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6篇

时间:2024-01-13 作者:Trick

教案在书写时能让教师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一篇优秀的教案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增强他们的教学改进意识,下面是团团范文网 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美术教案6篇

小学美术教案篇1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选择特征明显的动物脚的图片资料,富有情趣的大自然音乐片段,录音机,演示绘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

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签字笔、墨汁等。

(根据学生自由选择所喜欢的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闭目倾听表现动物的优美音乐,你能说出有哪些动物在乐曲中出现吗?

●体验

回忆自己所熟悉的动物,模仿动物在行走时的表情和动态。

●欣赏

引导学生观赏有特色的动物图片,注重对不同脚的观察和认识。

●启发

哪些动物的'脚最吸引你?能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吗?

●讨论:

选取你最喜爱的动物,与同学相互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动物的脚?

●创作

用所带的绘画工具,画一幅神奇而美丽的动物的脚,要抓住脚的特征,注重独特性,新颖性。

●评价

作业观察,相互提出对完成作业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反思

在人口急剧增多,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许多动物将面临灭绝的困境,我们将用怎样的行动来保护动物和我们的家园呢?请用语言描述或写成小短文,抒发内心的感想。

小学美术教案篇2

美术课是一堂让人放松的课程,那么关于小学美术课教案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型:小学二年级艺术课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的鱼类品种,了解鱼的象征意义,感受鱼的外形、花纹、色彩的美;

2、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出对鱼的关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

1、鱼的品种、象征意义、外形特征、感情色彩、教会学生画出想象中的鱼。

2、环境保护意识、思想品德修养。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引导学生画可爱的鱼,培养他们对鱼的关爱、环境保护意 识,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及丰富情感。

2、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鱼的动作、情感和它们的生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底世界》录象,装在鱼缸里的观赏鱼,有鱼图案的民间工艺品(年画、利是封、贺年卡),墙壁上贴三张供全班同学绘画用的画纸,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

2、学生准备:水彩笔或蜡笔。

六、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讲叙谜语:有嘴不说话,没脚会玩耍,小朋友见了它,心里乐哈哈,小猫见了它,伸手就要抓。)

生……

师:“这节课,老师与你们一起来了解可爱的鱼,和鱼儿做朋友。”

板书课题:可爱的鱼

2、感知与体验:

师:“同学们平时跟随妈妈去买菜或者去公园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鱼

啊?我们吃饭的时候经常有鱼吃,你们能说出妈妈平时买回家的鱼的名字吗?”

生……

多媒体展示家乡鱼

师:“这些鱼都是我们家乡的鱼,小朋友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有利是收,家里都会贴上年画,好朋友之间还会互相赠送贺年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工艺品。”

展示带有鱼的工艺品

师:“这些过年的物品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着重引导学生了解鱼的象征意义)

生……

师:“‘鱼’和‘余’同音,‘余’是‘多’的意思,年年有余(鱼)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鱼象征吉祥,所以人们喜爱它。”“老师也非常喜爱鱼,家里养了许多鱼,今天老师把自己家养的鱼也带来了。”(出示装在鱼缸里的观赏鱼)

“人们喜爱鱼,还因为鱼很美丽,鱼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在看的过程中,请各小组边看边讨论:鱼儿美在哪里?”(打开录象与学生共同欣赏)

生……

师:“小朋友说得都非常好,鱼儿外形各种各样,花纹丰富多彩,颜色五颜六色。”

刚才小朋友们看了家乡的鱼、吉祥的鱼、美丽的鱼,知道了许多有关鱼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歌曲是专门唱鱼的吗?”

生……

师:“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一首《快乐的小鱼》”(多媒体播发音乐《快乐的小鱼》)

“听了这首歌,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鱼儿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节课小朋友们快不快乐呢?”

生……

师:“这节课老师也非常快乐,因为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能干,那么小朋友们是怎样来表达快乐的心情呢?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身体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好不好?”

生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欣赏两幅小朋友的绘画作品,看他们是怎样在画纸上表现快乐的小鱼的。”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唱歌的鱼》、《跳舞的鱼》

“这两幅画的名字分别是〈唱歌的鱼〉和〈跳舞的鱼〉,小画家是怎样来表现小鱼快乐的呢?”

生……

师:“小朋友有开心、快乐的时候,但有时也会伤心,我们在什么时候会伤心呢?

生……

师:“小朋友们伤心的时候会怎么样,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表演……

师:“这几位小朋友表演得很好,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那小鱼有没有伤心的时候呢?请大家看这幅画。”展示作品〈伤心的鱼〉

师:“这幅作品的题目是〈伤心的小鱼〉,小鱼为什么伤心?小鱼伤心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生……

师:“这幅画中河里的水都变黑了,小鱼当然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往水里乱扔垃圾呢?”

生……

师:“鱼儿不但会唱歌、跳舞、流眼泪,而且还很聪明、会动脑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聪明的小鱼〉。海里有一条凶恶的的鱼,专门干坏事,欺负小鱼,看谁不顺眼就将谁吃掉,后来小鱼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出门,他们组合起来排成一条大鱼的队形,一看到凶恶的大鱼就一起发出吼叫声,凶恶的大鱼见了很害怕,再也不敢欺负它们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像小鱼一样团结一致,就能把我们的班集体搞好了。那小鱼除了唱歌、跳舞、流泪、动脑筋以外,还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画出可爱的鱼来,老师已经把纸贴在墙上了,画完之后请在你的画旁写上自己的名字。

播放音乐,学生在事先备好的贴在墙上的纸上作画。

师:“小朋友也像聪明的鱼一样,开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画出鱼的动作、情感和他们的生活,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请在你最喜欢的鱼旁边贴上小红花好不好?”

学生参观……

师:“通过今天上课,小朋友都成为鱼儿的好朋友,请每位同学都给鱼儿一个美好的祝福,将你们的祝福写在画面上。”

学生……

师:“请同学们与可爱的鱼儿一起合影,使鱼儿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

学生合影……

七、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写在有颜色的、剪成鱼形的卡纸上,贴在黑板)

可爱的鱼

家乡的鱼:草鱼、鲤鱼、鲫鱼、红花鱼……

吉祥的鱼:年画、利是封、贺年卡

美丽的鱼:外形、花纹、颜色

可爱的鱼:唱歌、跳舞、流泪、动脑筋……

小学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尝试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把握人物动态与神态进行主题创作,把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泥塑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并制作小泥塑。

创作时,不拘泥于自然真实,而是根据意图大胆采取取舍。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观察比较、探索方法、制作表现、展示评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校园、社区、城市)中,主要雕塑作品及特点是什么?

2、对敦煌城雕反弹琵琶的分析。

3、分析比较p8页雕塑的神态特征各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究

分析作品《梳》,

1、你认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人物的表情、动态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小结: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动态、神态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三、了解工具材料。

通过课件和课本中的图片认识工具,教师准备的实物供学生认识和体会感受。

四、观察比较

雕塑的主要形式:欣赏《花朵》、《推磨》、《梳》等作品。

雕塑的主要形式: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

五、雕塑的创作方法

1、雕塑包含两种制作方法,即“雕”与“塑”。

2、泥塑基本创作技能介绍,包括:贴、搓、提、接等。

3、欣赏泥塑视频(6分钟视频)。

六、尝试表现

作业要求:捏制成一个简单的一个人物动态泥塑。

七、作品讲评

讲评有特点的学生作业,教师何以对这些泥塑拍照留念,以备后用。

1、根据自己见到的回答。

2、简单发表意见。

3、归纳:不拘泥于自然真实,而是根据表达意图大胆采取取舍、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1、学生分析。

2、总结归纳。

认识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说说他们在形式上的不同。

观察、学习。

视频欣赏、直观感受泥塑的制作方法。

学生按作业要求尝试制作练习。

自评互评。

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 情感态度:

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3、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

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

克立作品《奔流》

毕加索《牛头》

其他图片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结构:

○板书

直接导入:提出主题

1、观看

○课件

2、欣赏、感受

○线与图片

3、小组班级展示

观察 触摸 同组描述 分享自己的直、曲物品

4、评价最佳评论

全班展示

好在哪

学习欣赏作品

5、学生分析

教师分析

6、试一试

完成直曲线画面

7、展示(收拾与整理)

(二)教学过程结构说明:

教具准备:直曲线课件,大量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学具,带到课堂。

教学过程: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

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他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注意:每一组评出一位最佳介绍(评论)员。”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师:同学们,推出你们小组选出的最佳评论员,带上你们的物品上来介绍,与全班同学分享。注意听、看、不同的物品给人的感觉不同,你适当时候可以举手发言表达。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克立《奔流》、毕加索《牛头》、陈半丁《凌波》、儿童作品《卡车》

?时尚卷发》

6、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小组之间试一试。

7、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环境收拾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小学美术教案篇6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四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画家的调色板》

第三周《蔬果的剖面》

第四周《生活中的线条》

第五周《节奏的美感》

第六周《最受尊敬的人》

第七周《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趣味游乐园》

第九周《彩墨世界》

第十周《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一周《拟人的形象》

第十二周《精美的邮票》

第十三周《规划每一天》

第十四周《给您提个醒》

第十五周《有创意的书》

第十六周《传编的乐趣》

第十七周《会“走”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漫画欣赏》

第二十周 水平测试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板书设计

色彩的冷暖

颜色:1.暖:黄、红、橙

2.冷:绿、蓝、紫

第2课 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

2. 能够简单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

3. 意识到颜色的变化需要多加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简单调色;

2. 增加对调色尝试的兴趣;

3. 增加调色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①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②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学生对于调色的兴趣。

③ 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

2、欣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变化。

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师范一些简单颜色的调节方法,告诉孩子理性认识颜色的变化。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

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继续尽到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彩领域。

板书设计

画家的调色盘

三原色

混合

展示

第3课蔬果的剖面

教学目标:

1.感知瓜果蔬菜切面的自然纹样美,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初步知道瓜果剖面有自然线纹,并进行简化与组合构成图案,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设计色彩图案。

3.通过观察切开的瓜果蔬菜剖面形状、线条和色彩,掌握不同瓜果蔬菜剖面的结构特点,在多媒体演示与绘画实践中初步掌握图案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结构,用写生与变化的方法表现图案的美。 难点: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和技能表现剖面图案。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水果蔬菜、小刀、示范画若干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板等。

学具:水果蔬菜、水彩笔、小刀、正方形画纸。

教学建议: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苹果,苹果大家都吃过,它是圆圆的,红红的,那

切开后苹果里面会是怎样的?(学生说)(老师拿出小刀一切为二)原来水果里面是这样的。那我们把物体切开后呈现的这个面就叫做剖面。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切开的剖面》。揭示课题。

新授:

(活动一)

1、(拿出一半的苹果)原来苹果里也有纹样,那我们又如何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呢?(先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

2、师反馈并示范:

(1)画出蔬果剖面的外形

(2)找出水果剖面图形的主干或中心,用点或线条概括

(3)画出剖面线条的走向。(如果是比较密集的,一定要用概括的线条表现)

3、(出示大白菜)苹果的纹路还是比较好画,那如果是大白菜呢,我们又如何来

画呢?(师简单板画)

3、下面请你们也来试试。请同学们取出蔬果,(两人一个,请一个同学把蔬果一切为

4、表扬画得好的同学,指出画得不够好的同学。再一次强调示范。

(活动二)

1、下面我们将用色彩来表现蔬果。请大家看媒体(出示图片或范例)看看草莓

和西红柿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红)再加上和红色相近的颜色,如粉红、玫红或紫红色;再出示橙子、卷心菜等,让学生讨论它们的主色和相近色。

2、观察自己的蔬果,找出主色和相近色。

3、出示作业要求:用主色和相近色表现蔬果,注意色彩的美观和和谐。

4、学生作画。师巡视。

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版面上用粘纸粘贴好框子,做成类似相框】两人贴在一块版面上,注意最好是相同的蔬果。

2、学生相互评价,互相交流,谈谈喜欢哪一幅画。

3、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蔬果的剖面,还用点、线、色彩进行了装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蔬果作为装饰的方法很多,(出示媒体: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