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为了传播影片的正面信息,我们可以先写一份观后感,与大家分享感悟,团团范文网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邹碧华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邹碧华观后感篇1
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邹碧华观后感篇2
邹碧华的事迹无疑是一流的素材,可以讲成非常鸡血的传奇,但导演的叙事功力简直不敢恭维,演员演技也是浮夸得让人数次发笑,还有人物对话时使用的超级大头贴镜头语言。主旋律电影就是非专业团队的代名词吗??!!最后邹碧华本人的影视资料简直比演员有魅力多了。
演员演的邹碧华,深沉稳重,一脸官相,确实符合人民心目中的法官形象。而影视资料里邹碧华本人才真正让人看到他的人格魅力:一个总是满脸笑容,充满活力,相貌平平,气质质朴纯真却有着牛逼的履历和实力的那种人。
只有看着这张乐观得近乎于傻的脸才能理解:
过劳死在岗位上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因为他是如此热爱他的事业!爱得不求任何回报只要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大圆满、宇宙的大和谐!这种高级的幸福感让他全身每个细胞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愉悦!而这种愉悦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幸浅尝的。
这是他的伟大不可复制的根源:世间又有几人干的是所钟爱的事业呢?又有多少人能对自己原本不爱的事业日久生情、情深至爱、爱而入狂呢?
如有这样挚爱的信仰,哪个生命不愿像飞蛾扑向那炙热的火焰呢?哪怕燃烧之后必成灰烬。
为了钱而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一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信仰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所以为了让自己多快乐一点,不如去让自己爱上手头的事业?
再让我们来看看康达。无疑他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改革自始至终都有他的重要参与,为了改革加班熬夜付出心力。而结果是,他亲手孕育的改革断送了他的前途,让他不再有做法官的资格,如不辞职就只有被生活压垮。简直是本片最大黑色幽默。
理想和信仰是高尚的,是幸福的,也是美得近乎玄幻的。就像心中女神,梦中仙境,西方极乐。只有幸运儿可以触及,等闲者可在每次想起时得到些许治愈,回过神好在泥淖里再咬咬牙拔足向前。
邹碧华观后感篇3
近日,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观影全场没有人走动、更没有人退场的教育佳作。
电影里反映的故事,仿佛就是我们的写照;故事塑造的人物所展现的执着、心理冲突,仿佛就是我们精神的观照。故事里主角的光辉已然光芒四射,几名生动鲜活的配角同样让我感动,令我深思。
第一、伟岸无关乎职位,小人物也自有风采
影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主人公邹碧华死在自己的法院院长岗位上,自不必说;康达作为法院院长一直无比器重的人,却一直做着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改革来临,自砍一刀,牺牲自我却仍不忍离开心之所向的法治事业;就连收发室的贺青山,参加过战斗的正连职转业干部,为国为民奉献了青春,又铆在收发室这旮旯里一干就是25年,不但没有怨言,还能精确地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数量,更甚至为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对经手的任何事都能负责到底,无愧于一个经过战火淬炼过的军人,无愧于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赞扬那些勇立于改革大潮里的弄潮儿,更钦佩那些不名一文却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员。他们更像是岿然屹立的大山,正是绝大多数的基层的他们,撑起了少数的上层的光环。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干了,都是为国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愧于人生,傲然于凡俗。作为同样处在最基层的一名干部,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康达的自我牺牲精神,学习贺青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不抱怨待遇,不埋怨职位,不放弃信念。
第二、成功向来来之不易,信仰只因坚持而夺目
当马拉松跑到后程,每向前一步都艰辛得想让人放弃;当司法改革进行到关键阶段,每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改革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不仅荆棘密布,更有周围反对的声音、同伴的质疑。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也有焦虑,也有无奈,但他依然逆流而行,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讲了千百遍、古老却又常新的道理: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反复的,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必然的。发展的过程,是质变的过程,有蜕皮时的阵痛,更有无力感袭来时那种无边的懊丧。没有大毅力,唐僧纵有高徒伴左右也取不来西经;没有大毅力,曹雪芹纵然天资无限也写不出绝世红楼。人生也是如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无不是面对困难时敢于坚持到最后的。周星驰坚持了,龙套跑成了影帝;马云坚持了,吃泡面整到了亿万富豪。康达在最后的时刻,撕碎了辞职信,除了信仰,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也不需要别的什么理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信仰之所以是信仰,就是在想要放弃的时候,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付出最后1%的努力。坚持不懈,直至最后攀登顶峰,才是信仰坚定者应有的模样。
第三、怀才就像怀孕,时间自会淘出真金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在干现在的工作?为什么不是像马云一样,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拼命做淘宝?为什么不是像马化腾一样,那个年代我也知道oicq。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邹碧华是法院院长,康达一直在做“研究”搞论文,陈阳初任法官就崭露头角。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差别,更是才能的差别。康达搞论文、搞研究,因为他本就擅长于文字;陈阳崭露头角那是因为三言两语就能让老油条证人露出马脚;邹碧华能做领导,不仅是因为他敬业扎实,更因他有着察人善用、敢于担当的品质。现实中,我作为普通的一个科员,10年来一直从事保密工作,不是因为自己毫无是处,而是因为自己向来谨慎细心,最适合保密工作。《邹碧华》告诉我们,不是非得当领导才表示有才能,改革中那么多退下的好同志,他们无一不是个中好手。表现自我不一定非要在万众瞩目之下,墙角暗香浮动的腊梅,也别有风味。经历过时间打磨的沙金,同样会千秋流传。正如电影里这句台词:“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出来。”我们应该学习这句台词里的真义,沉下心思,涤荡虚浮,好好积累沉淀,把自己打造成为怀才八斗的真正有用之材。
邹碧华观后感篇4
近日,观看了《邹碧华》这部电影,电影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
观影结束,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仍在耳旁回荡,“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你就是你的时间,有人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邹碧华的光辉形象仍在眼前浮现,勤奋短促的一生,鞠躬尽瘁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
作为普通员工我们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呢,我认为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注重日积月累、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们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认真”上较真,尽职尽责,用心做事,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邹碧华观后感篇5
“人如果有了信仰,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虽然短,却诠释了邹碧华一生的工作信仰。邹碧华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他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曾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回国后绞尽脑汁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中国在司法领域做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司法道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体现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与衷心。
在看完电影后我又去搜集了一些关于邹碧华的资料。随着搜集的多了了解也就多了,电影中有一幕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一个老人的母亲在火灾中丧生了,老人认为这场火灾不是自然性的,一定是小区物业的疏忽所造成的,于是把小区物业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没有证据,这场官司没打下来。邹碧华知道后只身前往事故发生地,向老人了解情况并展开调查,尽心尽责誓要水落石出,在他用手语和朴素的话语说“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看到这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在已经败诉的情况下他认真调查火灾发生情况,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他做到了!在面对老人非常耐心的了解情况,并安慰老人,他做到了!
从邹碧华对一个普通的老人的一点一滴,我们可以看到,他用普通的一生诠释了信仰之名不可改变,用朴素的言语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用可靠的行动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我们看到,邹碧华那一屋子的法学书籍,让所有观众感动。邹碧华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把自己学到的再传给后人,不枉他是中国司法领域的“燃灯者”,我想他也是我今后人生的“领航者”。
邹碧华观后感篇6
我很荣幸有这次看电影的机会。
这是看电影之后我才有这么认为的。
在看电影之前,我以为是最近新出的电影,然而并不是,上映时间2017-10-14,评分只有4.4分,这不是去年的吗?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种记录片并不感冒,甚至会有些枯燥乏味。
当电影屏上出现“邹碧华”三个大字时,殊不知我已经认识了他——邹碧华。
邹碧华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高级法官,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等,曾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就是这样一位高才生竟是我的老乡也是在座各位的老乡,江西奉新人。
此时此刻,我的掌心开始燃开了,原来是他在握着我的手,这一握便是一个小时零20分钟。
他对我说“为了钱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
我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他笑着说“庭前的独角兽,法制的燃灯者。”
我不解,他问“你的信仰是什么呢?”
一贯梭子嘴的我,当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是呀!我的信仰是什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吗?
除了这一点,我想我再想不出好的理由了。
他在给华东政法大学演讲的时候说“怀才与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会看得出来,”幽默风趣的演讲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
雷鸣般掌声过后,我问“你买了这么多书,你为何不看完再走呢?”
他说“有人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
原来我错了这么多年,今天的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而你今天走的步伐与昨天却截然不同。
趁着这个时间,他非要请我去喝咖啡,我想像这样的大忙人,就是这样严肃的人并非就简单的喝咖啡的,果不其然他说:“这是第二次来,一次是带他的同事,这次他带我来,你知道为什么到这里吗?”
我说:“不知道。”
他告诉我这旁边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此刻我才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
他对收发官贺老师的工作十分欣赏,他对贺老师说:“把一件简单的是做好,非常不简单。”这也是对我说的。
对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在同事宴会上,我本以为他会给我们表演什么才艺,例如跳舞、魔术、唱歌等,然而他朗诵起《无论如何》即便是你友善,有人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保持友善。你所做善事,明天就会遗忘,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他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我身间。
年仅47岁的你,离开了亲人,离开了世界,你后悔吗?
他说:“一个人的信仰定了,就不会改变。”
邹碧华观后感篇7
刚到元蔓项目,接元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人民法院和元阳县教育局联合下发的观影通知,元蔓项目部于8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一起观看《邹碧华》这部电影时,我们都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拍摄一部电影。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一部《邹碧华》,让在云南建投路面公司工作的我们,让还未感受到什么是为热爱而活的我们来讲,一名基层的年轻员工,一名奋战在技术一线的公路建设者,我想我和所有公路建设者一样心怀信仰,热忱并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云南公路事业发展而拼搏并不断努力着。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邹碧华对贺老师及全院同志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
邹碧华观后感篇8
20xx年11月27日星期二,我参加了本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次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邹碧华。《邹碧华》这部影片讲的内容是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的过程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邹碧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邹碧华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
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
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