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可以将观后感认真写好,观后感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大业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大业观后感篇1
建军90周年临近,公司组织全员观看大型历史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怀古则释今,有志青年,激荡青春,热血澎湃,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而立之年以激扬之歌,指点江山,在南昌城伴随着1920xx年8月1日的一声枪响,打响共产党人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序幕……
历史伟人的功绩永远是能在逆境中逆风扬起,为人民大众的福祉寻找到光明的康庄大道。面对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血腥屠杀及镇压,大革命失败情绪在党内蔓延及迷茫时候,毛泽东鲜明的提出“枪杆子出政权”,武装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斗争革命路线,像一盏明灯一样,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开始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是历史巨变,曾经的平地春雷,昭然回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武装力量从诞生到走向一个个胜利的辉煌九十年奋斗历程,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以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历史进步的洪流永远不会因反动势力的一时得势而停住,只有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一定能得到人民支持,革命最终会获得胜利。
青山记英烈,铁血写春秋。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枪,然而起义部队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在周恩来、朱德、陈毅的带领下,以后的革命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朱德、陈毅等人认为,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转战井冈山实现了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历史性的胜利会师。
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毛泽东审时度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部队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转变军队职能、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对部队进行整编,同时也调整革命的战略,从正规战开始向游击战转变,注重于当地工农群众结合,保护群众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拥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会战无不胜,才会长盛不衰。
如今,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历史,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尤其看到毛泽东,贺龙,叶挺,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刚过而立之年,便以挥斥方遒,问鼎苍穹,指点江山的豪情,在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旧中国,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生在当下的我们,更应该寻找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观,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九十年的可歌可泣,铸造我党我军的辉煌历史。新时期,新疆建设兵团作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具有伟大奉献意识的社会军事组织,时刻传承红色文化,不断铸造铁血军魂,在党的领导下,践行八一精神,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忠实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为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十八以来,兵团为了进一步助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履行时代使命,积极支持改革,拥护改革。20xx年,伴随国家新一轮电改的不断深入,兵团十三师作为全国第三个售电侧改革试点,面对改革这场攻坚战,时刻发扬军人本色,心怀理想,攻坚克难,快速筹建新疆、全兵团唯一国家级改革试点的配售电主体——新疆大唐红星售电公司,沉着应对挑战、推进科学发展,成为自治区和兵团电改的重大示范。
战鼓闻争鸣,浴火写青春。九十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他们意气风发,无私无畏凭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以舍我其谁的血性气魄把肩负起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借古喻今,激励前进,作为肩负兵团十三师改革使命的红星售电人,只要坚定改革决心,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举改革之力,紧跟时代潮流,必将打赢兵团十三师售电侧改革这场硬仗,圆满完成兵团售电侧改革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大业观后感篇2
抗日战争结束后,到新中国正式建立前,中国在从日寇手中抢回的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陷入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怪圈——国共内战。《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这四五年间的故事,它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借光影带我们重温历史这段尘封的岁月。
电影在一个宴会中开始,觥筹交错间,尽是抗战胜利的喜悦。可这份喜悦,掩盖不了那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支持建立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表面赞同,实则野心勃勃。果然,很快,国民政府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开始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内战爆发了。靠着“几十杆破枪”,靠着士兵的艰苦奋斗,靠着领导人的运筹帷幄,闯过重重困境,中共反守为攻,步步紧逼,最终扭转战局,以少胜多,解放了华夏大地。
电影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场景。
其一是淮海一役胜利后,村民们齐聚一堂,张灯结彩,欢欣起舞,而中共几位领导人,却躲在小屋里喝酒。烈酒入口,火辣辣的,烫软了他们的心,烫热了他们的情。几个人高唱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抱头痛哭。那指点河山的领袖,那铁骨铮铮的汉子,竟也会流泪。我深受震动,几乎也要随他们一同落泪。英雄也是人啊,他们有血有肉,有七情有六欲,眼看多年的艰难困苦将有结果,他们抑不住自己的泪啊!这些泪,是光荣,是骄傲,落进我心里,让我知道,一手拉起一个危亡的国家,是何等的不易,那些敢站出来,扶起跌倒的中国的人,是何等的无畏与勇敢。他们的汗水,和着血水、泪水,一齐洒在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上,浇灌出了今天这个强盛的国家。
其二,是部队进京时,一个老红军站在路中间,站在毛主席的车驾前,喊道:“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向毛委员长,敬礼。”老红军声嘶力竭,声音悲恸,令人动容。毛主席面色沉痛,回了他一个军礼,庄重,有力。这个军礼,是对活着人的感激,是对牺牲者的祭奠与哀悼,更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蒋公一直叹息,是天意,才落得亡国亡党的下场,殊不知滥用权力、失去民心,才是推倒大厦的黑手。国家的稳定,要的是由官至民共同维护,当大多数人已经对政府失去信心,领导者再英明也只能苟延残喘。今天的社会,这条规律同样适用,约束权力,执法为民,才能成为民心所向,才能“得道者多助”,才能建设有权威的政府。
“为自由,为和平,为了梦中的安宁……”在纯净明亮的童声中,影片落下帷幕,留下我们,活在这片千千万万革命战士梦中的安宁里。今日的安宁来之不易,这部影片让我们铭记为五星红旗的升起而倾尽一生心血的人,更警醒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只有爱国爱党,为政者心怀苍生,执政为民,老百姓拥护统一,安居乐业,各司其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一直繁荣富强,让英特纳雄耐尔实现在我们的家园。
国大业观后感篇3
作为建军90周年的献礼,《建军大业》给我们基本完整呈现了1927年上海四一二事变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这段时间的主要历史事件。短短133分钟,紧凑而又真实的讲述了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南下事件、三河坝战役,无数革命先烈倒下了,又有无数英雄拾起枪弹继续浴血奋战。25000人的参演,上百位的明星加盟,宏大的战争规模,逼真的特效特技,力求将历史事件尽可能地还原,以求当代人能够更加了解那段艰苦的历史。为了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面临兵力不足、军需短缺的问题,而且还要面临各种敌方势力的围剿,彼时的国民党和北洋政府对新生的共产党来说都太过强大了。然而坚强的共产党人从不放弃,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带领下,在朱德、贺龙、粟裕、叶挺等人的奋力战斗中,还有卢德铭、蔡晴川等先烈的英魂守护下,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的“山大王”到最终带领全中国无产阶级建立新中国,而坚持这一段浴血史的坚定信念,莫过于毛泽东从湖南老家离开时杨开慧说的那句话:“不要回头!”
是啊,留在共产党眼前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敌我战力悬殊太大,三千对抗三万的事件比比皆是,装备落后,弹药不足,最严重的时候,部队只剩下800多人,牺牲何其惨烈。然而,失败动摇不了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决心,因为他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革命的火种尚在,只要信仰犹存,失败就可以重新再来。
满腔热血成就不了事业,但成就事业不能没有满腔热血。一句“当勇士,不要当烈士”,需要多么地慷慨激昂,可能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有亲身经历的机会,可面对银幕上的血与泪,我们无不为之动容。蔡晴川在三河坝拉响炸药献出生命的那一刻,是热血;同在三河坝历经战役的战友,面对伤残的身躯,不自觉的从嘴里说出的“妈,我想家了”、“我不想死”、“娘,我好怕啊”是人性;朱德将军面对战友的遗体军礼下的两行泪,是意志。此时此刻,我们明白,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不易的,战争当前,没有谁是天生神勇,纵使名字湮没在人海,但也曾是母亲怀中的宝贝,是有爱有泪有恨的躯体;历史书上短短的几行,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不曾回头!
军人是不可侵犯的,为解放祖国而献出生命的先烈,更是神圣的。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我们虽然成不了英雄,但可以成就英雄的梦想,不论你是何职业,不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尽心尽力完成自己所职所责,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助力。为此,勇于前进,不要回头!
国大业观后感篇4
?建国大业》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苦过程,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呕心沥血,与国民党反动派不懈斗争,赢得最终胜利的过程。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好处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下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透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我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齐喝酒,喝醉了一齐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群众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毛主席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的党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立场上,才能如此海纳百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成其大,成其雄,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大业观后感篇5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从此成为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伟事业。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于该年9月16日上映,放映一个月后,创下了近四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建国大业》既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又是一部故事片。《建国大业》所要完成的共和国建国历史叙事,最根本的故事逻辑线索有三条: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采用政治协商会议的模式来组建新中国;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众多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最终舍弃了国民党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个问题是,当时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最终胜利。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影片拨开了历史迷雾,将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更为清晰地呈现给观众。观众在影片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历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也看到了蒋经国整顿上海金融的有心无力,以及国民党派系斗争严重,贪污腐化成风,因独裁和专制不敢进行触动上层建筑的改良和革新等历史图景。影片通过精心雕刻的影像语言把历史真实、历史细节的审美呈现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是一部向共和国致敬的史诗巨片。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在学党史的过程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为个人、为全党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走稳、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建国大业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国大业观后感篇6
?建国大业》这部历史影片,精良的制作、演员阵容强大都是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点,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也成为这部影片的宣传口号。前来观看影片的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父辈、祖父悲人们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到开国大典的国共两党的纷争,影片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而是通过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深度刻画,从两个人的处境上反映内战的形式变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饱满,尤其是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的细分较重,肩负父亲给于的重任为了稳定上海物价大义灭亲,对孔家的囤积物资行为进行打压,但是当宋美龄赴美求援被拒,副总统李宗仁分裂国民党,父子二人心知大势已去,南京的成群的白鸽围绕着父子的沉默盘旋,似乎寓意这战争的结束,和平来了,但是不属于他们。
从战略转移时的消瘦,毛泽东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逐渐精神饱满,当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国际歌,在“英德纳雄纳尔——”的歌声中,毛泽东倚着墙壁,回忆起征战的岁月——抗战转内战,多少苦难终于结束了,表情里难掩兴奋。当最终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毛泽东站在检阅部队的汽车上,往事再次涌向心头,一代伟人也留下激动的泪水,为逝去的先烈,也为自身灵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叙述角度独特,人物刻画饱满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演员阵容了,172位知名演员在150分钟的影片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位明星出现,除了唐国强、张国立等绝对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戏份少得可怜。刘烨、王宝强、葛优等演员只有一句台词,以影帝梁家辉为首的许多演员甚至一句台词也没有,影片看外之后才发现演员表上竟然有王学兵,问了问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个小兵,只有一个镜头,一闪即过,而我所错过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个。
整个影片的场面宏大,张弛有度,也穿插着几许或感动或幽默的镜头。记忆最深的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刘烨饰演的老兵在毛泽东检阅部队时向毛泽东敬礼的镜头,用最大的力量喊出“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场面非常感人;第二是毛朱周刘四人酒后高唱国际歌的场面,让人感慨;第三是宋庆龄在上海一早醒来发现街上躺满了为了不惊扰市民而就地休息的解放军战士,宋庆龄神色庄重,深受感动。幽默的场面也不少,王宝强所在的团奉命解放北平,在北平城门脚下将城门当成地主大院,要求葛优饰演的团长出动炮兵予以摧毁;在议定国旗和国歌的时候,冯巩扮演的代表连续两次被人抢了发言权,最后用天津话说了句“我想说的他们已经替我说了”,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范伟饰演的厨师和笑星郭德纲饰演的摄影师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幽默。
影片最后在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伟大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中华儿女历经苦难终于迎来里黎明!
国大业观后感篇7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名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周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该为民族奋斗,该为人民奋斗的就是我们这一辈的人了,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