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的总结,想要写出一篇好的心得体会,我们就要结合实际的经历,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铁人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铁人心得体会篇1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铁人心得体会篇2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日,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十分鲜活,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可是时,尤其是今日,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可是,社会提高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当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我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铁人心得体会篇3
“人活一口气”,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这样说。对于“这口气”,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我们呼吸的气,人死去后这口气咽下去了,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另一种是指人活着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活着,就要有不屈不挠、能屈能伸的骨气,要有不气馁、不妥协的志气,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虽死犹生的精神。记得臧克家在他的力作《有的人》中这样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前者活的是躯体,死去的是精神;后者失去的是生命,留存下来的却是精神。前者虽生犹死,他们的身体早已成为被虫蚊蛀蚀的腐烂的躯壳儿,已被人们淡忘以致遗弃;后者则虽死犹生,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国分忧、不计报酬、甘为孺子牛的铁人精神,这种精神在积极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的力量,有了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它,就有了顽强拼搏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在全社会、全校轰轰烈烈开展“三创”的活动中,铁人精神一直和我们并肩前行,一直激励着全校、乃至全国人向着更高级的目标迈进。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学习铁人精神,就应该时时进行自检、自省、自查,把铁人精神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查找不足,改正不足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所以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学习,“人不学习要落后”是句真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储备知识,掌握本领,增加技能,才能立足岗位,扎实有效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要求真务实,首先说求真,在工作上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勤奋钻研,勇于创新,争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另外,“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中享受教育,在平淡中享受人生,在平淡中去爱,爱学生,爱同事,爱亲人,爱朋友,“爱是力量的源泉”,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教育,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说务实,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浮躁,生活上不追求奢华,事业上不争名夺利,人际交往上不尔虞我诈,做一个厚道的人,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打造平凡朴素的人生,用自己的热情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心态阳光灿烂,才能影响学生的阳光心态,从而构建阳光班级,让孩子们从小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是要时时反省,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不会发展自己,所以我要时常在人格上、道德上、工作纪律上以及灵魂最深处检查反省自己,发现不足及时改,做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总之,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相信,全国、全民族的人们都将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忘我工作,求实奋进,为国争光,为国争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铁人心得体会篇4
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和家里人去铁人广场,休闲玩耍,在铁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学着雕像的样子做。那时候觉得这只是一座普通的雕塑,还好奇的问妈妈这是谁呀?妈妈告诉我,这是铁人王进喜爷爷,是石油会战的大英雄。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了些关于铁人的事迹,觉得这雕塑不是普通的雕塑了,而是带有灵魂的。王进喜爷爷雕像眺望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我有幸参观到了,那不只是一个人的纪念馆,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的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的草地,充满生机。我的右侧是一个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拾阶而上,这石阶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个石阶,代表了铁人和他的战友们奋斗了47年终于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进了序厅,宏伟的“石油魂”展现在面前展现了52个人物,这可是我一个一个数的。他们面带微笑,喜悦和兴奋。在会战的硝烟中走出来的,抖落历史的尘埃,迈着坚定、刚毅、自信的步伐。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走进展区,与铁人的物品近距离接触,馆里静静地,觉的那些文物有轻微的呼吸声。有王进喜的雕像,还有马灯,摩托车等。
再仔细看这些文物,每一个纹痕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马灯上一块块胶布已经泛黄,但抹不去铁人勤俭的痕迹。那时铁人必须要勤俭,因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铁人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
是物品都要腐烂的,但是铁人精神永不腐烂,它会千年百年的在大庆传承下去!
铁人心得体会篇5
4月23日,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学校三年组全体师生,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展示这一段时间以来“书香润泽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积极倡导学生爱读书,勤读书,好读书。
学校三年组老师们经过不断地深思与实践,踏上新征程,把整本书阅读做的有温度、有色彩。为孩子们播下阅读的种子,点亮每一盏阅读的心灯。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它讲的是一个由老木匠雕塑的小木偶匹诺曹如何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成长过程。文章通过一系列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匹诺曹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孩子们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知错就改,并能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木偶奇遇记》想象大胆、情节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去认真品读故事内容,感受匹诺曹的成长变化历程,并从中受到教育。
在书的世界里,孩子们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天文地理,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同学们引经据典,把自己的所感所悟精彩纷呈,认真深刻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而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庆市铁人学校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把阅读活动进一步抓好,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
编辑 梁久红
铁人心得体会篇6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产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创造的。
影片中还重点刻画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刘思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坚,让“铁人”精神永放光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快发展!
铁人心得体会篇7
深入、系统地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后,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油田开发初期的艰苦岁月,油田工人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想到这些我不由的肃然起敬,老一代石油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状态,战天斗地,勇往直前,攻克了种种无法想象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一切正是一代一代石油人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换来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挖掘内部规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二是求真务实,扎实工作。
我认为,“创业”在大庆精神中有着鲜明的实践特征,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一个字:干!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干的精神!铁人王进喜曾说过:“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因此,干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要干负责任的事,负责任地干事。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在工作中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要自觉以“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为己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唯有如此,才能帮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为新时期的石油人,我们要积极倡导新时期铁人精神所蕴涵的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让铁人精神激励着我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事业部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