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所需的教材和资源,教案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如大纲、流程图、表格或文本形式,以下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的乘法口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1
第一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2.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2
教材说明
教科书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科书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因为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必须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也要联系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样安排教学就比较顺利。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稍困难些。教科书注意加强实际操作,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建立“倍”的概念,把几倍与以前学过的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圆形,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使学生明确求12是3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因此,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只是说法上不同,在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这样,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练习题的编排,先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和以前学过的题的混合练习,使学生掌握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此外,还注意带着练习已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4、例5,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15题。
2.教学第71页例4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6根。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二行的小棒不要一根一根地摆,而要2根2根地摆,要让学生看到第二行一共摆了3个2根。(2)第二行第一次摆的2根小棒要和第一行的2根小棒对齐。(3)第二行的3个2根,每2根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间隔大小要适宜,要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3个2根。摆完以后,问学生:第二行摆了几个2根?学生回答第二行摆了3个2根。进一步说明: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有3个2根,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教师还可以在第二行再添2根,紧接着问学生:现在第二行有几个2根?是第一行的几倍?以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3.教学例5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个圆片要紧挨着)。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想:第一行摆的圆片是几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为什么?怎样挪动第二行的圆片可以看清楚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如果第二行摆12个圆片呢?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4.在做教科书第71页“做一做”中的习题时,要注意问学生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红花下面,仿教科书上的样子画弧线,清楚地看到10里面有5个2,所以红花是黄花的5倍。
5.教科书第72页例6,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解答这一应用题,关键是把几倍的概念同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教学时,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的什么条件,求的什么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图得出:小鸡有12只,小鸭有3只。要求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就要看12里面有几个3。12里面有4个3,我们说12是3的4倍。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12÷3=4。
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4后面不要写“倍”字。
6.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先要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再提问:第一条线段长多少厘米?第二条线段呢?8里面有几个2?所以第一条线段是第2条线段的几倍?
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要求台灯价钱是台历价钱的多少倍,就要求24里面有几个4。
第3题,要使学生明确12里面有几个6就是12是6的几倍。
第7题,要让学生认真分析要求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第8题,做完以后还可以问:儿童伞比大黑伞便宜多少元?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数量可以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第16*题,让学生认真观察题里给出的3个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编出两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7.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因为除数是6,商是4,所以看颠倒了的被除数是24,原来的被除数应该是42,正确的商应该是7。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运用以有的知识自编、验证6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类推潜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2、方法与过程:在学生动手推导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6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熊请客,过河去请小动物,但是到了河边,被小鸟拦住了。怎样才能过去呢?小鸟对它说:务必算出我说的这些算式,才能够过桥。
2、同学们指名回答:1×62×63×66×46×5(并说出你使用的口诀)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与6有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小熊为朋友们准备了几盘菜,你作哪个小动物呢?来吃你喜欢的菜。(题袋)
a、青蛙(蝗虫腿)数一数,填一填,填空:6只蝗虫腿,列式:口诀:
b、小猫(鱼:摆小鱼6根小棒)摆一摆,填一填:6只小鱼用()根,列式:口诀: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学生独立分组,以一组为例进行说明分工。(1人分小棒、1人记录、其他人拼摆、数数)
2、汇报结果:
a:投影展示,指名到前面说,其他同学跟着数。
b:屏幕展示,指名回答齐数。
3、展示完整口诀,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吃过了美味佳肴,该出去吃些水果了,有助于消化,出示水果图。
你能帮它们找到爱吃的水果吗?
连线:动物有口诀的前半部,水果有后半部。连一连。
指名回答。
2、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小动物们吃过了饭,用玩了水果,来到了花园里散步,出示花朵图(每朵花上有一个算式,答对了送给你,太阳花,梅花,菊花等,计算结果并说出你使用的口诀)
学生抢答,奖励花朵图片。
3、该回家了,动物们准备坐车,每个人6元,小熊准备给每个小动物打票,它那里有50元,够不够呢?
每辆车限乘6人,需要几辆车呢?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够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够用乘法来解决呢?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算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
记忆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三句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1.谈话:同学们在课前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了预学,这是同学们预学的情况。
2.看到这些数据,你觉得哪几题做得比较好?第几题错误比较多?
3.通过预学,你有什么收获?
4.引入:今天我们重点来讨论交流错误多的7的乘法口诀。
二、交流
1.汇报:根据2-6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谁来汇报一下7的乘法口诀?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编出来的?举个例子说明。(板书:加法 画一画 摆一摆)
2.反馈预学单上的错误
(1)编错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2)书写错误的。你有什么要提醒的?
(3)题目理解错误的,写成乘法算式的。你又有什么提醒的?
(4)编制不全的。
(5)多编制的。
3.记忆口??
(1)请大家齐读7的乘法口诀,在这些口诀中,你觉得哪些口诀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
(2)教师呈现孙悟空故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俗语来记忆。
(3)记口诀。
学生熟读熟记
游戏:对口令、根据口诀说乘法算式。同桌对口令。
三、计算
1.想想做做第4题。
小闹钟的游戏。交流时说说运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2.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猜猜信封里藏着哪两个乘法算式?
3.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学生口答。
提问:三道算式不同,结果却相同,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47+7 提问:看着这个算式,猜一猜,下面两个乘法算式可能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67 ,76
提问:你能猜到上面藏着的乘加算式吗?如果是乘减算式呢?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5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已具有用加法算式来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但8的口诀句数多,得数大,可能有的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3、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8的乘法口诀,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口诀记得最熟,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8×2=7×7=8×4=7×5=
3×8=7×6=7×8=6×8=
4×8=3×6=7×3=8×8=
(2)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完成77页第6题,集体订正。
让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第7题。
学生自主完成,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第一组算式都是乘8的算式,只要背出8的乘法口诀就行了,第二组背出7的,第三组背出的乘法口诀就能很快的算出结果)
3、引导完成8~10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4、解答第11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2)引导学生说出你发现了什么?
5、解答12题。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2)由图上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
6、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多媒体出示第12题图。认真观察,说明图意。
小组讨论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办法。
a、8×3+4=28(人)
b、8×4-4=28(人)
第一种方法:先算前3桌的人数,再加上第四桌的4个人。
第二种方法:先算4桌可坐多少人,再减去4个空位。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
8×3+8=8×□6×7—7=□×7
8×5+8=8×□8×6—8=8×□
2、列式计算:
(1)6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8,它们的积是多少?
(3)两个数都是8,它们的和是多少?积是多少?
3、()里最大能填几?
()×6t;4039="">()×7
8×()t;5049="">()×6
4、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看谁想得多?
□×□=24□×□=12
□×□=16□×□=8
四、总结评价,升华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决来源并熟记5的乘法口决
三、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景图的放大图;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纸、5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复习: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
3.口答。(1)3×4表示( )个(x相加,相同的加数是( )。相同加数的个数是( )(2)被乘数是3,乘数是2,积是( )。 算式:,, 表示( )个( )相加
新课讲授
巩固练习
用“开火车”的形式说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根诀。即从某一行开始,第一个学生说“5乘以1等于5”,第二个学生接着说“一五得五”;第三个学生接着说“5乘以2等于10”,第四个学生说“二五一十”……说过两遍以后,教师把算式中的得数和口诀中的后半句都擦去、教师再指黑板上没有得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口诀和得数。(开始时可以请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说,然后再请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说。) 教师出示画着5个格子的纸条,并提问。 “5个5个地加,每个格里应该分别填几个5的和?”(第一格里填1个5,第二格里填2个5的和,第三格里填3个5的和……)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在方格图的上面分别写1个5,2个5,3个5,……使方格图成为:2个5的和是多少?” “3个5的和呢? 4个5的和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数填在相应的格里。 教师指图带领学生齐说:1个5是5,2个5的和是10,3个5的和是15……再提问: “10是几个5的和?” “20是几个5的和?”
五、教学例题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如。并提问:“这一袋里有几个乒乓球?” “是几个 5-?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来法口诀吗?”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算式和口诀中间稍空开一些。 “一五得五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个5是5。) “口诀中的“一”表示什么?前面的一个五表示什么?后面的一个五表示什么?”(“一”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1;前面的“五”表示相同加数是 5;后面的“五”表示乘积是5)。 教师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如。再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 “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o诀吗?”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下面板书:“5 × 2=10 二五一十”。 “二五一十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2个5是10。) “口诀中的二表示什么?五表示什么?一十表示什么?” 教师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并提问: “谁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板书:“ 5 ×3=15 三五十五”, 教师再出示2袋乒乓球图、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20页,在自己的书上把例8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教师指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3的乘法口诀教案篇7
第1课时5的乘法口??
备课解决方案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52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本课时教学5的乘法口诀。教材呈现了生动形象的实物图,并提出数学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到几个5相加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存在的,感受所学内容的价值,也为编制乘法口诀提供了实物模型。
3.基于学生有“5、10、15、20”5个5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备已学知识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备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5的乘法口诀(掌握运用)
问题导入一共有多少个福娃?(教材52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和题意
图中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5个可爱的福娃,求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2.求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1)5个5个地数出福娃的个数。
5、10、15、20、25。
(2)用加法计算出福娃的个数。
510152025
解决方案,应用数学,小学数学,价值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