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是为了帮助我们当下感受,在写作时一定要专注,只有将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才能写出优秀的观后感,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中国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大中国观后感篇1
20-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入选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
20-年,-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迈着病痛的双腿,身为-市-医院院长的-曾经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还有几百个病人等着你,你不能说我不行,不需要取舍。就在-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同时,在另外一家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却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疗。-分身乏术,妻子住院期间只去探望过一次,病愈出院后也不能常在身边照料。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率领的-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面对主持人白岩松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的提问,-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比一年前还要略好一些,真该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走路稍微平稳一点,可以踩自行车了。
回头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什么样的日子?-说,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医院的院长,我们是一个拯救病人的岗位,所以现在回头看壮烈也很平常。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大中国观后感篇2
一句吉祥如意让机长有了力量;一句爸爸准时回家给你过生日让家人对机长有希望;想起身后119位乘客的生命,想着空乘人员对机长的信心;他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架幽灵飞机一样放弃了最后一次希望,让所有人在缺氧昏迷中死去,让这架飞机再自动驾驶中毁灭。
当所有人满心欢喜地登上这架飞机时,大妈在激烈的讨论着要在布达拉宫门前留影;盼望回家的孩子和他的母亲渴望见到他们的亲人;甚至这位弟弟只是想要带着哥哥的骨灰,让他在地下安心的长眠。
可当强烈的激流冲撞着飞机,飞机挡风玻璃的破裂那一刻。一瞬间副机长的半个身体飞出机外,双机长顶着强烈的风流。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风大还寒冷的机舱内,只有机长关键的.判断和准确无误的执行力,使一整架飞机上的人活了下来,他办到了,他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安全地降到备飞的机场。
中国机长的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我所羡慕的,当我看到挡风玻璃破裂的一瞬间,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是机长会怎么样?小小的考试都会很害怕,又怎能做成大事?每次考试前的晚上,心里宛如被蚂蚁爬过来揪心的慌;当大考来临之际,我会兴奋的睡不着;当冬天天气寒冷时候,我会退缩,不想上学;当写作业时,就只想在床上睡觉,面对困难不会迎刃化解,临危不惧,而只会退缩不前,用所有的借口说服自己,我根本不敢想象,如果我是机长,这些乘客的生命会怎么样?
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当失踪的雷达信号出现在屏幕上的欣喜。四川8633的成功降落,是机长的胜利,也是全机组的胜利,这就是中国的机长!
大中国观后感篇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看了超燃的阅兵式,趁着主旋律的热乎劲儿,带爸妈到电影院看了正能量十足的《中国机长》。
国庆档都是评分超高的影片,除此之外,还有《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爸爸对飞机很感兴趣,我就选了这部《中国机长》让他过过眼瘾。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从中也明白了航空公司的指挥系统有多么先进,机长又有多么重要。机组人员有九人,一名机长,一名副机长,一名副驾驶,一名乘务员,还有几名空乘人员。他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在飞机起飞前,乘务员就飞机释压的恶劣情况向空乘人员进行了提问,以提醒并检测他们的专业素质。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她们要说请大家不要惊慌,我们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
这是飞往拉萨的航班,中途要经过海拔很高的雪山。在高空中前挡风玻璃的突然炸裂让驾驶舱的人为之一震,心随之揪紧。副驾驶由于内外的压力一下子半个身子都在驾驶舱外,特别惊险。而此时的乘客只是被通知遇到气流,飞机会有颠簸,系好安全带坐在座位上。在经过雪山时,舱内出现释压,而下降高度又会面临撞上山头的风险,呼叫台与地面控制系统也失去了联系,这时候全靠机长了。一时间,民航公司、军区指挥还有网友们都为这架飞机的消息绷紧着神经。准备返航时遇到云团,在周围环绕也是死路一条,因为油最终会耗尽的。机长看到云团中间有一条返回成都的航线,就果断决定抓住机会返航成都。乘务员让乘客都带上氧气面罩,系好安全带吸氧,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处理着个别乘客引起的冲突,机舱内场面一度混乱。那被死亡支配的恐惧席卷着每个人,有些人以为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了,就赶紧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机舱颠簸的轰隆声一直持续着,仿佛响在心上,使观众也跟着紧张不已。
机长凭借着丰富的驾驶经验临危不乱,开辟了一条向生之路,突然,地面指挥系统中出现了飞机的轨迹,人们才暂时松了一口气。自动驾驶系统不能用了,只能由机长手动操作了。在飞机最终落地后,乘客久久留在机场不愿离去,他们一定要亲口对机长说声谢谢!
中间的惊险不再赘述,但通过影片传达出的中国力量掷地有声。这是一群敬业的人们,他们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值得人们的信任。我也要像他们那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另外,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当下的珍惜都是令人好好回味的。
大中国观后感篇4
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并且不以菜系进行划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一位家在湖北、现居北京的音乐人说,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国》跟“吃”就完全没有关系,“我对吃本来就不感兴趣,平时主吃素。这部纪录片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如何体现‘食物’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几集的纪录片里。”而这种食物和人的紧密相连,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很想家。”
吃是一种情怀,而看《舌尖上的中国》即是寻找情怀,寄托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从20xx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耗时之长令我们咂舌,我们可以在每一集里都读到美食背后影藏的人的故事,每一个人物的深度挖掘,都是制作组用时间与汗水挖掘出来的,这也增加了美食的“重量”。
?舌尖上的中国》在镜头的运用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可以经常看到特写镜头的运用,在展现每一钟食物时,叙述某一个动作时,都较多的运用了特写。并且在拍摄人时,镜头的放低,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的敬畏。上山下海,只要是人能够到达、美食存在的地方,绝不吝啬对镜头的使用,也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制作组的用心,屏幕背后付出的努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可能拍摄了几遍甚至几十遍,例如拍摄采蜜人上树采蜜那一场景,真真可以是用艰辛来形容了,大山深处,安全措施也不到位,要经过多大的心理斗争才可以克服自己恐惧呢。
解说词和背景音乐的使用也恰到好处,随着人心情的跌宕起伏,时而欢快,大多是在美食上桌的时候,时而沉重,很多都是在跋山涉水时,需要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得到美味时。而解说词,一字一句,清晰明了。
?舌尖上的中国》的问世,体现了中国崛起中的某种文化自觉,反映出中国人由懵懂到清晰的文化主体性意识,这是一种由味觉记忆驱动的集体的文化认同。美食即文化,制作美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而展现美食就是传播文化,《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看到了真正的美食以及被忽略的美食,使美食成了文化的美食,相信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能得到很多人关注的原因。
大中国观后感篇5
要说起2020年最让人期待的一部电影,我想莫过于还原女排夺冠历程的《中国女排》,2019年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十次捧起世界大赛的冠军,2020年将是她们下一个十次冠军的新征程,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下,用一部电影让我们铭记这些为祖国荣誉不懈奋斗的姑娘最合适不过。电影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主演,该片将于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映。
12月27日,电影《中国女排》发布“新一代女排”阵容海报,里约奥运会冠军队成员集结,重现激情瞬间。海报中,既有中国女排队员们英姿飒爽、热血拼搏的燃情画面,也有眼泛泪光的柔情瞬间。朱婷、张常宁、惠若琪等女排队员们身着蓝白球衣,驰骋赛场,将观众的记忆拉回那经典一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那一战,扭转了里约奥运会原本不利的赛局,中国女排最终站上了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
除了巩俐和黄渤分别出演郎平以及陈忠和之外,根据发布的电影海报,朱婷出演朱婷,惠若琪出演惠若琪,张常宁出演张常宁……中国女排本人出演的消息让观众对《中国女排》的期待值达到沸点,同时本人出演又让电影的画面感以及比赛的真实性更强,也对球员的演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毕竟演员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工作,不过我相信陈导有能力拍出一部好电影。其实很多人就有疑问,为什么不让郎平也饰演自己呢?还能让电影更加真实。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电影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必须要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像巩俐和黄渤都是影帝出身,多年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的参演并不是美中不足而应该是更上一层楼,所以大家就不用太过于纠结这个事情了。
大中国观后感篇6
?xx汉字听写大会》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关注了,这两个多月来,我每个星期都要看,今天是总决赛,有十五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参加这个总决赛,而这十五位中,都是高x中的高x,一定非常精彩。
第一个出场的是安徽队的沈沁源,我一开始就非常佩服她。从一个替补队员到总决赛,这中间要付出多少艰辛啊!她的词是“撅嘴”,她想都没想就写出来了,看来,她是非常有把握了,她点“确定”时,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儿了,当那三盏判定是否可以留下的灯亮起来时,我才放下心来。
第一轮比完后,淘汰了一个叫作钟天逸的学生,败于“讪笑”一词。
可惜呀,我最看好的沈沁源在第三轮上被淘汰了。
我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我说了这么多,到底在说什么呀?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远近皆知的“xx汉字听写大会”,比赛规则是写对的三盏灯亮了,就可以留下,错了的,三盏灯不亮并淘汰。也有特殊情况一盏不亮两盏亮,就能留下,两盏不亮一盏亮的情况下,就会被淘汰。
主考官都是播音员,因为播音员的普通话都非常标准,标准的普通话是最好的。
裁判呢都是很厉害的,有三个,其中,就有两位是编字典的。
xx的汉字真是千变万化,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大中国观后感篇7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眼前是一条被山洪淹没的路,冲过去,可能会有危险;不冲,可能天亮也回不到村里。那一刻,在黄文秀的心中,也许根本没有“不冲”的选项。她选择了前进,向自己牵挂的土地前进,向自己关心的群众前进。但她却从此消失在了汹涌的洪流中。
她是名校的研究生,是优秀的选调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村民心中的好书记。可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20xx年6月16日晚,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黄文秀生前在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里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多来,黄文秀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考察学习、请专家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砂糖橘、八角、杉木等。这些产业,如今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斯人已逝,但扶贫精神长存。黄文秀的事迹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挥洒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