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老师读后感推荐8篇

时间:2025-02-25 作者:betray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记住书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读后感的独特视角往往能给予读者新的启示,促使他们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恨老师读后感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恨老师读后感推荐8篇

恨老师读后感篇1

认识米兰老师,感觉非常幸福,而这种幸福的的确确是偶然所得。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临窗而坐无意间翻阅到了杨红樱阿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因正无聊中便随意的翻了翻,不想却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而无法放手。

书里的米兰老师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我印象最深的米兰或的一句话是:“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善良,富有同情心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如果米奇见死不救,他可以不旷课,但是他也许就错过了一次非常美好的感情体验。”米奇是因送难产的猫去医院而旷课的。在我看来,米奇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关心一切生物,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做。但是其他的老师却指责这个善良的男生,可见老师们仅仅关心分数和智力,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性。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们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被扭曲么?在他们长大出了社会,就会面对他人的困难而无动于衷,见义勇为的人反被说成“傻瓜”,那整个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社会?

米兰老师拥有一颗真诚无私、真正懂孩子们的心灵。这样的老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除此之外,米兰老师还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这让我不禁羡慕起了六年级三班的那些孩子来。但是,我想我们的身边也一定也有如米兰老师般可亲可敬的好老师的。

恨老师读后感篇2

?毛毛》这本书,我以前在杨红樱阿姨的《神秘的女老师》中看到过,当时就想读一读,但是那时候我还没有这本书。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的13本新书中,其中就有《毛毛》,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的是,有一个叫毛毛的小女孩,因为她善于倾听,所以她有许多好朋友,她的好朋友帮她搭建了一座小房子。就在她搬进小房子不久,出现了许多灰绅士,他们都是时间的窃贼!

这些灰绅士告诉人们,让人们节省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会自动存到“时间银行”里。但实际上,人们节省下来的时间都被灰绅士偷走了!后来,毛毛发现了灰绅士们的秘密,根据一只乌龟的指示来到了时间的统治者——霍拉大师的房子,参观了时间之源、许多钟表等等。

在时间之源里,毛毛听见了美妙的'音乐,看到了星星一样闪亮的钟摆,钟摆摆到哪,哪里就会开出一朵鲜艳的花,钟摆一旦摆走,盛开的花就会凋谢,那些花一朵比一朵漂亮、高贵,而开放的花一直就只有一朵,这些花就是“时间之花”。只要霍拉大师不睡觉,时间就一直流动,可是一旦霍拉大师睡着,时间就会停止。最后毛毛和霍拉大师还有那只乌龟,一起想办法消灭了那些灰绅士,帮助人们夺回了时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凡事做计划,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恨老师读后感篇3

当我读完了《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后,我的感受很多,但最大的感受就是羡慕。

文章主要讲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招为白果林学校六三班的语文老师。因此,和坏小子肥猫、豆芽儿、米老鼠、兔巴哥几个男孩身上发出了一系列温暖而又幽默的趣事。

我非常羡慕六三班有一个这样的“另类”老师,她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让许多老师觉得不可思议的。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才使孩子们真正地喜欢上了这位“另类”老师。例如:在毕业考试的前几天,米兰竟然带着全班的同学去野外“踏青”,就是在平常,老师都不会轻易带着同学们踏青,更何况在毕业这个节骨眼上呢?

这种老师为什么这么受孩子们的拥护和喜爱呢?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她有颗童心,她知道,只有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才能学好。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爱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离自己的童年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现在的少数老师,除了让学生做题就是让学生做卷子,可是学生的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因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点儿也不开心,一点也不快乐,学了就忘,这样成绩怎么能提高了呢?

六三班有一个这样的“另类”老师真让人羡慕,米兰应该是所有老师的榜样。

恨老师读后感篇4

现在读经典、谈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成了老师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主旋律。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细细地品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编写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每次打开它,我的心灵总会受到一次次地震撼,思想总会一次次得以提升。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一个个教育思想,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教学路。

一、全心全意地爱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李镇西老师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追随者,因此他提出了“爱是永恒的教育理论”,提出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提出了“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因此才有了他与学生的相濡以沫,才有了他与学生的相依相随,才有了他们彼此的信任与依赖。

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历程,对待学生又有着几分爱呢?“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可是,我们对待学生有过几次温暖地爱抚,有过几次亲切地慰问,又有过几次敞开心扉地交流与尽情地嬉戏呢?因此,“爱”,应该是老师们永远追随的主题。

二、创新地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在李镇西老师的眼里,已不再是一本教科书,而赋予了它新的思想与内含,如:一份份深入人心的调查报告,一次次充满挑战性的辩论会,一张张写满热点与焦点问题的班报与日报,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不都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吗?在大语文观全面普及的今天,对于在80年代就如此教学的李镇西来说,难道不是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吗?对于我这个面临新课改正处在迷惘阶段的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三、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李镇西老师在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当班主任,最让我钦佩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我认为这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有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才会减少老师们的`口苦婆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所不及的。并且李老师还较好地把“法治”引入班级管理,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包括老师也不例外,使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法可依,都井然有序,很好地给班主任老师减了压,减了负。

合上书本,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思想仍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让我们一起在爱的土壤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恨老师读后感篇5

今天下午,姐姐从萧山的书店买了一本“非常系列”中的《非常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急忙拿起这本书,直到吃饭了,我也不肯放手去吃饭。

老师,一个熟悉的字眼,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令人憧憬的职业。是啊,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她(他)的身后不仅有爸爸妈妈的鼓励,还有老师做她(他)坚强的后盾!人人都说,老师像园丁,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尽情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茁壮的成长。这次让我读了《非常老师》这本书,我更是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

瞧!非常老师们来了!非常的老师,非常的同学,谁不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呢? 这里有和蔼可亲,笑面如花的新潮老师她温柔美丽,教会了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感受……还有帅气、阳光的偶像老师,他会用特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鼓励孩子们 。 在《非常老师》这本书中还有一位会经常搞神秘的老师,她不像其他老师一样布置许多写也写不完的作业,她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快乐,她会让孩子们接近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去自己的“童心城堡”中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在这所学校里还有一位老师们又被我介绍,那就是这位楚楚动人的漂亮老师,漂亮老师叫米兰她平等对待学生,会有特别的方式去维护同学们的自尊心。她做了错事会给同学道歉,她赞赏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真实感受,她叫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在这所学校里的学生眼中这些非常老师就像一缕缕阳光,直射他们的心田,让同学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在现代生活中,我希望在我们学校也会出现先米兰老师、新潮老师、偶像老师、神秘老师这样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可以让我们快快乐乐的。

非常老师,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个非常帅气、非常阳光的老师;一个非常温柔、非常善解人意的老师……这么如此完美无缺的老师,或许只是虚构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的,不过,我们的老师有非常老师中的某一个或更多的优点。我相信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希望我们健康的成长。

恨老师读后感篇6

今天,我们上了一篇课文,名叫《我最好的老师》。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老师怀特森给我们讲了关于“猫猬兽”的动物,后来在随堂测验上,所有人按照他说的填了他的答案,结果所有人都得了零分。老师说关于猫猬兽的都是他瞎扯淡的,所以全班都得了零分。所以后来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读了这一片课文,我觉得怀特森老师的教学十分独特,因为他不像普通的老师那样,只教我们知识,而是编一个谎言出来骗我们,再在测验的时候扣除我们的分数。

我觉得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很不错,因为这样教我们知识我们就可以在课外收集另一些资料,来看看老师说的是否正确。而且这样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活动起来,不只是死记硬背。

不仅这样,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们促进发展人类的科学,因为如果我们迷信权威,只听那些电视上面发布的科学信息,我们就会只相信那种方法。就像在西方的宗教时代,当时的社会只让人们相信宗教说的话,而禁止科学,所以便有很多科学家死去了,在那段年代里,科学一直没有进步过。

而用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来教我们的话,我们就会尝试寻找信息的错误,而且还会在从中找到其他的一些奥秘,并不断研究它,这样既有趣,还有可能发现人们没有发现的一些科学知识。

恨老师读后感篇7

教学之余,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拂我的心田,让人心旌神摇,为之动容。心灵纯净空明,收获匪浅。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书中没有对缺陷的掩饰,没有对成功的浮夸,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的敬业和务实的态度。他从自己身边的教学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希冀和渴求,从李老师身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有人情的老师

素质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童,涉事未深,懵懂初开,因而教师首先要对教育、对学生要有真情实感,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执着而深沉的爱。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这种爱,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感情。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力图让教育知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让教育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让我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满了他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情感。心中有爱的教师必定会与众不同、必定会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业上取得累累硕果。

二、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

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也是随手拈来。李老师之所以能够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李老师一直在不停地阅读,从教20余年,这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阅读欲”就是李老师的成功之道。

此外,有效的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人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于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从李老师的笔下诞生了。李老师告诉我们,写作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三、做一个热爱研究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李老师在书中谈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四、做一个不断进取的老师

李镇西老师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他从教20余年,每天都坚持完成好“五个一工程”——上好每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镇西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争取做到“更好”,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总之,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的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首选教材,读后感受颇深,但还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处,我将继续学习下去,争取不断向“最好”靠近。

恨老师读后感篇8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