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教学上得到更多成长,我们必须将教学反思的写作重视起来,教学反思在老师们的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麻雀教学反思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1
?小桥流水人家》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8课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 "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在交流中,我让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 "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像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教学时,我还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我还指导学生注意体会.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常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不同的音乐口令,如上行音阶起立,下行音阶坐下等等。学生基本能做到听到音乐就坐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发声练习的时候,我邀请同学们搭趁音乐的小列车,用lu来演唱,但是提要求的时候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同学在演唱时没能按照要求来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每一个要求落实到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教学效果。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
三、教学设计。本节课的环节设计比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熟悉旋律到选择列车、动作模仿到歌曲学唱,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四、教学评价。这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当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时,我没有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没有及时的鼓励学生,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感谢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必须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富有童趣的夸奖和积极正面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我第一次进行随堂上课,不免显得有些紧张,课堂中时常出现忘词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生疏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3
先说课,再上课,然后教后反思。说实在话,中小组织的这次青年教学比武活动搞得真是实实在在,教者没有哗众取宠,组织者也没有留于形式。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活动对我帮助也很大。在这儿,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简要的回顾与反思。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完全陌生,一堂课下来,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所教学生作必要的交流了解。今天,在这个方面,自己感觉做得欠缺。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执教老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课前“闲聊”,我本想让学生背诵古诗,然后教师小结,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后来临时改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你最喜欢上什么课?尽管是课前谈话,我觉得这个话题较好,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在说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就能渐渐融洽,为课堂教学的正式进行提供了比较的氛围,也为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铺垫。
其次,关于谈话揭题。在说课的时候,我也提到,一开始,我想以学生秋游动物园,见到自己哪些喜欢的而有趣的动物作为话题导入:有一只并不起眼的麻雀……;后来,又考虑以韩红的歌曲凄凉的《天亮了》引入,担心歌曲会“喧宾夺主”,因此,最后根据《麻雀》一文作者写于1870年左右,距今约130多年的时间,结合本文揭示的人文内涵给人的启迪等方面考虑,决定用谈话导入:有一只麻雀它已经活了130多年了,你相信吗?作为话题导入。课堂实践下来,我觉得还是达到了我的预设要求,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为后面的揭示作了一个铺垫吧。在这里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一个疏忽的地方,那就是既然提到了麻雀活了130多年,那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有关动物寿命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麻雀,一般情况下能活多长,以此来显示本文麻雀的不一般。
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初读课文时,对学生初读课文的要求不能太多。因此,我在一般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这一次在读的要求上,我稍作调整,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心情变化,这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品读第4、5自然段)作准备。对于这一要求的调整,在课堂实践中,我觉得应该是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抓住一名叫陆玲玲的学生,这位学生的读的过程中,在遇到读不准的字词时,能自觉地查阅字典。我结合本文中“摇撼、嗅、扎煞”等词语的教学,学生,预习课文要养成认真朗读的习惯,在读不准的情况下,要不怕麻烦,能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样一个教学临时处理,对陆玲玲,对其他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当然,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也发现自己缺乏必要的点评及朗读指导,这在后面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同样体现出来,这应该是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应努力之。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我着重通过简要的板书来体现:
从而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说到板书,上完课才知道,在板书设计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爱”字没有及时进行板书。这大概是紧张的缘故吧。同样是这个原因,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后,为了渲染气氛,结果在课堂上,我把准备好的几句铺垫的导语给遗漏了,这些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为了可怜的小麻雀,尽管猎狗虎视眈眈,可敬的老麻雀还是毫不犹豫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的面前;为了可爱的小麻雀,尽管猎狗凶残成性,勇敢的老麻雀还是无所畏惧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面前;为了自己的可怜又可爱的孩子,尽管猎狗如怪物一般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伟大的老麻雀还是不计后果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面前……
第四,关于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细读感悟。课堂教学下来,总体感觉比较凌乱。教学设计本想抓住:“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等句子展开,教师点拨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教师总结:老麻雀后悔吗?老麻雀有拯救自己孩子的能力吗?没有。因为谁都知道,面对它的是一只庞大的如怪物般的猎狗,跟猎狗斗,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虽然这样,为了小麻雀,老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准备着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斗,准备着一场没有悬念的搏斗。多么可敬的老麻雀,多么伟大的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孩子,老麻雀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结果教学中,这一重要环节,没有把握好。品读文章,给人的感觉大概是蜻蜓点水;同时也没有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后课堂上努力改进的重要方面。
最后,关于说话片段的设计。“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冷场”,我当时挺纳闷:为什么学生会说不上来呢?后来我发现,在出现说话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降低难度,让说话内容逐个出现为好。这改动虽然是较小的,恰恰说明我在备课时还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克服“眼高手低”的习惯,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4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我在这节课上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我在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理解词句的能力。
2、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有进步的,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思想。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体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我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知道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指导朗读,当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时,我根据作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无力,猎狗的凶狠庞大,老麻雀的英勇无畏以及它们的动作和神态。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显著,进步很大。我与学生一起感受:从“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感受小麻雀的可怜、无耐与孤单,正如连堂所说:“此刻,它是多么需要妈妈呀!”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中感受猎狗的庞大、凶猛,从自己的对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从而体会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所需要的那种勇气。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5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被一阵大风刮在地上,被猎狗发现,正当要被猎狗吃了的时候,老麻雀从高高的树上飞下来,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幼儿。本课主要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我是通过五个环节来落实自己的教学: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以清新悦耳的鸟叫声拉开帷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以“你认识哪些鸟儿”这个浅显的问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畅所欲言,然后安排静静地书写课题,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里让孩子整理整个文章的脉络,把住文章的基调。
三、蕴育情感,用情设伏
通过对小麻雀的怜与爱,牵动孩子对麻雀命运的担忧,让这份情感渐渐地潜藏在心中,推动学生去关注,并且以情促读,达到语文先“语”后“文”的积淀。
四、品读课文,体会“母爱”
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品词酌句去了解老麻雀的救子心切,体会它的大义凌然,剖析它的奋不顾身。在这里我做了几个不同方式的处理-----感觉老麻雀的焦急时,是提出重点词“突然”短句“石头似的”让学生感受,并且用句式训练学以致用,达到工具性的情感训练化;在剖析老麻雀的大义凌然时,通过主要的句子来对比既害怕又无畏的心理,从而引出强大的力量就是“母爱”。并且通过将文本改成诗歌的格式,要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去回顾,总结,最后让孩子们对麻雀妈妈的赞颂呼之欲出。
五、移情升华,用心品味。
人文性的贯穿在整个大语文中。通过故事的迁移,让学生从书中麻雀妈妈的爱联系到我们身边的母爱。特意选了《母亲》这首歌做背景,一是扣题,二也是想通过歌词做个隐性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听了能马上想到母亲为自己做的一切。自己该如何回报这份爱。
这堂课上下来,学生能够体会到这强大的力量是母爱,重难点已经突破,并且能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伟大的母爱,甚至感受到妈妈爱的无痕与无私。在知道朗读中,也基本能够以情促悟,以悟促读。每个环节也基本能准确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
可是细细回忆,感觉缺失太多。
1.会文本的时间少,一瞬而过,感觉走过场。在体会老麻雀与猎狗对决时,不仅仅是要抓住情境对话,更要从学生的反馈中捕捉信息,强调力量的悬殊对比。在这最好出现对比的词及语句,比如庞大---弱小,张开大嘴---扎煞羽毛,锋利的牙齿—绝望的尖叫等等,对比中方能张显力量。要让学生从句子中概括出这些,才是实在的对话!
2.在过渡的时候,要围绕母爱来做文章,以母爱来做载体,主宰方向,扣题会更扎实!
3.设计用词欠考虑,比如:这是一个什么时刻?学生回答“迫在眉睫,插翅难飞”等词语,联系“时刻”就不行,搭配不当。在教学中自己没意识到,更别说更正引导。
磨课,上课,反思,是一个令人煎熬却又令我欣喜的过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在这学无止境的教学之路上,用心才是唯一的方向。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6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当我们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时候,我发现“亲子之情、动物及人间的亲情与爱”才是本文一个最光辉的亮点。但是,这并不是作者明确地写出来,明白地告诉我们的。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又在读中解决问题。当我和学生都投入到动人的故事中时,我临时加入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还能换什么词?这是一个思维的'扩展,也是一个说话的练习。
在此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进步的迹象,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课是上完了,但它还留给我一个思考:我在课堂追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我不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中“爱”的种子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心中引起共鸣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爱”当中,但是,他们恰恰又是不懂得“爱”,更不懂得给予别人“爱”。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利用各种契机,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爱意。
小麻雀教学反思篇7
读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确实被老麻雀那种伟大的母爱精神所感动。我反复地思索着:小小的生灵竟然有人性之爱?!我选择了本课上研究课,就是因为感动。课堂伊始,从“课文动画,激情导入”到“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到“细读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读课文,感悟思想”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为了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设置的。在教学的同时,我注意体现以下两点:
一、充分读与学会评价读。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评议朗读的质量,教师应相机教给学生一些评议方法。比如:评议别人的朗读时,先评优点,再论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再看感情处理;从整体效果到局部语句;先自己读一读,与他人比较后再作评议;根据语句的意义,评议朗读时轻重缓急、语气语调是否恰当;推敲重点语句,从而确定朗读时重音、停顿等是否合适,等等。掌握了评议的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麻雀》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找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特点,到发现老麻雀救小麻雀时的矛盾的表现,再到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整个过程,老师仅仅起到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