一种在大城市医院中没有的成就感。
就在今年9月23日上午,记者让xx在镇卫生院的村子里转了一圈,看看当地的环境,结果只要碰到村民,都会满脸笑容的与xx热情的打着招呼,而xx则仔细询问他们现在的健康情况。再想想如今大城市中医院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高度不信任,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下面就是xx和一位村民路上的交谈,用xx的话幽默地讲这就是“野外查房”。
村民:“周院长,您前天给我开的药吃了挺管用,谢谢啊!你看我又和没事人一样在大街上溜达了,前几天我还上地里锄了半天草呢!”
xx:“是吗,太好了。不过,我教你的锻炼方法,你还在坚持吗?一天做几次?”
村民:“没忘,没忘,你说的那方法和玩一样,比药还管事,现在身上比以前轻快多了。”
xx说,每天晚上下班时间,自己从卫生院到车站步行几百米的距离,都会遇到十几个村民问好,这让他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这是对自己一天工作最大的褒奖,这也是让他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卫生院中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
东拼西凑建起标准手术室
过去,xx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诊所加药店,只能解决村民们感冒、发烧等小病。为了维持卫生院的运转,当时两个科室还对外进行了承包,这就更让村民们放心不下,而xx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承包科室取消。
xx深知,当务之急,就是要让老百姓相信过乡镇卫生院,相信卫生院的医生,而前提就是卫生院能够解决老百姓实实在的疾病。他看到,一些小手术,当地老百姓还是要跑上几百里路,花上更多的钱到城市大医院去做,而手术花费更是惊人。
“我们卫生院也要开展一般手术!”当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卫生院中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因为自从卫生院从六十年代成立后,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正而八经的手术,手术室里是一堆已经生锈的手术器械。
xx区中医院已经淘汰的无影灯,但xx知道还能用,于是没有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卫生院的手术室中。凑器就这样,凭着xx过去的“关系”,标准手术室的所有器具竟然配齐了,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严格检测,手术室达到了无菌条件,完全具备了手术条件。
xx回忆到,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有许多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因为即使有了手术室,谁回又会敢到几十年都没有做过手术的卫生院里来做手术?但xx不这样看,他认为伴随着老百姓对自己医术的认可,信任度的提高,迟早会有人成为到乡镇医院手术室做手术的第一位病人。
首例手术为老人省下一半钱
20xx年初,xx的手术室终于等来了第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就是xx镇桥东村72岁的陈良因老人。
陈良因是一位以养羊为生的孤寡老人,当时老人患上了疝气,四处打听说如果到城市大医院做手术,至少需要5000多元钱。就这样,为了治病,老人将家里全部的30头羊卖了,而这是老人的全部家产,凑了手术费用5000多元钱。
就在老人准备起身到市里去做手术,但又苦于没有人照看,正左右为难的时候,偶而听说了xx在乡镇卫生院的手术室,老人对此也是半信半疑,到卫生院考察了多次,每次xx都会详细地询问他的病情,而老人越来越感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值得信赖,最终他决定在这里让xx做手术。
老人清楚地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快过年了,自己做手术前对xx说的最后与句话就是:“这个事全都托给周大夫了!”
xx对这句话同样也是记忆忧新,他深知这句话的分量,因为手术室通过监测后,他对手术非常有信心,但还是有些担心,xx常对自己说,所有处理过的病人不允许出现失误,因为一旦失误,失去的将是老百姓的信任。
手术非常顺利,老人要求两个月下床活动,就偷偷下地,大年初二那一天,他就高兴地跳了两下,这个举动让xx吓了一大跳。
陈良因老人整个手术加住院治疗一共就花了1096元,而同样的手术如果放在区、市大医院,至少要花两、三千元。陈良因老人临出院那一天,对xx连连说:“你多留点,多留点。”他根本没有想到花这点钱就能看好自己的病。
患者说“死也要死在卫生院”
自从陈良因老人出院后,在整个xx镇,老人逢人就说xx态度好、技术高,他推荐了很多乡亲也来卫生院来做一些普通的小手术,用xx的话讲:“老人特别喜欢为卫生院免费做广告。
20xx年3月份,陈良因老人不慎摔伤造成颅骨骨折,这次他更不愿意到大医院去,再次来到了他信得过的卫生院。老人在卫生院处理伤口后,xx派车拉着老人到城里大医院做了ct,做完后老人坚决要求回来治疗,因为老人确实被大医院的收费吓着了。
我死也要死在卫生院!”老人对xx说的这句话,让xx刻骨铭心,他说当时自己眼泪就下来了,面对这样信赖自己的患者,他必须做得更好。经过卫生院老人的悉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不久老人就康复出院。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对乡镇卫生院开始刮目相看,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就在不久前,卫生院还成功抢救了一位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室扑动的患者。
“小周人好,实在,我们信得过”。这几乎是当地老百姓对xx共同的一句评语。
xx担任镇卫生院院长以来,,xx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50%,个别药品价格下降80%,并推行了手术费用减半,免挂号费、出诊费等等。就是靠老百姓的口碑宣传,20xx年卫生院竟然破记录的完成门诊量1。9万余人次。
卫生院院长事迹篇5
xxx,女,现年54岁,于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内科党支部多次获得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个人也多次获得“十佳”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先后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省卫生厅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忠诚医生责任,是全省疫情上报“第一人”。2019年12月26日上午,xxx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一老俩口。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xxx让老俩口叫来其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显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日,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xxx凭着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给这些病人做了多项流感相关检查,结果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27日,她及时把四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xxx立即又向医院报告,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对7个病例逐一讨论,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治疗,也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上报,为省、市卫健部门迅速应对处置创造了条件。
她肩负党员担当,是医院救治一线“带头人”。xxx坚持在离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早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时,xxx就作出决定,在呼吸科病房隔出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隔离病房”。自此,xxx就成为医院肺炎救治的“组长”。元旦期间,呼吸科的门诊量激增,由原来每日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显著增多。医院及时改造成立了6个病区,160张床位,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xxx作为呼吸内科主任,不仅每天要对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她带领团队通宵达旦抢救。她常常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抢救病人,来不及片刻休息,第二天清晨又开始新一轮的查房和制定医疗计划中。她身先士卒,对危重传染病人,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xxx作为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冲锋在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xxx主动细致照顾到每位医护人员,为大家加油鼓劲,带领着忙碌又井然有序的医护团队,全力以赴与新冠肺炎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